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医药产业失败率超过90%,未来的破局关键是?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 2023-11-06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如果你失败得不够多,那你也许没有真的在创新。”——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兼生物医药研发部负责人Mene Pangalos博士

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大发展痛点在于研发成功率的低下。从整个产业的平均来看,这一领域的成功率大约只有7%到8%。换而言之,我们的失败率超过了90%。这一数字的背后,固然有着对疾病机理理解不足、创新技术需要沉淀探索、以及产业模式有待迭代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所服务的对象是一名名活生生的病患,进一步提高产业研发成功率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发展重点。

在近期举行的2022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博士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兼生物医药研发部负责人Mene Pangalos博士的一场精彩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产业提升研发成功率的未来机遇。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这场对话的重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视频,重温论坛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免费注册观看《迎击挑战:直面慢性疾病》(附中文字幕,一次注册即可观看所有回放)

说到阿斯利康,熟悉医药产业的读者们都会想到“5R”原则,Pangalos博士在对话中也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我们都说“做对的事,把事做好”,而“5R”正代表了五件需要做“对”(Right)的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所做工作背后的生物学。我们要确保缩小工作的范围,让我们对所关注领域背后的生物学有真正深入的挖掘,并不断来证实或证伪我们的科学假设。” Pangalos博士说道,“其次就是我们所说的‘正确的组织’,这事关在目标组织中,使用多少(药物)来抑制目标靶点。这能让我们阐明其作用机制。”

在探明药物的生物学机制后,Pangalos博士随即谈到了第三个“R”,也就是“正确的安全性”。这要求产业对安全信号有着深入理解,并对此做出精准的定义——当你选择一个靶点时,它有哪些风险?要如何在早期研究中就减少这些风险?“如果能在研发早期去除这些安全性风险,将节省下大量的金钱与时间。”Pangalos博士说道。

在探明安全信号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找到“正确的患者群体”。在精准医学的时代,当下的创新疗法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因此找到正确的患者群体,最有可能让药物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即便它没有如愿起效,也能让企业在更早的阶段退出。如果在最有可能起效的群体中都没有观察到效果,那自然不大可能在更广阔的人群里观察到积极结果。

最后的一个“R”,是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说到正确的商业模式,我不是在说什么重磅药物。我是指要理解为什么医生们要开具这种药物的处方?为什么它能得到报销?在临床上,这要和其它药物去做比较。”Pangalos博士提到。

也正是基于这“5R”原则,阿斯利康的研发管线在近年来的成功率取得了大幅提高,也催生出了多款改变患者治疗范式的重磅疗法。

图片来源:123RF


本届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慢性疾病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借着这一疾病类型,Pangalos博士也提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创新能怎样给全球病患带来福祉。

首先,他认为产业应当将慢性疾病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疾病通常来讲都是非常异质化的。在广泛的慢性疾病下通过遗传学或生物标志物等方法,找到特定的患者亚型,有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患者,检验作用机制。”这需要对基因组学进行大量的投资,但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如果能找到预防或是导致疾病的罕见突变,无疑将对疾病背后的通路产生更多洞见,也可能带来更广泛的疗法。

其次,生物医药产业应开发更多的平台技术。因为这样做,就能用更为无偏倚的方法来理解疾病的复杂性,而不会受限于目前所拥有的技术。Pangalos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倘若只拥有小分子或是抗体技术,可能就无法有效针对疾病背后的遗传学原因。相反,在他看来,类似CRISPR基因编辑、碱基编辑、细胞疗法、再生疗法等全新的平台技术“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振奋”。此外,寡核苷酸、RNA干扰、mRNA技术等可编程的疗法也同样充满机遇。

另外一块我认为出现了显著改变的,是我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强大的计算力,来帮助我们的科学家做出更好的决定,让他们变得更高效。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一转变愈发明显。”Pangalos博士提到。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可以带来以往无法获得的创新洞见。而它不仅能在生物和化学领域帮助到我们,也可以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人工智能不会代替科学家,但能协助科学家们做出决断。

展望未来,Pangalos博士期待能对更多疾病有着根本性上的了解,认识其背后的生物学通路。而倘若我们能立足在这些基础之上,专注管线的质量而非数量,就有望看到更多创新疗法问世。它们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治愈或是逆转疾病。应对影响广泛的慢性疾病,提高产业的研发成功率,这或许是一条可行之道。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