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一点常识就够了 | 华兴分享

2016-08-26 华兴资本


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与付出?我们有没有常常打断他人的讲话而说出了一模一样的东西?今天文章讲述的是一些惯常的东西,以至于在看过众多浓郁的鸡汤和鸡血后,可能会觉得它“平淡无味”。


我们把太多目光放在有用的大道理上了,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务虚的东西。毕竟生活中很多重要而“无用”的东西,都容易被我们忽视。希望这些“无用”,能帮你跨过一些人性的陷阱。周末愉快。


来源 | 雾满拦江(ID:lwwuwuwu)

作者 | 雾满拦江


“买卖人口”的游戏


网上有文章说,每年巴菲特都要去大学,和大学生们嗨皮。学生们逮到他,就会问许多奇怪的问题,有一次有个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人品是什么?”


巴菲特说:“人品这事咱不懂,要不咱们玩个买卖人口的游戏吧。”


你可以买下你一个同学的10%,他的10%就归你了,一直到他生命结束,这10%的收益,都属于你。


你会买下哪个同学的10%?


学生们顿时亢奋起来,纷纷在自已的同学里挑挑选选。最后购买的结果——如你所知,不是家里有最有钱的,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不是考试分数最高的,不是打架最凶的,而是为人沉静稳重,感觉上最有安全感、也最可能有大发展的那个。


然后巴菲特说:“现在,你们又有一次机会,让你卖掉某个同学10%的股份,你会卖掉哪个同学?”


你猜也猜得到,卖掉的那个同学,肯定不是家里最贫寒的,也不是长得最丑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差的,也未必是和你打过架的。但肯定,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于是你就知道了,考试分数不重要,相貌美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让大家信任的能力。还是要看人品。


大家最喜欢的,是方法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能力嗖一下飙升?让自己短时间学富五车?


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而我们看别人,看的却是人品。反过来也一样,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别人的眼睛,却盯着我们的人品。


这是为什么呢?


付出与智力被高估


有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被广泛的用来改善夫妻或是团队关系。


比如说,一对夫妻关系不和睦,天天打成一团。心理学家对当事人进行单独谈话,先问:“是不是感觉自己很委屈?”


“当然啦,我成天累死累活,忙成狗一样,而他却无所事事……”当事人就开始了悲愤的控诉。


然后心理学家问:“你们家里的家务,是怎样分工的?”


“分个屁工呀,差不多都是我做的……”当事人更委屈了,满脸是泪。


心理学家说:“那好吧,给你张纸,把你做的家务比例,写下来。


心理学家跟夫妻双方,各自谈话,要求各自写下自己所干家务的比例。然后把这个比例加起来——不出所料,凡是打成一团,骂个不休,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两者的家务比例之和,都超过了百分之百。


至少有一个人,或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付出,高估了。过于高估自己的劳作或付出,这是有些人心里幽怨的由来。你可能只做了20%的工作,但感觉自己做了70%,心里当然委屈。估计的比实际越高,心里的委屈,就越是强烈。


几乎所有的心灵鸡汤,都告诉大家要付出和感恩。你感恩,就对付出没什么抱怨了。


但对于一个高估了自己付出的人来说,这些鸡汤是不管用的。不管用的原因是,我们不止是意识不到自己高估了付出,还会高估自己的智力。


瑞典心理学家彼得·约翰松有个实验:找来实验者,让他们看屏幕上疾速闪过的美女图片,一次闪过两张,然后问实验者喜欢哪一个美女。


实验者指明其中一张,约翰松会把照片推送过来,请实验者解释:两个美女都蛮好,为什么偏偏就喜欢这个?实验者就开始解释:因为……所以……详细论述一番。


等实验者解释完了,约翰松怪笑起来:“现在给你看的照片,是你不喜欢的那一张。”约翰松说:“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喜欢跟自己唱反调。”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和自己唱反调呢?再来个实验就清楚了。


找两个旗鼓相当的辩手手,让他们抽签辩方,进行辩论。论辩十分钟,双方已经交手几回合,不分胜负之际,突然叫停论辩,然后让双方对换立场和持方。


继续观看辩论,你会发现,双方并无丝毫心理不适,仍然意气风发利齿伶牙。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决,态度再坚定的信奉某个观点,但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轻松驳倒自己。有些人并不在意观点,甚至根本没观点。他们只是不喜欢或是讨厌某个人,才会否决对方的观点。


在意的不是观点。


是好恶。


是输赢。


现在我们知道这样几件事: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获得公众认可,才会拥有更多可能的未来,但我们却不肯成为这类型的人。之所以不肯成为这类型的人,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与劳作。


第二,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


有关第二点,需要说明一下。我们中有些人,总是感到愤愤不平,并非是谁亏待了他,而是他有可能脑袋空空,既无观点也无观念,但就是看不过有些人瞎“显摆”。


就像我们常看到一种人,他听了别人的话,就急不可耐的打断,滔滔不绝说上一番,可你仔细一听,他说的跟大家完全一样——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别人说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断,急于否定,究其质因,不过忍受不了别人的“炫耀”。


巴菲特式的买卖人口游戏,其实每天都在进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别人看在眼里,感觉到你可靠、可信,就会果断压下筹码。压你的人越多,你获得机会的概率,就越大。


古人说,太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意思是说,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许多年轻人在职场,往往生出愤愤不平之心。工作都是咱干的,可是加薪晋升,净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凭什么呀?人类的天性,对于别人的付出,总是比较无感的。但对别人的过失,却是念念不忘。


无论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绕过人性的陷阱


人品,与智慧同质,都是与人性相反的。只有绕过人性陷阱,才有可能获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间。


第一,在我们之前,那些曾经存在的人,他们也曾在这个世界上发奋努力,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我们生下来,就无条件的享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占了这么大的便宜,感恩不感恩估且莫论,但再整天愤愤不平,这个真没必要。


第二,人类天性,易于高估自我付出或劳作。当我们因此生出怨心时,想想别人也这样,就应该释然了。


第三,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语境,哪怕是同样的故事,你讲出来,对方也不会认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描述,这样他才爽快。固守自己的语境未必是错,但如果我们认可别人的表述,能够耐心的等别人把话说完,我们就算是赢了。


第四,当人人都感觉存在感不足时,就标志着倾听者的稀缺。做个稀缺者吧,任何时候,稀缺总是昂贵的。


第五,我们的现实机会,都是别人送来的。如果看别人不顺眼,冲上去给他添堵,实际上是堵死了自己的路。让自己更聪明点,沉静守拙,给别人以机会,我们才会有价值。


继续付出,但从此学会承认并接纳他人。后者的努力,不唯让你的人品加分,更能够让你的努力,体现出更高价值。



「阅读推荐」点击图片查看




怎样防止大脑在关键时转入省电模式 | 华兴分享




哪些知识可能会让你变蠢? | 华兴分享




七夕特辑:今年宣布在一起的他们,过得怎么样? | 华兴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