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知名学校超三成新生厌学,原因竟然是....(家长和老师都该看看!)
又是一年高考报名时。如今,高考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金榜题名依然是对学子和家庭最好的回报。
走进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我、实现梦想吗?
近日,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一些高校孩子的心声却令人心痛——
“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所以有可能走着路不小心就掉进去。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我对自己特别不满足,总是觉得自己想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个是永远到不了头的。”
据论坛上来自高校心理专家的调查,北京某知名大学大一新生中,超过30%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更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只是按照父母的逻辑活下去而己,更有极端者选择放弃生命。
这可谓触目惊心。教育是在哪里走偏了,才让孩子陷入自我迷失之中?
网络上流传一句话:“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如今的90后和00后,他们对话语权要求更高、对个性化生活要求更高。面对当下,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面向未来,我们如何培养出一个有自我懂幸福的孩子呢?让我们跟随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中专家的解析,了解当代的孩子特征,重新定位父母的角色。
尊重孩子 放弃过多干预和规划
特邀嘉宾: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
以我的经验而言,很多出严重问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有很强的掌控欲。孩子都上大学了,家长依然在干预或者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未来的。父母要求孩子每天都汇报行程,打不通孩子的电话就打到宿舍的楼长那儿。
做父母要想清楚一件事情,你的人生经验都非常正确,但这个人生经验是从你那个时代得来的。如今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地变化了,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
一些父母豪迈地声称“我可以安排好孩子的一生”,但孩子就是不想为别人活下去,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们是尊重父母的,也相信父母的经验和能力,但他们通常希望——父母能够给到我意见和建议,但是由我来做决定,我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年轻可能会犯错误,但年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犯错了可以重新再来。
家长太焦虑,总是想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后却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这真的是得不偿失。
另外,一些孩子为何会迷失自我?也许是因为父母和长辈没有能够让孩子看到一个人怎样才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所以我想问家长们一句: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做是一种使命,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当父母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时,没有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陪伴和爱,孩子就会出现问题。我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孩子尊重的人。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为人师表,给孩子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爱、智慧、创造和幸福。
文化反哺 父母要向孩子多学习
特邀嘉宾: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我个人觉得,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父辈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设计下一代的人生。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父母这一代大多数自己有匮乏,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的希望,实际上是他们未曾实现的理想。
但随着时代发展,两代人生活境遇的不同、网络媒介的变化等,使得家庭内部的权利关系发生了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父母在很多方面不如孩子。
如今,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传承现象。
这就是“文化反哺”,即“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它涉及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的方方面面。
所以,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孩子之间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关系。
同时,我们要反思自己,千万别寄希望孩子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急功近利地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可以打造的产品,而不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
我觉得父母焦虑的本质是时代变迁的问题,但社会也在发展,给孩子的生长创造了新的机会。1977年,我入学时全国仅有不到28万的大学生,如今每年有600万孩子接受大学教育。当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开始反思社会的人时,他们就开始了自然的解放之旅。我给父母的建议是:还孩子以自由,让他们以自己认同的方式去生长,以适应未来千姿百态的世界。
新时代的“拉链式父母”
特邀嘉宾:蒋佩蓉(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如今是一个改变的时代,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需要有一个本质的改变,就是要从教育孩子身上转变到教育父母身上。
作为父母,家庭教育也需要开始转型,夫妻需要协同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拉链式父母”关系。
父母想要成为拉链式搭档,需要达到的默契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就是有弹性的角色。我们不要把自己僵化在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或者虎妈猫爸的身份上,而是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学习。
第二点就是夫妻需要互补。我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我们要不断地在弱点中学习,然后请求对方来帮助,用他的优势来互补我的弱点。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父母要成为搭档。我今天要特别呼吁大家的是,家庭中父亲必须要出席。全心全意地转向儿女,转向家庭,投入到婚姻和家庭之中。
最后,就是我们要坦然地拥抱教育中的失败和挫折。养育孩子,不能作为一个理论者、旁观者去评论,而是要踊跃地去实践。出现育儿难题,并不等于你就是失败的父母,因为还可以寻找改善的契机;但倘若你不参与养育的话,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父母。
综述
让教育回归初心帮助孩子获得幸福人生面对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特邀嘉宾: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竞争压力这么大,变化速度又这么快的时代,教育应该起到一个平衡的力量。也就是说,外部世界变化得越快,可能越需要教育去使我们变得慢下来;外部世界迫使我们不断地去追逐一个又一个成功,教育可能要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我想教育可能就要回归到它最初开始出现的时候,起到这样的一些作用。
我想分享的是,重要的问题不是教育孩子如何追求成功,而是怎样帮助孩子获得幸福。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教育就需要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救赎。在这个时代,没有其他力量能够起到像教育这样的作用。
这样的教育意味着什么?我想有三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个问题是健康的观念。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其实对健康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也许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但终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其实健康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健康不仅是自己的,同时还是家庭的,是社会的。
第二个问题,教育需要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价值一点。这种价值来源于什么?其实古代先贤已经做了很多,但是我们现在往往丧失了这种价值。今天社会发展得很快,我们拥有了很多物质,但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物质文明,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三个问题,教育应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有趣一点。不管从事什么,我们总要保留那么一点儿让自己觉得很有乐趣的事情,有一个可以维持终身的乐趣。
在这样一个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的时代,如果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健康的关于生命的观念,同时我们觉得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比较有意义,这一天的某一个时刻很有趣味,我们就能够获得自己内心的定海神针。
特别推荐 | 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孩子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果断收藏)
文 / 本报记者王小艾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由现代教育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