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 | 中小学将面临无规律课堂!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

2016-12-27 校长派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编者按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

 

日前,教育部等11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这意味着,中小学将面临“研学旅行”这个无规律课堂。



何谓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关注点1:中小学教学



《意见》要求


《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支招


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

 

1、采取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其教学的特点是“将观念建立在直接的旅途之中”,可以采取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关注和利用学生观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整理观念,并建立起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一致性的理解。

 

2、做足功课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没有明显的有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足功课,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的准备。

 

首先,学生自身必须检索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

 

二是教学中如何寻找“关键事件”,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

 

三是教师的“临场智慧”,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充分激发。

 

虽然“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内容难以做到先后连贯,教学的进度也没有连续性,但是,“对经验的新态度和新兴趣的发展”,是“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的内涵,这是先后联系并不断向前延续、向上提升的,正如杜威所说中,“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如果非得搞出一个其他的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的许多意义,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内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文/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郭雄

 

根据以往经验,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之前,对于教师团队的培训必不可少。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说:“只有让指导教师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整个活动才会更加行之有效。”


关注点2:学生安全


《意见》要求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

 

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另外,针对学生特别要制订安全手册,对研学线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保险保障等都要做好详细说明,提前做好可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学生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关注点3:研学旅行费用


教育部基教一司负责人回答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有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非常重要。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研学旅行经费,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在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比如日本,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仅设定了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总价格标准,很多地方政府还明确了收费上限。只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关注点4:研学旅行经验借鉴


《意见》的研制过程


在《意见》的研制,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我们就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以及欧美国家营地教育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委托驻外使领馆收集相关国家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对日本修学旅行的工作定位、领导机构、活动组织、经费保障、经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借鉴。


支招


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


日本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日本,修学旅行是旨在通过集体外出住宿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以“小学生”的身份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常识和必须遵守的社会习俗,规范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修身养性的作用。

 

日本的修学旅行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分别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各学段最后学年,一般都安排在学期中间进行。目前,每年实施修学旅行的学校都达到90%以上。

 

小学的修学旅行主要以体验乡土文化、体验自然环境为主,中学以上的修学旅行大多以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和平教育、职场体验为主,也有自然体验、体育运动、生活文化体验(农村生活体验)等。


推荐文章


权威 | 除了提高教师待遇,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还对基础教育说了啥?

权威 | 教育改革从家长开始!教育部等9部门:中小学将建“家长学校”

权威 | “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的政策?

权威 | 事关中小学!平民校长“晓红哥”任教育部副部长

权威 | 新任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教育界要认同生长发育规律

根据教育部、新浪综编

| 来源:校长派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