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伦VOICE | VOL.93 程新皓:Der Rhein

多伦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24-09-03





/ ARTIST /

本期艺术家

程新皓



Der Rhein

单频影像(彩色,有声),35分31秒,2021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展览现场,摄影:章丛欣


这是莱茵河计划的开始。身体如河流般搬运:在莱茵河的源头捡一块石头,沿河将它带到下游,交换新的石头。由于突发骨折,十天的旅程结束在博登湖。


本作品得到瑞士文化基金会与驻留机构Gleis70的支持。



/ 以下是来自程新皓的自述 /

莱茵河的溃败


在我原本的计划中,这次步行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计划从源头开始分段行走,直至莱茵河在鹿特丹的入海口。而利用这次在瑞士的驻留,我本希望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从源头到法国斯特拉斯堡这一段的行走。同时,不断捡拾上游的石头带到下游的某个地方,丢弃它,交换新的石头。就这样全程步行,一路行走,一路丢弃,一路捡拾并拍摄录像,然后记下每一天的所见所感。


然而在徒步开始之后,我就经历了一场缓慢而痛苦的溃败。


或许这种溃败的原因只在于我比照着自己的云南行走经验进行了预备。在这次徒步开始的一年半前,我在故乡进行了一次类似的长途行走(2018年,程新皓开始了他围绕着滇越铁路展开的项目“致海洋”):沿着滇越铁路在19天内从昆明步行了449公里,直至中越两国的边境。


《致海洋》影像静帧,单屏录像,49'56",4K,2019,图片源自网络


在当时的步行中,纵使有长途负重带来的膝关节刺痛,我也仍然拖着身体和石头走到了终点,并在过程中用手机写下了3万多字的电邮。除了铁路和我熟悉的地点,剩下的都是奇遇,在完全无准备的情形下遭遇了不同身份的人或者牛、羊、狗、松鼠、黄鼠狼、果子狸……一百多年的云南近代史在这样的遭遇中沉渣泛起,重新变为当下。


《致海洋》影像静帧,单屏录像,49'56",4K,2019,图片源自网络


我本以为这次莱茵河的步行,纵使有波澜,也终归会在一次一次的迈步间变为现实,变为一种无法预期但最终具有意义的行径。然而现实却逐渐向我始料未及的方向滑去。


《Der Rhein》影像静帧,单频影像(彩色,有声),35'31",2021,图片致谢艺术家


瑞士的群山有惊人的美。当如此庞大体量的雪山近距离的压迫在眼前时,似乎那些从文字里预备好的经验都变得微小错乱,和这微微震颤的非现实感不成比例。不过随着河流的快速下切,这样的庞大很快退至背景处,退至天空、云层、森林、草坡的背后,和逐渐出现的田野、牧场、聚落组成丝丝入扣的如画美景。听得见风声水响,以及牛脖子上的铃铛。各种元素被剪切的恰到好处。


而一旦恰到好处,似乎很多情境就变得可以预想,失去惊奇,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眼见的并非荒野,而是某种按照宜人配方被制造出来的,或者说被保留下来的东西。行着沿着徒步的路线恰好可以观看这些自然,却又不至于受到后者的侵袭。没有被抛入的无力感,而只是在一个恰当的视点进行距离外的凝视。观看和对象从根本上是分裂的。移步换景,脚下严格规划好的小径规范着我的目光。


《Der Rhein》影像静帧,单频影像(彩色,有声),35'31",2021,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瑞士,我惊讶于规范可以深入到如此细节的地方:每一个可以踏足的地方,每一条山野间的小路都会被标记在地图上,并对路况进行实时的更新。哪些是骑行的,些是步行的,些可以通过轮椅,路程几何,离前后的村庄还有多长时间,此刻是否有季节性的滑坡和雪崩,如果有需要绕道何处。所有这些都在一张标准化的瑞士国土地图上被一丝不苟的标记出来。


我逐渐有些疑惑,符号和抽象与眼前可感的现实到底哪一个发生在先?到底哪一个更具有现实感?这种轻微的分裂把我挤出当下,不断唤起我曾经在云南荒野中的记忆与经验:按着某种事先考证的大方向走去,却被脚下具体的小径与岔道引向歧途,引向一场湿透的暴雨,或者与三条野狗的搏斗中。这些记忆是如此遥远,与眼前的现实并不相容。


《Der Rhein》影像静帧,单频影像(彩色,有声),35'31",2021,图片致谢艺术家


而眼前的一切与即将到来的遭遇皆可预计:几点几分会有火车经过,几点几分可以到达某个村落或市镇,甚至于会碰到什么样的人:跑步的人、遛狗的人、带着头盔骑行自行车的人,以及数量比较少但也时时可见的骑马的人。这四类人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我这整趟旅程中几乎所有的相遇。迎面而来,互道grüezi,再擦肩而过。


《Der Rhein》影像静帧,单频影像(彩色,有声),35'31",2021,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走出莱茵河峡谷后,甚至连河流本身都开始以同样的模式重复自身:它进入了规范的河道找那个,两层大坝近乎笔直地夹着河水指向远处。不再有蜿蜒的河床,也大概率不再有漫过河谷的洪流,或者是于曲折迂回处静止的水面。河流就在这样的工程中被驯服,以比我预想的更快的速度向北流去。


山重水复,我脑海中的词语开始错乱,除了时不时被动涌出的云南记忆,不再能够描述眼前的现实。也是在此时,我停止了本来计划的每天书写的笔记。



/ 艺术家简介 /


程新皓,1985 年出生于云南。201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


近期展览

“浮木沉石”,Tabula Rasa画廊,北京,2021

“愚人金”,OCAT 深圳馆,深圳,2019

“对一条河流的三次摹写”,1903 空间,昆明,2019

“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昆明当代美术馆,昆明,2022

 “港口与影像3——口岸的回响”,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2022

“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22

“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21

Air Waste Health Water Energy Soil,Gleis 70,Zurich,2021

“文献集:七个线索”, 泰康空间,北京,2020

“格物致知”,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20

Critical Zones,ZKM,Karlsruhe,2020

“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北京,2020

“自由联接”,OCAT 上海馆,上海,2020







图片、文本、音频致谢艺术家

图文编辑 | 贾文琴

校对 | 李艺

栏目编辑 | 贾文琴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号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版权信息。敬谢!




📍

当前展览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参观指南

 MUSEUM 

 INFORMATION 


观展须提前预约,来现场的观众须出示当日有效的“预约码” 。




扫描 乐游上海“一码畅游” 

进行预约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

小红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