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第八届楹联展”竟然是这样评审的

书法吧 2022-06-11

点这里免费领海量书法资料!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评审现场

全体评委、监委、观察员合影


楹聯,起源於桃符,是一種對偶文學,經過文人墨客的創作傳承,它也成為了 書法創作的壹種傳統形式。以楹聯形式舉辦全國性的書法展覽,中國書協已經辦到了第八屆,仍然吸引數以萬計的楹聯、書法愛好者參與其中。本次展覽收到作品近兩萬五千件,這麽多人創作楹聯書法、這麽多楹聯書法作品匯聚壹堂,本身就有點行為藝術的意思。評審過程中,不少好作品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也有壹些作品引發了評委們的熱烈討論。在這裏,我結合投稿作品談三點感觸,供朋友們參考。 


评审前强调纪律与注意事项


一、好的作品总是因自信而沉静


也許楹聯特殊的“出身”,就應該體現對稱、工整與端嚴,加之於樓堂宅殿楹柱上呈現的要求,在書寫風格上更需要莊重、肅穆與典雅。當然,後來楹聯書法成為文人雅士社交、聯誼和贈與的方式,也是一種文化表達,書寫者因此更加註重平正、含蓄與文氣,當然或許還有一點意趣。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评审现场。


在“展廳時代”的當下,書寫者無論從文化心理還是創作動機都與前人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個展覽作品中的絕大多數書寫內容非自己撰寫而是“照搬”他人,作者在創作時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張揚個性,以期在評審時更容易在評委眼前“跳”出來,在展廳中把眾多目光“吸”過來,從而如何如何達到目的、實現夢想。展覽心態、競技心理,外化於作品就是缺少根基的所謂“視覺沖擊力”、“筆墨語言”、“線條張力”等等,這些狀況在本次展覽中、在楹聯這種特殊形制的書法創作中體現的過猶不及。



當然,也有些好的作品追求筆墨意趣,見情見性,令人稱贊。但是更多好作品總是自信而沈靜的,這種自信來自於技法的肯定與審美的信念。這既是作品的氣質,也是書家的氣象。比如,入展作品中的部分篆書楹聯字法謹嚴、格調高古,隸書“曹全”風格的“龍門對”秀麗典雅、整飭端莊,楷書中清人風格的擘窠大字楹聯氣勢恢弘、厚重古樸,行草書中少字數大字楹聯開闔有度、動靜相生……



本次入展的54件楷书楹联作品风格多元,唐楷面目渐多,气息纯正,十分可贵。中楷“龙门对”偏多,超过半数。

 

二、好的内容总是因言简而意远


楹聯是濃縮的文字藝術,以最少的字來表達最深的內涵,方為至境。著名的壹字聯:“墨”對“泉”,不僅對仗工整、平仄押韻,而且上下結構也是“黑對白”、“土對水”,極為巧妙。細想此聯似乎又暗合書法與楹聯,“墨”是書法家的筆墨,“泉”是楹聯家的文泉,與展覽非常契合,惜未見有能力的作者嘗試大字書寫。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评审现场


楹聯書法展有點像文化的縮影。當下,書家大多缺少詩詞方面的修養,不擅做聯,而擅寫楹聯者多為專門名家,又多不事書法。楹聯書法展不僅要求寫的是楹聯,更重要的是展覽主體是書法,於是書法藝術成為評判的首要,然後才是對楹聯平仄的審視,這就造成入展作品大多是書寫前人楹聯內容,讓展覽少了一層文化的內涵,也少了很多文字的趣味。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评审现场

(评审专团在旅途中斟选)


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作者字寫的很好,但抄別人的聯也抄錯了,印象深刻的是大量的長聯“龍門對”,漏字錯字、繁簡混用,甚至上下聯顛倒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些作者不懂格律,擅改前人聯句,弄巧成拙。當然,入展楹聯作品中也不乏自撰內容,如江蘇書家陳克年投稿的兩件作品均為自撰聯,入展的是壹件大字行書聯“萬卷詩書堪種玉,壹懷仁義足生金”,寥寥七字聯,書聯合璧,言簡意深,令人印象深刻。這類作品在展覽中非常難得,也非常突出。而很多長聯、“龍門對”,文字越多,描述越具體、越具像,意境空間也越狹小。


三、好的形式总是因合度而耐看


如同一個人的穿著,得體、有分寸,又符合自己的精神氣質,且“拎得清”場合,無論艷麗還是樸素,合度、舒服就好。盡管楹聯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不少作者還在形式制作方面煞費苦心。初評中有大量的小楷作品,顯示出很多作者對楹聯概念的陌生,用小楷寫了壹尺長,加上畫線、貼條、蓋章,這就是楹聯?



好多作者用小行草寫“龍門對”,有意錯落造成上下聯文字不對應,其實就是兩個條幅。還有的作者將上下聯用兩種顏色的紙,有的還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紙拼接,看了目眩又揪心。有的作品把拼接真的做到了“極致”,七言聯,每個字一個方塊紙,逐字拼貼,投機取巧,結果皆被“拿下”。




有的作者在一副楹聯創作完成後,心裏還是不滿足或是放心不下,總覺得“份量不夠”,在楹聯兩側題滿兩行邊款還嫌不夠癮,有的甚至單邊題了四行,一副楹聯竟有十四行邊款。有的將上下聯拼接起來,在中間大量題款,還有的把款題的東一塊西一塊,一會兒用墨、一會兒用朱砂,撰聯者十幾個字表達的意思,書寫者用數百字題款還難盡其意,甚至與楹聯內容風牛馬不相及……一切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都是多余的。


我註意到,入展作品中很多是在白宣紙上自然書寫,技法精熟,章法簡凈,盡管很“素顏”,卻很耐看,這類作品最受評委青睞。有些作者具有較高的審美眼光,很會把握形式分寸,筆法純粹,用色古雅,形制合理,同樣也贏得了評委們的認可。


當然,好的評審總是因透明而公正。本次展覽評審工作有諸多亮點,作為評委一員,我也學到了很多。之於評審,檢驗的尺子永遠還是作品……

 

本文作者:李啸,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展作品

点这里免费领海量书法资料!

免费刊发书法征稿启事!

免费刊发各类书展书讯!

轻松关注,送您海量书法资料

看完此文有何看法?

请点击底部发表留言互动交流!

请把此文抓紧告诉你的朋友们!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篆刻名家 | 走近 孙长铭

 书坛精英 | 走近 梁辉

 书坛菁英 | 走近 柳清芬

 书坛精英 | 走近 贾学礼

 书画名家 | 走近 李琦

 书坛名家 | 走近 黄宪律

 书坛名家 | 走近 卞涛

 书坛名家 | 走近 曾文轩

 书坛精英 | 走近 刘方

 书坛精英 | 走近 杨晓亮

 书坛精英 | 走近 陈卫东

 期待你的加入(看下边)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书法吧

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广大中国书协、西泠印社社员朋友们踊跃投稿,免费刊发。

投稿内容:

理论文章、评论文章、网展推介、书展信息……【书法吧】助你一路扬帆远航!

书法吧平台投稿方式:

E-mail:979626100@qq.com

微信号:979626100(注明:投稿)

               

——书法吧编辑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