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照片背后的扶贫故事|“悬崖村”开进了轿车

宜昌交通 2022-08-18



悬崖峭壁上凿出幸福路,
贫困户搬进新家迎新年……
一幅幅照片将观众拉进大山深处,
触摸脱贫攻坚最感人的瞬间、
最执着的面孔和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品名称:《瞄准穷根 刨通出路 采花乡长茂司村穷山窝变成幸福窝》

拍摄者:杨威




五峰全境皆山,长茂司村是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村。“全村300多贫困户,多数在茶丘。”杨威介绍,茶丘是合并前的自然村,最高海拔1900多米。从河谷到山腰,垂直落差800多米,茶丘就像挂在悬崖上,从没见过小轿车。全村就一条仅能过一人的傍山险路,茶丘人上午采茶,中午就得背茶下山,天黑才落屋。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之初却并不轻松,被征用了山林或田地的群众强烈反对。“没有路,住在这里的后代就没有出路。”村里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终于,“反对户”松口了。在市粮食局、残联和保密局的帮扶下,在交通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下,2016年春,茶丘建成了历史上第一段硬化路——岩巷子公路,全长2.7公里。路通那天,群众自发买来鞭炮庆祝。当年“7·19”特大暴雨袭击,新修的路垮得一塌糊涂,两个月抢修复通后,长茶公路被纳入五峰全县规划,硬化路有望直通村组。


2017年夏天,暴雨再袭,路又垮了。村支书左青松发动30多名党员带领群众灾后自救,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再支持。在半山腰的一处临崖路,前后不足300米,有7个“回头线”,年过六旬的余凤伍至今仍记得“惊魂一幕”——为打通路基,左青松连人带摩托车摔下了悬崖,幸亏挂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才保住命,腿上被戳了个血窟窿,被人抬回家足足躺了3天。


修了毁,毁了又修。4年来,总长约10公里的硬化公路顽强地向茶丘深处延伸。岩巷子公路修通后,再也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茶丘村民全部义务出工修路。



路通了,茶丘活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木工李发庆买来一辆农用车,带领30多户贫困户改造危房,茶丘破旧的老木屋焕然一新;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贫困户张军养殖山羊年入7万多元,刘孝堂养了8只羊也收入翻番……茶丘的乡亲随全村顺利整体脱贫。



“如今,长茂司村更多的产业路、旅游路和山水田林路越织越密,总里程近30公里,全村人均纯收入直奔万元。茶丘人接连添置了30多辆小轿车。”杨威说,工作虽然变动,但自己会持续关注这里,用镜头见证长茂司村的路越走越宽。


来源:湖北日报   五峰微扶贫


--END--



推荐阅读

■ 变了!这个村因“铁”脱贫,因“路”致富!

■ 交通扶贫路上,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 脱贫乘风破浪,快来Pick秭归交通!
■ 引领脱贫致富的乡村路,究竟应该长啥样?■ 夷陵区界岭村的悄然嬗变
■ 细数宜昌交通扶贫的那些事■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宜昌扶贫公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