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菖蒲致力生态经济开富路 让山不变色地生金

2016-11-17 菖蒲论坛

点上“菖蒲论坛”即可关注,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新鲜事。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是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山多地少的真实写照。菖蒲镇属大别山南坡中山区,位于岳西的西南边陲,与太湖、潜山交界,距县城33公里。区域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4345人,辖12个行政村,258个村民组,6667户。现有耕地面积694公顷,山场面积1.2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就达到14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以上.境内群峰峻秀,潜水河、菖蒲河两条大河在境内交汇,贯穿全境,蜿蜒东流。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都位居全县首位。

菖蒲的贫困原因在山上  “靠山吃山”是菖蒲镇群众自古至今的生存常态。菖蒲镇植物种类繁多,林木资源非常丰富。山地林木结构主要是马尾松、黄山松、杉木以常绿阔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我镇林业经济主要以为国家提供统配材,仅出售杉木原木为主,直至2003年仍以出售木材为主。2003年岳西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后,仅仅以有限的经济林(含毛竹及菌类)为主要收入来源。这对于靠山吃山的群众来说,很大程度上滞缓了其致富增收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山区的经济的发展。目前仍有一部分山区群众在贫困线上挣扎。据我们三清工作得到的最终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506户7131人,2014年脱贫638户2266人,2015年脱贫587户2164人,2016年全镇建档贫困户1222户2901人,其中重点户796户1510人,特困户167户543人,2016年脱贫718户2235人。三年来共减贫困户1284户4230人。

如何让“村出列,户脱贫”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我们认为脱贫攻坚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社会兜底为主。

所以干部在联系贫困户工作中,应该明确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发展型、维持型这一类的贫困户出出点子、想想办法,提供信息、技术,协调各种关系,有条件的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适当扶助。不要搞成法定的供养关系,承包到底。贫困户脱贫,内因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借助外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菖蒲镇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在山上 如何让山区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地方经济发展起来,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是菖蒲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发展工业对于交通不便、没有区位优势和技术力量支撑的偏远山区来说是难上加难。出售“价贱”的木材,不仅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是竭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同样不可行。

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经济是我们山区脱贫攻坚的一大法宝。

“不能让山区群众守着绵绵青山甘受穷!”菖蒲镇历届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一贯坚持走农林业结构调整之路,提出“山上毛竹山下茶,传统蚕桑稳当家,低效林地换树种,生态农林开富花”走现代特色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与当今的“供给侧”发展模式不谋而合。

在茶叶产业发展方面  90年代中期,菖蒲镇利用“岳西翠兰”品牌逐渐打响的有利时机,采取行政推动、政府奖补等形式在荒坡荒地大力发展茶叶,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从2003冬开始,茶叶产业发展从山坡转移到田间地头,打破传统以粮为主的观念,其中水畈村开始将稻田改造成茶园,大力发展高标准茶叶,这种大胆尝试在岳西县尚属首次。目前全镇共有18000亩茶园,产生的经济效益接近一个亿,这为美丽乡村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2015年,全镇实施低产茶园改造5000多亩,新栽插茶园1000多亩。其中菖蒲村在茶叶发展上强力推进,牵头组织群众把山塝田和沿河两岸田地全部栽上茶叶,通过加大茶产业发展力度,增加群众收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实效。特别是全镇夏秋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徽徽宏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进驻菖蒲,一期投资1200多万,建成日可加工鲜茶草1万斤的标准化茶厂一座。该公司自投产至今,加工红茶近50吨,全部出口东南亚。

另外,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绿茶加工企业,2016年1月4日,安徽绿珍珠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正式成立。主要经营范围是茶叶绿茶加工、种植、收购、销售以及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该公司设计年加工干茶300吨、年产值1500万美元。目前已完成占地4亩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加工绿茶63吨,合同售价5万美元/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获得净利润200万元左右。

该绿茶厂的建成投产,与红茶厂形成了“一红一绿”两大产业带,极大带动了全镇及周边乡镇的夏秋茶产业发展,为广大茶农及贫困户家庭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同时对于提升全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做优做强我镇茶叶产业质量和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茶和绿茶开发加工项目先后落户菖蒲,彻底打破了“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的传统理念,改变了我们长期以来“岳西翠兰”单一生产经营习惯,能更充分利用我镇及周边乡镇的夏秋茶资源,提高了茶园单位面积产值和群众增收幅度,提升了镇域经济。特别是贫困户高兴的是,全县只有菖蒲镇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卖茶叶了,不再有“挣钱无门”的烦恼。

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茶园抚育全面实施,绿色防控体系基本建成,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完工投入使用。示范区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取得明显成效,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田”,农业科技推广的“试验田”,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脱贫致富、美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菖蒲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检查验收中获得优异成绩,并明确要求我们要借助岳西县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机遇,继续做实做好菖蒲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发展工作,使之升级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的样板区。

在毛竹产业发展发面  菖蒲镇党委政府按照岳西县“四个示范县”建设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主攻做大做强做优毛竹产业,以翠竹清风做成势、美好乡村入画来为发展目标,倾力打造竹业大镇、旅游大镇,建设美丽乡村,倾力打造文明、富裕、生态美好的新菖蒲。从2009年开始,全镇紧紧围绕“扩大毛竹培育面积,增加毛竹资源总量”这个中心,加快毛竹发展的速度,按照《菖蒲镇加快毛竹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坚持多主体发展毛竹,大力开展以毛竹为主的绿化宜林荒山的植树造林活动,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引鞭扩园让“竹进树(松木、杉木)退”和植竹让“竹进栗(退化的板栗林)退”的方式消灭低效林地。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山林权流转进行承租集约经营。安庆正茂林业公司、福建省亮节工贸有限公司、福建闵岳林农公司以及当地多家从事农林和生产加工企业先后落户菖蒲,为菖蒲的毛竹产业的规模发展和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自2015年以来全镇发展特色竹产业4000亩,完成历年新栽毛竹园和老竹园砍灌6000多亩,新建笋竹两用林1000亩,完成引鞭扩园4000多亩。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毛竹近6万亩,流转的火烧迹地荒山和宜林荒山全部落实植树造林经营开发,有效实现生态旅游与生态林业协调发展。


鉴于毛竹产业属于“十年树木”的行业,取得显著效益有一定的周期。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从毛竹产业链上寻找突破口,引进竹笋食品生产销售产业,加大笋竹两用林建设力度,。2014年冬,镇党委政府专程赴浙江湖州聘请笋竹发展专家来镇开展教学,现场传授“春笋冬出”经验,镇村干部和各村毛竹发展大户、毛竹发展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感触良多,坚定了大家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镇党委、政府还组织了镇村干部和发展毛竹大户到福建、黄山等地参观考察春笋加工情况,进一步推进全镇笋干发展力度。一家竹笋加工企业已在港河村投产。 “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我们在港河村省级毛竹示范科技园进行了笋竹两用林的培育试点。实验证明,笋竹两用林的使竹园亩产值增加2000元以上。笋竹两用经济林的培育成功,竹农们惊奇地发现春笋并不是像祖辈们传说的那样不能采挖,而是用科学方法可多次采取,竹园竹山仍然是“无数春笋满林生”的景象,丝毫不影响毛竹的正常发展。竹笋产业短期内让群众切实从毛竹发展中很快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早日实现“要我发展毛竹”变为“我要发展毛竹”的目标。

截至目前为止,岳西县菖蒲镇的茶园面积从2004年的5810亩上升到现在的近18000亩,毛竹竹园面积由2011年的2.5万亩上升到目前的6万余亩。菖蒲镇成为岳西县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毛竹之乡。茶叶、毛竹再加上传统的蚕桑产业已经成为菖蒲镇的主要特色,真正成为山区广大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我们依托产业脱贫攻坚的模式是:一是以“裹挟”的方式带动发展型、维持型农户脱贫 千方百计做大产业总量形成规模;以规模和品质吸引市场,以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全力拓展市场和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在家门口进行买卖交易,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帮助大多数群众就近增收,让更多的贫困户由心动变为行动,自觉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这种“裹挟”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同步增收,从而实现脱贫的目的。二是以产业奖补的方式增强贫苦户增收信心,激励其自我脱贫。2015年,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要求,我镇认真开展2016年度产业项目奖补摸底申报工作,成立贫困户产业发展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分赴各个片区,深入户组。明确了“本片村干不参与本片验收工作”的要求,同时明确了奖补标准。组织镇村干部对贫困户产业发展传统成熟项目进行了验收(其中茶园低改3061.1亩,新建茶园  125.15亩,新建竹园200亩,改造竹园6000 亩,新建桑园250 亩,种植生姜800亩,养猪300 头,养羊454只,养鸡20000只,养蜂17箱,培育灵芝39302棒)。完成县下达我镇产业扶贫奖补资金138  万元资金分配,优先安排了2015年脱贫户、2016 年预脱贫户等扶贫对象户发展产业验收,并确保每户补助最高标准不超过2000元。茶叶、毛竹是其中的重头戏。到目前为止,通过毛竹产业发展,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涉及到贫困人口3500余人;茶叶产业带了2000多贫困户增加了家庭收入,受益人口6500人。

另外,我们光伏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落实了西畈、菖蒲、毛畈等三个村级6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及340户建档贫困户户用3kw光伏电站建设任务,进行了上报及与阳光工程队对接,组织镇光伏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财政、国土、供电、农商行等部门人员对光伏电站实施场地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了场地选址,及时完成了安装。并网发电工作。二是认真做好小额信贷。光伏信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对全镇12个村安排光伏实施贫困户到农村合作银行办理信贷业务,目前已经启动全镇2016年度的光伏的建设工作。2016年实施村集体100KW光伏电站9个,扩容40KW光伏电站3个,户用3KW光伏电站215户,目前均完成四方确认,正在进行筹资。

值得一提是,我镇菖蒲村“那片地”合作社与杭州缘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一对一配对”的方式,借用缘禾公司打造的O2O直供平台,为杭州高档小区的家庭提供“私人订制”的健康食材,同时也将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就近销售到县内外蔬菜市场和宾馆机关食堂。经过有机种植、科学检测、环保包装、冷链配送等环节,将山区优质的蔬菜搬运到城市家庭的菜篮子里。今年,菖蒲村在扶铺、寺前等五个组以每年7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07亩,再无偿租给农户耕种,发动农户用纯天然的方法种植有机蔬菜,并免费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预计该项目今年能带动62户农户增收,其中涉及贫困户30户。平均每户年增收近三万元。目前,“那片地”合作社又与杭州壹宏爱心公益联盟达成合作意向,在杭州上城区新城社区、拱墅区高亭社区、西湖区西西人家社区同时开设三家直销店,主打销售菖蒲镇绿色无公害蔬菜、黑猪肉、家禽等农副产品,此举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又开辟了新的渠道。

下一步计划  我们在全镇第六次党代会上已经明确,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和“生态优先、实业兴镇、产业富民”为主题主线,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为头等大事,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创新发展为主动力、以产业转型为主抓手,奋力实现“生态菖蒲、创新菖蒲、美丽菖蒲、小康菖蒲”四个菖蒲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镇按照县委“十大扶贫工程”和“十大产业”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工作,以特色产业扶贫脱贫为重中之中,大力推进毛竹、茶叶、蚕桑和生态养殖等生态产业发展,将菖蒲打造成特色产业脱贫的主品牌。

2016年我镇会围绕全县2017年提交第三方评估的目标,创新扶贫思路,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倒排脱贫任务时间表,打好扶贫攻坚战。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实现茶叶、毛竹、特色养殖、光伏四大产业全覆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行政村光伏集中式电站全覆盖,使得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安排部署,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重点抓“三个全覆盖”,就是针对全镇摸排的167户、543人重点贫困户家庭实行光伏发电全覆盖,土鸡养殖全覆盖,茶园服务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贫困群众有效脱贫并逐渐走上小康路。

一、光伏发电全覆盖。对全镇167户重点贫困户(特困户)全面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有实施条件的贫困户在各自指定地点安装,实施条件不足的户,由村委会统一安排集中安装,贫困户享受收益。实施经费一律采取小额信贷方式筹集。

二、土鸡养殖全覆盖。针对“三清”中发现的很多贫困户都有发展庭院经济的愿望,但因为缺资金、缺技术等原因使他们望而却步。菖蒲镇党委政府通过筹集资金40万元,免费为贫困户订购鸡苗2万余只,并通过碧溪岭生态养鸡场将鸡苗培育成适当大小,再提供给贫困户饲养。全镇167户重点贫困户中有养殖条件的户将实行养殖土鸡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有能力实现脱贫的低保户。每户发放30至50只鸡苗,并由碧溪岭生态养鸡场现场指导养殖技术。同时按鸡蛋不低于1元一个,成品鸡按市场价统一回收,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确保农户稳收增收,无风险脱贫。

三、茶园服务全覆盖。菖蒲立足当地茶叶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扶持贫困户尽量在茶叶特色产业上获得最大收益。针对167户重点贫困户中有茶叶而缺劳力的家庭,菖蒲镇已经组织有140人专业采茶服务队进村入户进茶园帮助采茶。镇党委镇政府早谋划,早安排,提前对各村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做好茶园登记工作,以便有目的的为其安排服务队为其提供采茶服务,帮助贫困户将春茶及时抢鲜上市,避开市场价格风险。通过茶园服务全覆盖,让缺劳力贫困户家的茶叶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菖蒲镇针对各贫困户家庭的资金家底、文化程度、技术差异、智力水平和劳动能力等情况,因户施策,逐户落实脱贫项目。全镇167户重点户通过“三个全覆盖”将各项帮扶措施具体落实到每户家庭,真抓实干帮助每项措施都能取得实效,枝枝都能开好花结好果,确保所有贫困户在2016年如期脱贫。

去冬今春,我们又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茶叶高标准建园任务约300亩全部落实在菖蒲村实施。按照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要求主要落实到贫困家庭。此次高标准茶园建园项目涉及到该村金山、瓦屋等9个村民组82户贫困户,贫困人口近250人。此次该村已经完成80万株无性系优质茶苗“舒茶早”的栽插任务。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努力实施好190户555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采取实行新建集中点安置、依托小城镇或中心村庄安置和“房票”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消除D类危房。目前1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其中2016年的目标119户336人于今年年底可喜迁新居。确保2017年实现4个贫困村出列、所有建档在册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我们也充满信心,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坚持走产业精准扶贫之路,坚持生态发展,我们最终会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受益。不仅山好、水好、空气好,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爆料、咨询、求助请加微信:1637211236

【推荐阅读】
1菖蒲水畈红领巾听“红军洞”的故事
2关于撤销中关乡设立中关镇的通知

 

推荐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新鲜事!免费代发便民信息,请打开公众号对话框直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