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xiaozhangpai Intro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是为全国中小学校长提供交流学习及价值分享的社交平台。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匠人精神,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自 今年9月,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炉以来,教育应该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落地实施,成为了全国中小学校长关注的热点。 一次次课程改革,如何让教育既传承又创新,如何让教育与国际接轨以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人才,2016年12月16日,有关“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召开,会议上校长与专家的思想碰撞,多所学校接连分享的课程改革经验,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承办,是“成为改变的力量--2016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的四大分论坛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吴晗清;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校长马骊;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河北玉田一中校长赵仁义;济阳实验二小校长卢箭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副校长张邵武出任此次会议主持。 ▲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 同时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的曹保义校长,在致词中提到,当学生层次渐多,需求更加多元时,仅传承原有的经验,对学校来说是不够用的。应对新的教育情况,学校不能只看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想要继续向前发展,创新才是推动力。 虽然课程改革的声音从未间断,但在国家总体规划下,如何能将学校的课程作出个性化的表达,每一位校长都有自己的思考。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北京中学建校仅3年,首位出任校长的夏青峰,从建校伊始就做了不一样的尝试。他独特的以自修、研修、导修、讲修为选择对象的走班制课程,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好奇。   夏青峰解释,学生们把太多时间用在了自己不喜欢的学习方式上。如果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就能够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他对学生自修课程做了详细的解读,在学习计划和目标的“监督”下,学生们能把为别人学变成为自己学,当然,过程中需要老师具备发现学生优缺点和可能性的能力,以及对学生保有充分的信任。   夏青峰在此次论坛上还接受了由中国教育智库网为其颁发的特聘专家证书。   ▲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校长马骊 作为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校长,马骊在八年管理国际部的过程中,逐渐将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具有多元项目、多元课程、多元教师、多元学生的多元化学校。他提出,曾经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名校退学率为25%,这应该引起反思。教育不能仅为了高考,国际教育更不能办成洋高考班。因此,无论是课程还是管理,都应该在创新中发展。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不忘教育的初心——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   尽管校长们分享的理念不同、办学方式不同、创建的课堂模式也不同,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模式,究其根本都是在思考教育的初心。   ▲河北玉田一中校长赵仁义 正如河北玉田一中的赵仁义校长在论坛时说过的:一所学校创新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责任担当,有怎样的追求,就会有怎样的办学行为;有多大的魄力,就会有多大的改革成效。校长在教育创新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在河北过于偏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赵仁义坚持探索、深化素质教育,坚持改变着“高中课改是雷区”的理念。   ▲济阳实验二小校长卢箭 同样坚持课程改革的,还有济阳实验二小,校长卢箭也因致力于改革创新成为了齐鲁名校长,让356课堂全国闻名。他说:教育是一种坚守,教育改革更是一种坚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袁桂林 对于教育创新和改革的大问题,两位与会专家,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桂林教授补充道:“成绩好、用时少,确实是目前的官方质量观,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前提,教育也不能追求所谓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身体发展和生活多样化。” 同时袁教授肯定了以微信、互联网等为载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提出:核心素养背后的大时代实际是信息化时代。除此以外,学校的发展链条应该看得更长远,包括学生未来的发展、品行、后劲等十年、二十年后的反馈信息,学校的特色建设是百年工程,要在长远的规划后确立学校的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吴晗清 随后吴晗清教授的点评,更是引起了阵阵掌声和共鸣。其中总结了核心素养的两个角度,即从教育学角度看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适应性,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无外乎表现为智商、情商、行商。如此的总结简单而深刻,他说:过于复杂的标准会难以深入人心。   在理论熏陶结束后,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安排了更为细致的课程改革思路讲解,让校长们能自取所需,为各校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PGA课程班的优秀班主任、生物、外语、民族文化课程的优秀教师,分别展示了具体课程实践方案。经过整合的PGA课程与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会从多角度关注学生发展,例如课堂上中英融合教学、创作能力培养等方面,都让参会校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授方法。   作为国际部校长,马骊一直在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对此,他说:“基础教育国际化,是通过与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我们自身课程的价值和国际认可度,被国际认可的课程,才叫国际课程”。   在宏观管层面,以合作办学而闻名的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也分享了合作办学中学生教育体系、国际课程、学业规划指导的构建与实施问题。   “我欣赏一句话,小的的合作要彼此尊重,大的合作要利益共赢,一生的合作彼此成就对方。”这句话也出自马骊之口,他也顺便道出了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合作办学成功的原因。   一场论坛,囊括了特色分享、专家讲解、实践参观,多角度地为校长们提供了一场饕餮盛宴。将优秀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思想汇聚起来才更具力量,这也是此次会议承办方,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想传达给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   推荐文章 ○深度 | 今后课堂什么样?教育部专家柳夕浪和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这样说... ○权威 | “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的政策? ○权威 | 新任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教育界要认同生长发育规律 校长派独家文章 ○独家 | 上海教育泰斗唐盛昌:中国教育没有前进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重磅推荐) ○独家 | 全能校长王俊:“结构教学”,让教育真正变成一门科学 ○独家 | 教育部周满生: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重大缺陷 | 作者:王乙琨 | 来源:校长派 |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