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责编/制作:宋璟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杨禹
▼▼▼
品牌是个老话题。今天,它就像很多老字号一样,被赋予了一颗年轻的心。
好品牌来自奋进的新时代
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近日在上海进行。在中国品牌博览会现场,据说“镇馆之宝”是中国空间站1:10模型。从现场观众的反应看,这确实是镇得住场子的宝贝。新时代中国人叩问苍穹的决心、恒心与脚步,堪称中国品牌故事里的“故事王”。
“镇馆之宝”——“中国空间站1:10模型”
好品牌源自高品质
品质之于品牌,就像是一串“0”前面的那个“1”。所以,品牌强国的底色是质量强国。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写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的这6个词,次序很讲究。产品的质量,发展的质量,是一切努力的逻辑起点。
好品牌站在家乡的土地上
“厚道甘肃,地道甘味”,醇厚、甜美。“蜀里安逸”,流淌着巴蜀大地上安逸文化、巴适生活的悠闲韵律。“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能唤起期待。“浙里有品”“甬绽芳华”“赣出精品”……看来搞品牌建设的队伍里,藏着很多谐音梗高手。“象往云南”,谐音之外,故事感十足,画面感极强。
把一个地方的优质产品,集合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大家都正往里“添柴火”,也共享其释放的温暖。
在今日中国,品牌建设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个“势”,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通过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高品质生活,“三个转变”,势成必然。
品牌是久久为功“养成”的,也是多方合力“推出来”的。在“淄博烧烤”的新晋品牌背后,有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有公共政策、制度建设的服务与支撑,也有“好客山东”这类品牌传播的长久铺垫。品牌建设从来都是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品牌里,有悠久的岁月,也有蓬勃的心跳。“老”即绵长悠久,“字”即文脉不息,“号”即金字招牌。老字号不是靠固步自封守住口碑,而是靠守正创新赢得未来。有的老字号正创新式地引入工业化、标准化,如北京烤鸭、豫园名菜。有的老字号巧妙与城市文化结合,既恪守诚信之德、工匠之精,又以国潮新品的气质,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品牌里埋藏着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也赢得市场认同。东北五常,“一粒米”可以身价百亿。山西老陈醋,“一滴醋”可以香飘世界。那些拥有文化根基的创新,更具情感粘合力,也能在市场的供需之间形成持久的张力。
中国的人均GDP,去年底已到了1.27万美元。未来十二三年,还要努力再翻一番。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全社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符合规律。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拥有品牌的企业,让劳动者能有稳定的生产与收入。拥有品牌的地方,让消费者能有表达喜爱的情感出口与价值共鸣。
品牌建设,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一起努力。品牌养成,需要冲刺式的“口碑爆发”,也需要久久为功的默默长跑。
最醇厚的品牌,往往由最地道的品质、最绵长的坚守、最朴素的情感酿成。
品牌的密码,没有秘密,惟有努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杨禹)
END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责编/制作:宋璟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杨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