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预告 | 城市空间下的日常诗意与理性批判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 同济大学馆校合作
暨同济人文青年学术论坛系列活动
城市空间下的日常诗意与理性批判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4F多功能报告厅(虹口区多伦路27号)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14:00-18:00
现场活动预约二维码↑↑
(现场仅开放20个名额,如无法前往请提前两天取消以把机会留给他人)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视频号
(扫描上图二维码观看直播)
论坛简介
疫情的到来,为我们塑造了新的环境和体验,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促使我们重新去观看、感受、思考与表达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以及它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街道居委来划分城市板块,到商圈模式的兴起,再到大数据网络与核酸亭所构筑的新型地标,宏观的城市理性与微观的日常诗意在如此巨大空间下缠绕渗透又并行不悖,有着各自的逻辑。
当我们在历史意识和空间维度下讨论城市的时候,我们可以讨论哪些话题:文学如何描写城市生活,建筑如何去规划城市蓝图,哲学如何去思辨城市逻辑,公共艺术如何嵌入人们的日常感性?而这一切又如何关照并有效地介入当代城市的现实,以及是否还有可能介入?
当我们在朋友圈转载文字并表达态度的时候,这些文字如何对接、回应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面对城市中纷繁的日常感性——生活里的真实与不真实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有的近在身边,有的远如只是大数据中的虚拟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我们又可以有限地表达什么?这些本身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城市,正如齐美尔说的,是需要理性的,理性可以给我们提供力量,这让我们去思考城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渴望获得尊严。但同时,城市依然需要诗意,传统的和当代的诗意让我们变得高贵,变得在困顿中具有超越的可能,去形塑变动不居、多元混沌的精神生活。
生活在上海,我们热爱这座城市,也热爱在这里生活、求索的人们。
文 | 陈昶、胡桑
论坛召集人:陈昶、胡桑、李鲁鄂
下滑了解更多项目内容
项目背景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馆校合作项目自2021年延续至今,在之前的合作中围绕“城市-空间-记忆”‘“对话·美育”及相关议题不断展开。迄今为止,举办了讲座:当代艺术与个人城市策展、海派文明与大众文化、五个上海;论坛:城市空间与当代艺术、电子游戏与审美精神;读书会:城市空间的抵抗美学—导读大卫·哈维《叛逆的城市》、谁是城市的主体?——导读岩间一弘《上海大众的诞生与变貌》、 都市文化与精神空间—导读李欧梵《上海摩登》。此项目亦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2022年度的合作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同济大学馆校将继续携手合作,将会在创立美术馆专业平台与高校系统深度合作的体系的基础之上,积极搭建当代艺术现场与高校学术生态的互融共通模式;将会继续邀请青年学子、高校学者共同参与非盈利空间内链接文化和社会现场的思考和实践,打造当代知识交流、聚合、生产的新型场域。
关于多伦讲坛
多伦讲坛创立于2003年,讲坛建立之初就聚焦国际和中国当代艺术人文的核心话题展开讨论。19年来“多伦讲坛”邀请的讲座嘉宾广泛涉及哲学、文化、艺术、影视、设计、文学、建筑、经济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是当代艺术和思想的交汇平台。
关于“城市-空间-记忆”系列讲座
“城市-空间-记忆”是一个不断被探讨、被重组的话题,深深嵌入了当代生活和历史之中。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看、感受与理解这个与当下我们每个人生活都紧密关联的“城市”。当代城市既是被书写与被建构起来的,也是我们真实生活着的每一个片段与角落。它可以是流动的、幻觉的、透明的、数码的……绘画如何记录城市的形象和结构?诗歌怎样书写城市?行走的地标怎样钩沉出城市的风貌与文化?“城市”是一个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的话题,当我们讨论“城市”的时候,我们力图思考与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在当今这个时代,它又能为我们引入一些怎样的新的思考的可能?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将举办系列活动展开讨论与对话。
海报设计:代延平
微信编辑:程韵雯
当前展览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参观指南
MUSEUM
INFORMATION
观展须提前预约,来现场的观众须出示
1. 当日有效的“预约码”
2. 完成“场所码”扫描
3. 出示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并扫描场所码,参观过程中皆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扫描 乐游上海“一码畅游”
进行预约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