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颗粒、林下飞雁、子坑民星•••来听,这些共同富裕的动听故事!

武义发布 2022-11-25


北纬28°31'~29°03'

东经119°27'~119°58'

在这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江南小城

—— 武 义

关于共同富裕的故事,有很多

关于青春的题材,在发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

让我们不负青春,不负村


玉米地里的“黑颗粒”


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天空的蓝有一种治愈的能量。


天空之下,绿油油的玉米地里,有人听见了活泼的风声;有人抢先尝了新鲜的玉米;有人找到了淹没在玉米丛林里的“黑颗粒”。

“黑颗粒”,不是外号,而是昵称。

“黑颗粒”其人,生得大高个,皮肤黝黑,王宅镇吴山下村人,本名王科利,20来岁时外出打工,并自此开始了异乡生活。



2015年,王科利回县里参加了红领新青年培训。

阔别多年再回首,故乡总比异乡亲。故乡的土黏住了游子的心,王科利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大城市打拼十几年的吴山下村土娃儿想为村庄带来改变。

从村委会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老乡们选择的是当年他们口中的“利利”。在王科利的组织、带领、建设下,村庄的基础建设有了提升。今年,吴山下村“我们的希望田园”上线。该项目共流转土地500余亩,党支部通过土地托管和供销社合作共建了3000平方的育苗基地,400亩左右的水稻种植基地,村集体跟45名银发劳动力合作种植近40亩的玉米基地,以股份分红模式经营。

从大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到故乡田野的玉米丛林,7月,王科利带着村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直播卖货,村里30亩玉米地产出的两万多斤玉米一售而空。第一年的乡村共富故事里,晴空下的玉米林和村民们口中黝黑的“利利”让大家喜笑颜开。没有什么比增收更实在了!



在新的发展通途之上,王科利这个被晒得黝黑的“玉米书记”保持着淳朴、勤快的品行,他说自己不过是小小一“颗粒”罢了,做好一名基层公共事务服务者是他奋进的动力。

村里老一辈们看着长大的“利利”。他不是小伙子了,但他的青春依旧充满活力。因为所谓青春,不是单指生命的某个时间段,而是泛指所有美好的时光、 珍贵的年华。

“黑颗粒”,不是外号,而是昵称。有的人渺小,但他的青春却很长久。如此,才可不负青春不负村。


林下飞雁花式舞蹈


雁,百度词条这样解释道:“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张璐如“飞雁”,善于在山海里游泳,蹚出一片致富新天地;善于在竹林间飞行,唤醒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领头雁,这样的形容对于张璐来说,恰好。



初见张璐,大概是2015年。


彼时的他,是退伍军人,也是“莽撞少年”。

白姆乡松树下村的一片竹林里,刚刚退伍归来的张璐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他笔直地站立在竹林间,“谋划”着归乡后的第一件大事:把老父亲的养殖场改成中草药种植园。张璐的想法一经面世,就被父亲一口否决了。

不过,磨不过儿子的“雄心壮志”,张璐的父亲最终同意,把自己经营了多年的养殖场改为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但张璐的蓝图里,远远不止这点,他要带着全村300多个村民,大家一起做股东!


再见时,张璐已经是药材总管,同时还兼任“全村保姆”。


在他的建议与投资带动下,以种植发展林下三叶青为主的武义县白姆乡下徐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白姆乡原下徐宅行政村的村集体产业,按照张璐的规划,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一人一股平均分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以农业种植为基点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们翻身做了股东。

一边管理着公司基地,一边还要时刻关注、照顾村民们。“既然大家把土地交了出来,那就要让他们安心。”张璐这样解释自己的“保姆”形象。

为了照顾困难户,张璐特地开辟出一块“精准扶贫”区,为困难户创造了双份福利。又根据村民们的实际情况,张璐尽可能地在基地给他们安排就业岗位,使留守在村里的老年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村民程珍香

回忆起自己的老年就业故事,难掩笑意:“我年龄太大了,到厂里别人也不要了。但是在这里,我去年还挣了2万多块钱,我就很高兴,过年小孩子红包也能包,有钱!”

去年11月底,基地种养了四年的三叶青首次迎来了采收期,作为300多名股东之一的程珍香拎起一串三叶青笑着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每亩产量预计三四百斤,按照当时600元每斤的市场价来算,40亩的采收面积将为全村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作为村民股东,在场的每个人都将会有分红。”

对于成果,张璐似乎一直很淡定。也许是因为,他有条不紊的规划里总会有更多更好的明天:带着村民做股东已经成为现实,让千亩竹林重焕光彩也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5月,张璐成立了浙江武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毛竹粗加工不仅让原先荒废的毛竹园实现了价值,更为乡村产业增添了新的一笔。随着毛竹粗加工产品远销福建、山东等地,越来越多的商家纷纷上门求购。订单数量的增长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良机:粗略一算,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式,村集体可实现年增收40万元左右。

退伍军人张璐在故乡的创业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作为军人,他英姿勃发、一腔赤诚;作为村庄集体产业带头人,他兢兢业业、摸索创新……


从经济共富到精神共富,这个小伙子不仅长得帅,干得也帅。所谓不负青春不负村,应该有这样一种状态吧!


子坑最“红”的“民星”

平民百姓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明星!

但是,子坑最红的“民星”,我认识!


她叫王晰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宣遂汤工委纪念馆的讲解员。她对自己的职业爱得深沉。



1963年出生的王晰琴是从其他村嫁到桃溪镇红四村子坑自然村的。几年前,她还和其他村留守妇女一样,帮着儿子带带孙子,操持着家务。讲解员这份工作纯属偶然:

当时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宣遂汤工委纪念馆刚刚开始开门迎客,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讲解员,王晰琴被临时拉去救场。

突如其来的第一次讲解,需要面对几十名素不相识的游客,毫无准备的王晰琴紧张得偷偷搓衣角。好在之前听学校老师在这里讲解过,细心的王晰琴倒也记下了不少,再加上子坑红色底蕴深厚,自己的夫家就曾出过烈士,“我老公的外公,他是革命烈士。我有好多故事都是从我老公那里了解到的。我就把一个个故事穿插到纪念馆讲解工作中,游客们很喜欢听”。



从“救场”到“专职”,只需要一次“偶然”。沉浸于红色文化,王晰琴扛起了日常管理、内容讲解、游客招待等纪念馆的全部工作。“我觉得我活得有价值了,感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一样”王晰琴兴奋地说,像极了为梦想奋斗的少女。“人家是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人生目标,我是老了才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自从入党以后,我也一直都想为党做点事,现在我能在村里为大家讲解是非常荣幸的”。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荣幸。虽然一年的工资不过万把块钱,

但在平凡中实现价值,这才是真我。


很多人一生都不知所爱,有的人偶然就发现了身边的引力。有时候,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也许就在身边。

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共富故事,在武义的版图之上,总有各种演绎。

有人话经济,有人传精神

有人唱着钱塘江水

有人哼着瓯江魅力

南来北往的山水里

是村村落落

是这个叫“武义”的地方




END


喜迎二十大 | 重阳节里话共富,青坑村俞学文的一席话,为啥老人们听了都说好?

【国庆特稿】武义秋收暴动与红军起义

武义排名第33名!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公布

“十一”查酒驾!点位公布,这里等“你”




记者:陶莎莎编辑:胡佩芬二审:茅挺、何华挺三审:陈向江、吴景阳

终审:朱跃军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0579-87673902。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