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中国戏曲的前世今生,就去国家博物馆看这个展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在国家博物馆

有一场高颜值的展览正式开幕

先来感受一下



12月26日上午,“薪火相传——中国戏曲学院建校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


岁月见证了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跨越时空、逐梦前行的光辉历程。从草垛胡同到赵登禹路28号,从里仁街3号院到万泉寺400号;从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到中国戏曲学校,再到中国戏曲学院;从受命成为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培育艺术英才;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发展,到创建“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型戏曲艺术大学……今天的国戏,已然成为戏曲教育领域中,学科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中国戏曲学院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相联,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偕行。”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向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戏曲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国戏师生的亲切关怀,是对戏曲学院70年办学的充分肯定,是对国戏师生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国戏未来发展的厚重期许和深切嘱托,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戏曲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本次展览的重要指导精神。



祝福国戏

群贤荟萃共贺七秩粉墨春秋


本次展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突出国戏“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立体化、多角度地展现了70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从创业到改革、从探索到完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努力交出优异的‘国戏答卷’!”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戏发展的七十年,是新中国戏曲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七十年,学院的办学历史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缩影。七十年来,在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指引下,中国戏曲学院秉持“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以开拓奋进之精神、守正创新之品格、兼收并蓄之传统,勇做行业引领者。


不进梨园,怎知春色如许?相聚在一起的各位重磅嘉宾皆因“戏曲”而来,因“国博”和“国戏”而聚。展厅内外、行走途中、仪式间隙,都成为了大家祝福国戏、汇聚心声、联络情感的“特别时间”。“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戏曲家的摇篮,生日快乐!”“70岁,国博展中的母校愈发流光溢彩!”“祝福国戏在传承经典中再续辉煌!”……校友们在彼此的交流中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寄托与诚挚祝福。



当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们在各自曾经求真学艺的旧照前驻足时,时空流转,相框中的往昔与相框外的当下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完成精神交流;当新生代的国戏青年学子流连于老校长们厚重珍贵的创作手札、研究手稿并发出惊叹时,仰望先贤的敬意与追梦前行的种子正在悄悄萌芽。



姹紫嫣红

“动”“静”结合展示育人遗产珍品


展览以“薪火相传”为主题,在“前言”和“结语”之间,贯穿了“荣膺使命”“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春华秋实”四个篇章,围绕戏曲教育“出人、出戏”的累累硕果及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录展开,通过丰富而又珍贵的文物、档案、实物、图片、图表、视频等综合形式,使得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以崭新的风华展现在世人眼前,呈现出戏曲人才培养的“姹紫嫣红”。


展览中王瑶卿先生的一套“正反两穿宫装”引人注目,这套宫装秀丽华美、做工精良,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王瑶卿先生为演出之中的换装需求而亲自设计,也让观众能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老校长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此外,还有田汉先生的《白蛇传》剧本、萧长华先生教学和排练的重要参考书目《铜板绣像第一才子书》、史若虚先生记录中国戏曲学院自成立之初的发展变迁的71本日记手稿、高盛麟先生的蓝靠、雷喜福先生的蓝蟒、迟景荣先生的《(昆曲剧目)曲谱集要》手稿、阎宝全先生的鼓、白登云先生的板、建校初期的丝弦京胡、建校初期“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的戏箱……“静态展品”无声,却仿佛让人听得到历史时空中“四大名旦”口传心授、教书育人的余音,闻得到“四大奠基人”钻研戏曲艺术著书创作的墨香,看得见往昔名家大师们幕后苦练、登台亮相的风姿……细细品味,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个展品背后所凝结的传承力量。



此次展览还运用多媒体互动等手段丰富的展陈形式,增强互动体验。展厅中,循环播放学院育人成果的荧幕随处可见,一组组围绕着戏曲舞台、戏曲讲台而共生的精美戏服、道具、舞台设计作品,一道道器乐墙、唱片墙、著作墙以及展现“ 英才辈出”的立体光影等场景耀眼夺目……现场观展者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摄记录、合影留念,竞相发送到“微博”“抖音”“朋友圈”……



“在本次与国博的交流、合作中,在尊重艺术规律、保持戏曲本色、保有敬畏之心的基础之上,以新颖的形式助力静态展品的活态呈现,着力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在融合中迸发出全新的、耀眼的火花,引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戏曲教育事业的关注。双方也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强烈的吸引力、强劲的生命力以及强大的感染力,让戏曲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也是我们于讲台与舞台之间,于展览、展演、展播中研究、助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如是说。


国博以“静态”为主的文物陈列与国戏的“活态“戏曲遗产溯源因合作展览而交相辉映,时光记忆就在这“动”“静”之间点亮。本次展览几乎梳理了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代表的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详尽史料,既是一次戏曲教育、戏曲文化的集中大展示,也是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互融合的集中大交流。无论是展品数量、质量,还是阵容、内涵,均可谓蔚为大观。古老艺术与现代技术,跨越70年的时空,在国家级最高规格平台的展厅里激烈碰撞、互融共生,震撼着观展的每一个人,也映照着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守正创新的传承之路。



薪火相传

传统艺术精神融入时代发展洪流


七十年来,十数万梨园英才从国戏校园走向五湖四海,在台前幕后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诚奉献;七十年来,十数万的国戏学子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谱写各个时代绚烂无悔的人生篇章。一代代国戏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戏曲教育事业为己任,勇担民族复兴、文化传承重任,由此沉淀下的戏曲艺术精神也早已融入了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的发展变迁之中。



缅怀历史,启迪当下,畅想未来。一件件实物琳琅满目,一张张照片诉说历史,一组组数据催人奋进,一个个视频绚丽夺目……传递、讴歌着戏曲艺术所蕴涵的真善美及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展示着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代表的戏曲教育发展史中,这个历经七十载风雨洗礼、有着光荣红色基因与历史的方寸舞台之上,应和着时代之音所演绎的一场场动人剧目和现实场景,新中国的戏曲教育助推着戏曲艺术以强大的生命力,走过一段又一段悠长的光阴,历久弥新,描绘出的色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向记者表示,抚今追昔,当无数国戏人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里留下身影,当古老传统而又魅力绽放的戏曲教育、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这一切都将深深感动并进一步激励今天的国戏人、戏曲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汲取先贤智慧、历史经验,坚守恒久的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字:韩莉

图片:学校提供

编辑:现教姐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