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 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优建强北疆思政课,培养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本科教育始终是内蒙古大学的“立校之本”。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内大答卷”。2024年10月至11月,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成效,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宣传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独立二级机构。1957年,内蒙古大学建校时即成立了独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94年,获批自治区首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批自治区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自治区首批重点马院。2019年,成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牵头单位。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2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自治区“双一流”建设一流拔尖培育学科。2024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8个教研室,1个本科生培养办公室和1个思政课实践创新中心,是教育部“一省一策”内蒙古思政课实践创新计划牵头单位,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廉政研究中心2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内蒙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心、思政课资料信息中心、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中心3个自治区级研教中心。
一、以铸魂育人为本,多措并举
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一是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制定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实施方案,提高“三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设“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相关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落实规定学分和学时,出台《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办法》,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通识必修课,增设“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年均完成全校1.5万余名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生均专项经费40元落实到位,用于师资和课程建设。
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红色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实践”三条主线开展思政课实践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以“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与整理、“绿色生态屏障”发展成就展示为重点,探索建设系列虚拟仿真课程,其中《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虚拟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入选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课程改革创新案例”。
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
四是教学成果显著。获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精品课2门,内蒙古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内蒙古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4人、教坛新秀2人,自治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示范性种子教师”等7人。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出版教育教学研究著作4部。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校级优秀率达到96%。思政课教学创新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专题报道。
二、锻造政治过硬、师德高尚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教师1人、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草原英才”5人、内蒙古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分教指委主任委员2人、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2个。
一是政治过硬。把政治素质作为首要标准,着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打造政治过硬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
二是师德高尚。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六要”为标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1人,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2人。
三是结构合理。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6.4%。
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会
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一)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体系
坚持“马院是第一院、思政课是第一课”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022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目前已在自治区高校率先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学院拟实施“桃李人才”培优工程,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积极探索“大思政”实践育人新模式学院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学实践,探索构建“理论学习—仿真实验—校外实践”相互衔接的“三阶提升”式“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保障实践教学2学分设置的基础上,每门课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仿真实验资源开发和实践课程开展,形成了选派骨干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校院两级“青马班”导师和各学院兼职辅导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空间。学院同乌兰夫纪念馆合作的项目“聚焦红色文化展馆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获得教育部社科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联合评选的2023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同时,通过“红色影院”等活动协同开展第二课堂思政实践。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制定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计划,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青年实践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承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视察时的殷殷嘱托,继续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立足北疆、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在专业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大成就,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01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丨法学院: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高素质法学和纪检监察人才02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 经济管理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双一流”建设创新经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03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丨外国语学院:理解当代中国 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
来源 :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赵亚静
责编 :白玥涵 张驰 杨磊
校审 :高嫚聆 田雨禾
审核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