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学校围墙正在垮塌,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2016-09-13 孙习涵 校长派


这是 

校长派独家策划的 

校长领导力系列报道 第  3  篇


精彩导读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朱建民说,“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观,一所学校的课程质量,就决定了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人物简介】

朱建民,北京三十五中校长


▲正门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而校长领导力说到底就是课程领导力。”9月6日,坐在历史感浓重的民国风格的校长办公室内,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笃定地说。


▲志成楼


开学伊始,朱建民对着全校学生作了一次慷慨激昂的开学演讲,面对暑假期间中国在主权问题上遭受的几次挑衅,历史老师出身的他坦然表露了内心的忧虑“与最强权相比,我们仍处在落后的地位,落后就要挨打。”

 

“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国防。”为了让孩子具备未来与世界竞争的能力,自担任三十五中校长以来,朱建民一直大刀阔斧地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从成立科技创新实验班到选课走班。而今,经过几年的累计开发,在三十五中仅科学选修课就有近百门,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课程方案。

 

立于校长岗位之上,朱建民的思维始终辐射向未来的边界。“好的教育应该向前眺望三十年,考虑到三十年后中国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

 

校长领导力离不开课程创新


几年前,中国教育科学院对恢复高考后全国500多名高考状元作了一项跟踪调查,发现他们在多年之后和普通的大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朱建民对这个案例深有感触,“现在我们国家培养的还是均衡性的人才,是标准化的零部件,而不是个性化的拔尖人才。”

 

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来到北京三十五中视察,提出了两个关于中国教育的深层次疑问:1.为何中国一直难以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2.为何素质教育实行这么多年一直成效不明显?从那之后,三十五中的教育工作就始终围绕着这两个核心问题开展。

 

2010年,北京三十五中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创办了科技创新实验班。中科院17个研究所为学校量身定制了一套科技课程,囊括基础科学、高新科技、工程技术、数学科学四大领域,共有172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2015年,北京三十五中迁入新校舍,朱建民特意将其中一幢楼打造成科技楼,在里面建设了包括信息化生命科学、纳米与化学可视化、空间信息技术在内的9大高端探究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空间信息技术探究实验室


在朱建民看来,目前许多中学的实验课所开设的都是验证性实验,按照标准的步骤去实施,最后只能得到一种结论,这样的实验缺乏探究的过程。而三十五中却走在了科学教育的前沿。截止目前,这些实验室总共开发出了153类实验项目,而每一个研究项目就等同于一门跨学科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朱建民认为,作为一所名校就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优质资源进行共享。三十五中正在将这153类项目课程制作成线上课程,供全国各地的学校选修,而这些线上课程皆可以申请在线下进行动手实验。这种O2O的方式可以让全国各地各具所长的孩子从课程中收益。此外,这些课程都可以如同美国的AP课程一样作为大学的预备课程。

 

“如此一来就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大的土壤。”朱建民说。

 

“私人订制”,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了当下教育的一种追求。而在三十五中,课程已经实现了“私人订制”,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专属于自己的课表。

 

▲北京金帆音乐厅


在朱建民看来,三十五中的优势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不仅仅是在科技教育方面,学校的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同样开展地如火如荼。在三十五中有一座装备了管风琴的音乐厅。“在一个中学拥有管风琴音乐厅,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朱建民言语中颇有几分骄傲。

 

目前,三十五中建立了民乐团、管乐团、打击乐团、舞蹈团、京剧艺术团等一校七团的校级艺术团格局,学生艺术团和校本课程百花齐放。


▲鲁迅书院

▲周氏兄弟旧居


三十五中校园内有一处鲁迅故居。基于这个历史渊源,学校重点打造了鲁迅书院,以建设人文类校本课程。


如今,科技、艺术、人文相互交融,成了三十五中的整体特色,而学校也已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朱建民说,“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观,一所学校的课程质量,就决定了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丰富专业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今,三十五中每年都会引入三十多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除此之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鞭策也显得尤为重要。三十五中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因为实施自主选课,老师同样面临着挑战。老师教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节课的受欢迎程度。

 

在三十五中有项规定,如果一节课的选课人数不足十人,那么这门课将被取消。因为实施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制度,课时越多的老师会得到越多的薪水。学生选课的过程也就“倒逼”教师不断的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制”改革是课程创新的保障

 

一套先进的课程理念需要有一整套与之匹配的系统。早在5年前,朱建民的头脑中就开始酝酿一项计划,他打算从整体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这项计划简称为“五制”改革,“五制”包括学部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学长制。

 

▲国学馆


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朱建民在三十五中全面推开“五制”改革,并且在改革中调整深化。例如最初学部制改革是将学生按不同的兴趣、潜能,分为科技学部、艺术学部等。现在逐渐调整思路,实行年级学部制,并重点打造少年科学院、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

 

而走班制则是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及自身的基础和目标挑选不同层级和类别的课程。在实施分层选课之前,每个学科都会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确保分层方案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再根据调查结果对分层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志成书画院


实施学分制改革之后,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有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一年修满了学分,他就可以利用这一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导师制则是由一个老师引领几个学生。导师要从传统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成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师、心理疏导师、学业指导师,回归育人的天职。

 

同时,学长也成了学校的一种资源,由学长们引领学弟学妹,为他们分享和传递相关的学习生活体验。

 

在朱建民看来,“五制”改革说到底实际上是学校从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过程。而自2008年接手北京三十五中以来,他在实践中逐步将这套理念落实成型,三十五中的成绩同时突飞猛进,一本上线率从当初的72%增长至如今的96%!

 

正如朱建民所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五制”改革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每到一所学校就成就一所学校的“秘诀”

 

值得一提的是,朱建民在三十五中的成功绝非偶然,在这之前,他担任过4所学校的校长,就如同一位把脉诊断者,在每一所学校的任期内他都几乎将这所学校带到了历史的巅峰。

 

▲ 学校内的四合院


朱建民自认为秘诀在于传承和创新,既要传承学校的文化,又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2000年,朱建民在北京三十三中担任校长,那一年正值申奥年,中国社会刮起了一阵全民学外语热潮。民众对于外语有着极高的需求,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学。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建民提出了“英语进社区”,他倡导学校的师生编写奥运英语100句,进入各个社区给老百姓辅导外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外语学习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后来,朱建民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将留学生请进学校,成立英语角。


一段时间下来,英语教育就成了三十三中的一道靓丽的特色。三十三中就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初中校迅速崛起为一所英语特色校。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对时代和学校特色的敏锐嗅觉,一所所学校在朱建民的手中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和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的围墙正在垮塌,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朱建民眼中,评价一所未来学校是否为好学校应该具备三个依据,其一,学校的课程框架应该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孩子创设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其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是现代的,从学科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建构式学习;其三,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深度融合,课堂学习结合网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年,朱建民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自己的教育观,而有一句话始终适用于他的办学历程。“中学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或六年,而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一位校长的领导力,一所未来教育的学校,莫过于此。


校长领导力系列报道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所学校的气质与灵魂,校长肩负着学校发展的重任。如何从学校最累的人变成中国教育改变的力量?如何成为敢于变革、影响中国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型校长?一位具备校长领导力的好校长,应该具备哪几个维度的能力?

 

为了帮助更多的校长突破专业化发展困顿,实现专业化成长与突围,校长派独家策划了“校长领导力”系列报道,通过对名校长的深度专访或口述整理,分享他们独特有效的管理、教学及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校长派独家文章


校长领导力系列② | 国际教育“新兵”王红军:为世界培养认同民族文化的中国人

校长领导力系列① | 陈永平:提升教学领导力,给学生能“自我生长”的知识

独家 | 卓立:敢为教育先,史家小学“后现代化”学校落地生根

独家 |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让教育走出“教狱”!

独家 | 清华附中“学生节”:从创客培养到创新课程,等待每个学生“花开”

独家 |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科学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

独家·口述 | 清华附中王殿军: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为何与教育强国有差距?

| 总策划:安飞

| 作者:孙习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
|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