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教育普惠!这群热血青年用科技改变命运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洋葱学园(原洋葱数学)成立于2013年,是北京市一家教育科技企业,700余人的公司团队中研发成员过半数,以自研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为学校提供融合课堂教学服务,目前服务全国2000余所学校,有190万名教师和5300余万名学生用户。近日,洋葱学园首席执行官杨临风向《现代教育报》分享了他从事教育信息化十余年的思考,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学校改进课堂教学范式的产品研发历程。
乡村教育公益起步
在求学这条路上,我是一个幸运儿。从北京四中到哈佛大学,我很幸运地享受了中国和世界上比较好的教育。2007年到2011年期间,我在哈佛读计算机本科,正赶上教育科技在美国兴起。当时,我和好友朱若辰(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首席课程官,当时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科学、教育学专业)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但如果只能改变一个的话,那就应该是教育。把科技运用于教育,大规模地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是我们的志趣所在。
我和若辰决定投身教育,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方向。直到2011年,我们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公益组织“阳光书屋乡村信息化教育行动”,向甘肃、湖南等地农村学校捐赠平板电脑,想法才逐渐清晰。通过两年多接触乡村教育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国家十来年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非常大。很多村子里最好最高的建筑都是学校教学楼,很多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但这些设备有些落满了尘土,有些则被锁进了柜子。
为什么?因为没有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当时能和教学配套的网络课程内容非常少,空有这些先进的设备,老师们却无法常态用起来。此外,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形态的升级,这些都成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阻碍。而这种情况不光农村学校存在,城市学校也同样有。
当时我就意识到,中国之大,教育的问题仅靠加大人力投入是很难解决的。尽管优秀老师很多,但放眼全国来看,供需比例远远不够。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也证明,想要把优秀老师长期留在农村是不现实的。城乡教育差异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长期以来是个死结,想解决教育的问题,就要跳出固有的逻辑。
精雕细琢磨透每节微课
那时起,我们脑海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研发出一款教学应用,把只有名师才能输出的教学内容变成系统化的微课,再加以互联网化和产品化,一方面就能辅助绝大多数的普通老师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教与学两端的问题就都能得到缓解。有了这样的应用,只要有设备和网络,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师和学生就能用得到、用得起。
更关键的是,有了这样普适普惠的教育应用,农村教师或青年教师就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助力国家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中国教育的发展,就可能再也不用受制于师资匮乏了。
当时我们在市面上找了一圈,发现没有这样的产品,于是决定自己尝试。2013年底,我们在公益机构之外平行成立了一个商业公司“洋葱数学”,也就是今天“洋葱学园”的前身。洋葱的目标非常清晰:我们希望做一款能辅助老师课堂常态教学,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互联网应用,然后交付到全中国每一位老师、学生的手上,提升他们的教育体验。我们的这份创业初心得到了更多伙伴的肯定,这些有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海内外优质教育背景,并热心于投身教育事业的有志青年,纷纷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洋葱学园这家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
洋葱学园与学校携手打造融合课堂
但研发的难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整整三年,我们只做出了400多节初中数学微课视频。这些微课按教材目录匹配,覆盖了课本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和典型问题。这期间,我们拿着产品小样去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等学校给老师看,同时也在农村老师中调研。老师们看后都觉得非常好,纷纷表示愿意在教学中用起来。我的心一下踏实了,既然最好的学校和最薄弱的学校都认可,那看来这个产品大概率能成。
受制于线上教学场景,为了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要让学生有兴趣看完再跟着做练习,我们一节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研发和制作周期往往需要两个月起,中间无数的打磨,细到每一秒的讲解节奏的把控和每一帧的动画展示效果,经常要推翻重来。
攻克一根粉笔解决不了的难题
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研发出融合学校教学的课程更是如此。过去几年,有很多学校找到我们,探索“互联网+”融合课堂教学。比如北京中学,2014年开始把洋葱学园的应用融入到他们的自修、研修等四类教学模式当中。
在北京中学,洋葱学园是学生们重要的网络学习空间。当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预习,来到课上就能进行小组讨论或讲解,课后再自行查漏补缺。老师则会利用洋葱的学情数据功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再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此,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一次公开演讲提到,洋葱学园“打破了时空界限”,帮助学校解决了老师们“一根粉笔很难解决的问题”。
北京中学利用洋葱学园开展融合课堂
北京的另一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也很有代表性。作为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西山学校也是从2014年引入洋葱。在刘彦校长的大力推动下,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在学习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此有家长特地写来感谢信。
几年来,洋葱学园已经上线4000多节系统化的微课,也从数学延伸到了全学科,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上也不断完善,形成了集教育信息化资源、功能与服务为一体的智能教学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作为日常教学辅助和评价管理的工具,目前全国深度合作的学校超过2000所,教师则超过190万名。
坚守初心担使命
缘起于教育公益,让每位洋葱成员都始终牢记初心。面向贫困地区学校和教师,我们发起的“洋葱助教行动”,长期一以贯之地向农村老师们无偿提供全套教学资源和配套服务。这些年,“洋葱头”不断活跃在大凉山昭觉民族中学、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二中、宁夏银川八中等乡村学校,帮助学校开设智慧课堂教学,帮助老师提升学科研修水平,今天这些学校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信息化教学模式。
2020年教师节,我们发布了成立以来的首份《洋葱学园教育公益白皮书(2018-2020)》。截至去年八月,“洋葱助教行动”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2,910所乡村学校,共有53,765名教师,约超过100万名学生受益。在公益上的坚持,让我们收获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在去年脱贫攻坚的收官之际,被表彰为“扶志扶智优秀案例”,这份荣誉对我们团队非常鼓舞!
洋葱团队对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这也使得我们当中很多人把洋葱视为终身事业。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我萌生了向全国学校免费开放全部核心课程的想法,希望帮助师生们远程教学,在非常时期为国贡献绵薄之力,共克时艰。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团队的响应。短短几天,我们快速部署了多项工作,并于1月28日向全社会宣布。截至4月底,有超过50万名学校教师和100万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在家学习。我们的行动受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关注,被作为企业危机管理与社会责任的样本编写成教学研究案例。
为首都教育作贡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洋葱学园作为两新组织,我们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党支部,党支部积极开展学习党史活动,以及参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各类党建活动。2020年10月,我们还向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北京市对口帮扶地区的学校捐赠教学资源服务折款超过4500万元,受到北京市扶贫支援办的表彰。
2021年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迈入又一个十年的发展新阶段。与学校教育体系相互协同,洋葱学园八年来从供给侧赋能学校发展已经初具成效。今年4月,北京市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我们企业多年来的实践与文件中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对我们非常鼓舞。这让我们看到,利用互联网消除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阻碍,让无论身处何地的老师和学生都能紧密形成学习共同体,共享泛在智慧的教育将触手可及。
这些年,我们把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梳理,形成了整体化渐进式开展教学改革的多种方案。对此,我们非常愿意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贡献出来,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深入探讨,为教育信息化深入落地尽更多力。
回到最初,从哈佛毕业投身教育公益,再到今天的洋葱学园,这都是在实现我们内心的梦想:我们期望洋葱学园能成为这个时代进程中教育变革的推动者之一,用行动促进教育发展,让教育更科学、公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建设者。这些下一代的建设者们必将超越我们,让更多社会发展的难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正是教育工作最美妙的事情,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价值。
文:杨临风(洋葱学园首席执行官)
编辑:娄雪
美编:刘浩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