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学科背景为“双一流”校长们打下了“江山”

软科编辑部 软科 2020-01-10

 

大学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他们既具备优秀的学术能力,也拥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在上一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中美“双一流”校长的摇篮母校,想必读者同样会好奇“双一流”校长的学科背景。哪些学科是校长们出身的“大热门”?中美一流高校校长的学科背景是否有所差别呢?

 

本文梳理了140所“双一流”大学校长和115所美国大型研究型I类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双一流”大学校长根据其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进行整理。美国大学校长同样也是根据其专业,按照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学科分类体系,包括工学、理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并增加了人文学科。

 

 “双一流”校长多理工学背景

美国高校校长多人文社科背景

 

为便于统计,校长的学历背景均按照最高学历进行。“双一流”高校中,共有56位校长最高取得了工学类的博士/硕士学位,27位最高拥有理学博士学位,12位最高拥有经济学类博士学位,11位最高拥有医学类博士/硕士学位,7位最高拥有农学类博士/硕士学位,6位最高拥有法学博士/学士学位,5位最高拥有艺术学类学位,5位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4位最高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3位最高拥有文学类博士/硕士学位,以及1位哲学硕士、1位历史学博士学位,剩余两位校长资料不全。

  

注1:资料来源于高校官网、高校校友网及百度百科

注2:资料收集截止2018年10月23日

注3:斜杠为信息空缺

注4:表格包含校长在海外高校获得的学位,其中机械、食品工程、物理与电子工程归为工学,遥感物理归为理学,病理学、分析免疫学归为医学,动物行为归为农学,政治学归为法学,交响乐队指挥归为艺术学,经营学归为管理学。

 

从统计结果看,“双一流”高校校长专业背景为工学类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其次为理学类,所占比例达到19.3%,第三为经济学类,占比8.5%,接着是医学类占比7.8%,农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哲学和历史学的人数较少。我国大学校长的专业背景为理学和工学的人数最多,达到59.3%,如果以本科学科进行统计则出身理工类的校长所占比例还会更高。这其中的原因既包括我国高校校长任命的偏好,也和我国理学、工学的人才培养规模占所有门类的比例较高有关系。

 

再来看一看美国115所大型研究型I类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53位校长的最高学位为社会科学类,30位校长的最高学位为工学类,15位校长的最高学位为理学类,10位为生命科学类,5位为医学类,4位为人文学科。人文社科类占比约为50%,理工类占比约为39%。同样也有不少校长具有多门学科背景。

 

注1:资料来源于高校官网及Wikipedia

注2:资料收集截止2018年10月12日

注3:哲学、美国历史、文学、语言学、英语被归为人文学科

 

通过对中美高校校长学科背景进行对比发现,“双一流”校长理工类出身较多,而美校校长学科背景人文社科较多,总体更加均衡一些。

 

上图: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科,社会科学背景

中图: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工学背景

下图: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社会科学背景

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新校长的郝平出身历史学,获得国际关系学博士,取代了前校长、理学博士林建华,也成为了最近6任北大校长中唯一的非理工科出身校长。这是否是促进我国高校校长学科背景“多样化”的一个信号呢?

 

北京大学新校长郝平 / 图片来源:北大官微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其实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有关。我国“双一流”高校校长多为50后和60后,受教育年代多处于恢复高考后的黄金时节。80年代又是百废待兴,振兴经济的大好时节,学习理工科可以掌握技术具有与时代发展匹配的现实意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正是当时教育氛围的注脚。

 

美国大型研究型I类大学普遍历史悠久,稳定的经营之下形成了对高校校长人文背景的偏好。例如哈佛大学近60年的7任校长均为人文学科出身。除了高校校长的多元学科背景,能够促进形成开明、自由的校园文化和提升大学的声誉及责任也是重要的考察标准。我国高校校长的选拔则体现了对理工科的重视,对实用性学科的推崇。

 

高校校长学科背景与高校“风格”有关

 

与美国大型研究型I类大学不同,我国“双一流”高校中有不少行业特色型大学,这些学校的前身曾经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这些大学的校长通常具有与高校一致的学科背景。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等高校校长撑起了绝大部分“社科系”校长的“江山”。

 

图为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校长,法学出身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王瑶琪校长,经济学出身

图片来源:互联网

 

而艺术类院校,例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校长也毫无例外由出身本校传统优势学科的专业人士担任。医科类大学和农林类大学也是同样的情况。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形成与1952年的院系调整有关,并逐步形成了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国家主导的院系调整是中国高校发展史上独特的一章,因此也无法与他国高校进行比较。对于行业特色型高校而言,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者出任校长可以保证对本校优势学科的充分了解,对于强势学科的发展如虎添翼,缺点则在于其他学科可能会不够重视。

 

美国大型研究型I类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则更为多元,也有校长拥有超过多个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跨学科进修的校长不在少数。

 

从我国“双一流”高校校长的任用可以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重用理工类出身的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求是务实的科研人才,比较符合时代要求。而美国高校校长需要承担着争取经费拨款、扩大声誉、协调各方的职责,能够游刃有余地“周旋”其间,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元思考和人文素质。中美对比之下,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历史脉络下所形成的不同结果。当然,我们依然期待着高校校长们无论是哪一学科出身都可以建设好我们的大学!

 

 

参考来源:

[1]中国校长毕业院校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高校校友网、百度百科

[2]美国校长毕业院校数据来源:高校官网、领英及维基百科

[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http://www.zuihaodaxue.com/arwu_subject_rankings.html

[4]行业特色型大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1%8C%E4%B8%9A%E7%89%B9%E8%89%B2%E5%9E%8B%E5%A4%A7%E5%AD%A6/1452446?fr=aladdin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