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说| 夏青峰:折腾孩子
夏青峰,特级教师、北京中学校长、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2015年3月19日中午,学校举行“3.28走进自然”的学生答辩活动。同学们齐刷刷地坐在报告厅里,屏住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答辩能否通过,决定着他们班在3月28日这天是否可以外出。
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年开展这样的活动了。我们将大家习以为常的“春游”活动进行了一些改版: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走进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班级究竟去什么地方,学校不做统一安排,由班级自己商量决定。学校的要求是:
第一,方案的最终确定,必须要走民主的程序,不能由班主任或者班委几个人直接确定。需要每个人先自己设想并拟定活动方案,方案包括去什么地方、为什么去这个地方、怎么去这个地方、时间与经费怎么划分、安全怎么保障、活动怎么组织、成果怎么呈现等等。在小组中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案,并投票选出小组中最佳方案。然后,在全班汇报小组的方案,投票选出班级的最佳方案,再进行完善。
第二,学校可以为每个班级提供活动经费3000元。整个活动不能超出这个经费,不能让家长赞助。
第三,活动时间只有一个白天,不能在外面过夜。
第四,班级的最终方案要通过学校组织的答辩方可实施,答辩通不过的班级,当天留在校内,不许集体外出。
去年的春季,学校这个要求一颁布,同学们就跃跃欲试起来。走廊里出现了各种活动的海报。从海报反映的情况看,孩子们还真的做了很多调研,搜集了不少信息材料,估计北京周边的自然景点都被他们“翻了个遍”。海报上出现的地点,我好多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去过了。他们每个人都需要确定自己愿望中的景点,并想办法联系景点中的人,了解门票、景点中的项目、开放时间等信息。他们还需要联系汽车公司,咨询租车的相关事宜,还有餐饮的安排,这么多人去了以后在什么地方用餐等等。同时,就只有这么多钱,算起来总感觉不够,如何进行取舍是他们感觉最挠头的事情。一次,我偶然听说有同学将要利用周末时间提前去“踩点”,我赶紧通知下去:“除非家长正好有空,愿意领着大家去。否则,没有大人带着,学生们不允许单独去踩点”。学生们毕竟还小,单独出去踩点,我还是不放心啊。当时,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叶公好龙”。
去年在很多海报上,都写着大大的“3.28活动”字样,我笑着和老师们说:“这下完了,我们想挪动一下时间都不可能了,只能是3月28日了”。去年3.28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今年决定,以后每年的活动时间都定在3月28日,这天成为“北京中学的3.28活动日”。
今年,孩子们也早早地准备起来。班级中的“项目招标”逐步展开了,有高兴,有失落,有欢笑,有泪水,他们正经历着想象与创造、选择与放弃、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我感觉孩子们还是挺不错的,尽管自己的方案最终没有被选上,但是他们能马上投入到帮助完善胜选的方案中去,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啊。
学生答辩,其实就是班级代表向评委汇报班级最终的活动方案,并接受质询,最后评委举牌票决是否通过。评委由老师与同学代表共同组成,全校同学都在后面旁听。之所以要让孩子们答辩,就是要让他们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方案,更深入细致地完善自己的方案,不能大而化之,更加凝心聚力地共同完成挑战,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想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社会上项目招标的整个流程。走上社会以后,孩子们面临的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答辩”啊。
第一个班级上场,准备非常充分,回答流利到位,评委全举起了绿牌,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常常地舒了口气。可是,到第二个班级、第三个班级,有几个评委亮起了红牌,没被通过;到第四个班级,评委们竟然全体亮出了红牌,孩子们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上,一位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其他孩子也在默默地流泪……后面的答辩选手就更加紧张了起来。答辩活动通过微信群向家长们现场直播,家长们也在跟着一起紧张。
第一轮答辩结束后,班主任们马上进行了“如何看待本次答辩”的班级主题活动。很多班级都讨论出可贵的几点:第一,一定要在主观上找失败原因,而不能将原因归咎到评委的没水平与不公正之上;第二,答辩失败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责任,而不是几个选手的责任,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第三,学校给予了第二次的答辩机会,我们应该马上讨论分工,努力将方案修改完善,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孩子们来不及悲伤,就又满血投入方案的修订中。双休日,好多家长自发地结伴陪同孩子们去“踩点”,去鼓励与支持孩子们完成他们的第二轮答辩。
教育是慢功夫。“折腾”有时也是一种营养。自主策划设计、组织实施、表达应变、在挫折中前行等等这些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体悟与提升的。孩子们,“折腾”你们,其实是想让你们变得更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