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践行| 肖川: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
在任何领域,人的专业成长都关涉如下三个因素: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例外。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目标,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有没有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有没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规划,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还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目标的达成首先取决于个体的人生规划。要实现人生规划,关键是要做好时间管理——不论是初入职场,还是已经是一个在团队中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如何分配时间,以在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之间实现很好的协调。
目标的达成还要靠点点滴滴的努力。因此,如何利用好一天之内的时间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个说法叫“三八理论”,大意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还剩下八小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在这剩下的八小时里形成的。的确,本来旗鼓相当的两个人,每天就差那么一点点。日积月累。几十年下来,差别就会很大。
时间管理有许多技能,,但重点在于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教师不仅是职场中人,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你永远没有时间去做每件事,但你永远有时间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此处的关键是:时间管理需要一个与你的价值观相吻合的目标追求。如果价值观不明确,你就很难知道什么对你最重要,时间分配也就一定会不得当。只有有了明确的价值观,你才能了解,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这样,你就可以对自己要做的事做一个价值排序。分出轻重缓急,这就是所谓的“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
同时。高效的时间管理往往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做事的先后顺序,对你能否轻松惬意地驾驭生活有着莫大的影响。当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时。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压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压力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因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潜能的彰显和生发。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在解释人类文明何以进步时,提出了“挑战——回应”理论,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这一理论也是有解释力的(这种理论认为,决定一种文明或一个社会如何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它如何回应外在环境——包括自然的与人为的——的挑战。编者注)。
面对压力,是勇敢正视还是退缩逃避,这取决于我们人格的力量。在压力面前,有的教师积极乐观,迎难而上,不断成长;有的教师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教师身心俱疲,积劳成疾,最终重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对于压力的消极反应可以导致心理失调、愤怒、憎恶、不信任、迷惘、沮丧、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不当的判断、注意力分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筋疲力尽以及其他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当你觉得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时,可以试试各种“减压法”:比如想象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并持续、回味一会儿:或让自己大声笑出来,想一件可笑的事情,逗自己笑。
面对压力时的勇气,即在压力之下仍能表现出的从容与优雅。这与一名教师的精神修养有关。当然,过强的压力其实是一个信号,说明我们需要面对和调整一些东西。这时。找到产生压力的真正原因,积极地面对而非逃避压力,将会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压力应对的诀窍就在于学习如何从焦虑中发现一些积极的东西,从而驾驭压力。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面对压力,将会导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维紊乱。相反,如果你能恰当地面对压力,就可以激发精神和身体的潜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我。
在我熟悉的老师中,有许多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并体现在他们脚踏实地的努力之中,坚持每天读书,每天写教学反思。坚持追踪教育发展的前沿态势:面对压力,他们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在调适中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但愿中国教育界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老师。
拓展阅读
肖 川:诗意地生活
享受失眠
有时会由于晚上喝了浓茶或咖啡,或者由于兴奋或激奋之事,而失眠。这时,思绪异常的活跃,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的许多文章的腹稿都是在失眠时打好的,一起床就用笔记录下来。几乎无需修改就能成文。我常想,要是有一种仪器,可以戴在头上,把想到的一些东西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那该多好。
我可以“睡觉睡得自然醒”,因此,失眠对我来说,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相反我可以在这个时候审察内心,细腻思考。我可以享受失眠,成为我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失眠都可以享受,那还有什么不能成为享受呢!?
简单生活
近年经常在全国各地参加会议,或作讲座,也就少不了出入高档酒楼饭店。只要可能,我都会亲自点菜。我坚持几个人几个菜,决不多点,以免浪费;另外,我决不点价格昂贵的菜。当然,我会照顾到大家的口味,以及,荤素的搭配,膳食的平衡。这样做,一是避免浪费,二是可以加快点菜的速度,三,也是免得接待方的为难:他们经常会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点高档菜,点很多的菜。
在餐桌上,我不喝酒,也不喝饮料,只喝茶。而且,我也会建议大家不喝酒或少喝酒,我从来不劝人喝酒。尽量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餐桌上。如果能有自助餐,那是最好不过的。
总有一些人一个劲地劝别人喝酒,非要一次喝多少多少,我觉得既无聊又不文明。如果喝酒对你来说是享受,你当然可以尽兴地喝;如果酒只是交往的媒介,出于应酬的需要,就应该可以象征性地喝一点。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珍爱。社会文明的进步要靠我们点点滴滴地努力。我提倡杜绝无聊的应酬和虚假的客套,学会简单生活,更多地眷注内心。我一直在身体力行,并将一如既往地成为我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模范。
无欲则刚
在一些地方做讲座,听众中有交头接耳或者昏昏欲睡的,我总要提醒。对个别置提醒于不顾,仍旧我行我素者,我会措辞严厉的批评。这是我一贯的风格。
因为批评,产生过不少后果。如在北方一个城市,在我负责指导的一个实验课题开题会上,市教研室主任安排一位小学副校长发言。中场休息时,我看她的发言稿很长,因为时间很紧,我还有专题学术报告。就建议她不要照稿念,扼要地讲几点就可以了。等到下半场开始时,她上台发言,却仍旧照稿一字不拉地念,啰里啰唆地讲了半个多小时。台下听众也大多越来越缺乏耐心,她却不会随机应变。接下来是我作讲座。我首先就谈到校长要有提炼与概括的能力,在公共场合讲话要能做到要言不烦、简洁、明快地表达思想,像刚才这位校长就没能做到这一点。那位女校长在下面显得很不自在,过一会儿就离开了。
类似这样的事发生过多次。因为受到过我当众批评,有人就在网站上发泄对我的不满。但我仍坚持我的作风。我一点都不担心别人不请我。我不去做报告,我可以读书、思考和写作。对我来说,活着就是机会,我不指望谁给我机会。所以我活得勇敢无畏。2001年11月,在基础教育界曾经风光一时的朱女士、刘先生曾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放言试图封杀我。他们的作为也曾产生过一点后果,但好像并不显著,多年来请我作报告的地方还是应接不暇。
有时,我真希望没有人请我,这样我可以潜心思考。我到处奔波,有时是盛情难却,有时是自己修炼不到家,定力不够,经不住诱惑,特别是那些我不曾去过的地方。我没被封杀的结果是,多了个三流的“教育活动家”,少了个思想深刻的探索者。这个三流的“教育活动家”诗意地生活着。
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