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前十!成都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户

科创通 2023-03-08

日前
四川省经信厅公示了
2022年度
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通过名单
其中,成都共有950家企业上榜
占全省总量的六成以上
而据最新数据显示
成都已累计培育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户
位居全国第八位

“专精特新”,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这类企业往往专注细分领域,不仅有快速成长潜力,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同时还能补齐国内制造业短板,在产业链中起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于成都,眼下最关键的也正在于此。日前举行的成都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握新动态、瞄准新赛道、培育新产业,加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投资基金、科研院所协同联动,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占比8.61%

日前,成都市经信局通过对成都部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运行数据分析,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集中于成都市“5+5+1”重点产业体系。

这些企业也显示了强劲的创新能力——2021年,其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占比8.61%,企业累计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1.76%,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
关注创新的不只是城市。小布注意到,2022年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新认定标准,要求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000万元以上。
成都市经信局表示,下一步将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科技、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小巨人”:

2021年户均创税2218万元

企业的“创新力”,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10月17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海创药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工地现场,工人们争分夺秒抢工期,项目每天都在“生长”。这栋备受期待的工地,承载了海创药业的在研药品和新建载体,这也让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版图再添“新成员”。
通过对部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运行数据分析,成都市经信局还注意到,这类企业2021年户均创税2218万元,同比增长10%,户均创造就业岗位353人。它们正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带动着就业。
在成都,海创药业已与川大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海圻、康成生物等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攻克癌症及代谢性疾病领域小分子创新药产业化关键问题,协力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摄影:王效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既有利于中小企业提升效益和竞争力,又能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堵点”,有助于区域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结合成都实际,成都市经信局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方案》,计划建立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组成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17.13%

专精特新带来的不只是产业发展。近日,成都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复,标志着又一家成都企业即将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欧康医药是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又新晋成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从事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细分领域具有市场优势。2021年,欧康医药的槲皮素和鼠李糖产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芦丁、地奥司明产品出口量排名居全国前三。
北交所成立之初,就提出打造“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这也让“专精特新”概念在2021年迅速走红。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成都部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趋势明显,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13%。
除欧康医药外,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上市申请也于近日获批。成都市经信局透露,下一步还将实施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完善上市服务专员制度,开辟优质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同时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集中产业资源、科技资源、金融资源、项目资源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竞争力。


来源 | 成都发布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3110月

一场招聘会背后,原来是成都和外籍人才的“双向奔赴”……

2710月

匈牙利绿色产业项目空降“2022国际双城链云对接”,超洋气~

2610月

速来~200+优质岗位为外籍人才开启成都New Life!(第三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