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袭成功!细数大陆高校在东亚15年的崛起

软科编辑部 软科 2019-03-31

 

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五个国家,前三国都以经济发展迅猛和人口密集而闻名。因地理位置临近,文化渊源比较相通,三个国家也经常被用来比较。

 

在经济发展方面,日本和韩国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我国也在加紧追赶的步伐。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自近代以来,日本和韩国都曾开启过对欧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学习。在二战后,日本将战前的7所面向精英贵族的帝国大学改革为面向普通大众的国立综合型大学。韩国以早期的民族大学和日占时期的大学为基础,通过合并、兴建了多所国立综合型大学。谈到中国大学的发展,因历史原因,港澳台三地高校又与大陆高校不尽相同。在激荡的百年里,同处东亚地区,这四个地区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从起步、整合、蓄力到进益,发展至今,已有若干顶尖高校迈入世界一流高校的行列之中,彼此间的竞争和比较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根据2004年到201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盘点大陆、港台、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和地区,在最近的15年内上榜高校的数量。ARWU自2004年以来指标体系始终坚持不变,从未增减过排名指标,也没有修改过指标的权重,因此可以有效地评价学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小编分别整理了大陆高校、港台高校、日本高校和韩国高校在ARWU排名中位列前50、前100、前200和前500的数量,为大家解析“东亚四强”高等教育实力的变化。

 

大陆高校荣膺500强“后起之秀”

 

首先来看15年以来,四个地区在前500高校数量上的变化。从统计结果来看,在2004年,日本以35所高校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大陆、港台和韩国能够进入世界前500高校的数量只有8所。到2006年,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500高校有9所,可以与韩国高校比肩,与港台高校也缩小了差距。从2007年开始,大陆以13所高校在数量上超越了港台的10所和韩国的8所,但依然落后于日本的32所。到2011年,日本高校数量连续2年下降,大陆高校数量则稳步增长,两地区进入前500高校数量相同,均为23所。2012年,大陆已有27所高校进入前500名,彻底完成了对日本高校数量的超越,并逐渐扩大领先优势。2018年最新发布的ARWU排名中,已有51所大陆高校名列世界前500高校之列。

 

ARWU排名前500高校数量统计

 

大陆高校虽然起步较晚,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但在二十多年的科教兴国战略下开启了“逆袭之路”,不断超越韩国、港台和日本,成为东亚地区的后起之秀。

 

大陆高校逐步跻身前200之列

 

与前500名高校数量相比,前200名高校更能反映出该地区拥有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准一流大学数量,是该地高等教育实力的重要体现。从统计结果来看,2004年,中国大陆还没有进入前200的高校,而日本有9所,港台地区和韩国均有1所。2004至2010年间,大陆地区还没有能够稳定占据前200席位的高校,到2010年,大陆高校上榜数量第一次超过韩国,到2012年大陆地区以4所高校超过港台地区的3所。最终在2016年,大陆高校共有9所高校位列世界前200,超过了日本的6所。结合上文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大陆前500名高校数量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超越韩国、港台和日本,但前200高校数量的超越要晚上3—4年。

 

ARWU排名前200高校数量统计

 

10年前,大陆高校进入前200的只有清华大学一所,并且还未能稳稳地站住脚跟,到今天已有12所大学进入前200,至少9所大学站稳脚跟,并且上升势头明显。进入前200的高校均为原“985工程”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着中央财政支持以及地方政府资金匹配,无疑对提升实力大有助益。

 

顶尖对决,大陆高校不占优势

 

虽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陆高校崛起速度迅猛,在前500名高校和前200名高校的数量上演了“逆袭”,但在顶尖高校数量上的对决如何呢?在“东亚四强”中,因港台地区和韩国均没有进入前100的高校,因此只比较大陆地区和日本。

 

自2004年起到2018年,日本有两所高校稳稳占据前50席位,而大陆高校自2017年才有一所高校进入前50。在前100高校数量上,日本更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2018年大陆高校才迎头赶上。近3年,大陆高校平稳中保持进步,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在数量上赶超日本。

 

大陆和日本高校ARWU排名前50和前100

 

现阶段谈论大陆顶尖高校超越日本也稍显得盲目乐观,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于,日本两所进入前50的高校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常年排名第20位到第30位左右,而连续两年跻身前50的清华大学目前排在第45位,大陆另一所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则排名第57位。虽然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稳步提升,但与两所日本顶尖高校还是有一定差距。


图(上)为京都大学,图(下)为东京大学

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为了更直观地将日本和大陆地区顶尖高校比较,我们使用ARWU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根据大学在六项指标上的得分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Alumni和Award两项指标上的得分与两所日本高校相差较大。Alumni指标是指一所大学的校友获得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Award指标是指一所大学的教师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和HiCi指标(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共同反映了高校的教师质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HiCi指标上表现优异,已经超过日本高校,但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缺失使得Alumni指标和Award指标落后较多,与日本高校拉开差距。

 

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是科学领域内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奖项,今年10月初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摘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也让人们惊呼“日本又又又得诺奖了!”。

 

本庶佑 / 图片来源:Nobelprize

 

实际上,在2001年日本实施第二个“科技基本计划”时,曾经将目标设定为50年内争取30人获得诺奖,没想到的是进入21世纪,已有18名日裔科学家获奖。更加难得的是,这些学者的获奖工作大多在日本本土开展,完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是当时日本高等教育脚踏实地发展的成果,日本的顶尖高校也因此而受益。官方数据表明,东京大学共有9位学者摘得诺贝尔奖,全部为校友,京都大学共有10名学者摘得诺贝尔奖,其中7位为校友。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校友李政道和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了诺奖,但其主要获奖工作是在美国完成的。第一位获得诺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则是北京大学校友屠呦呦。


李政道与杨振宁/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屠呦呦/图片来源:互联网

 

下图详细统计了东亚四个地区和国家在15年内高校数量的变化:

 

 

整体来看,这15年是大陆高校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的一流大学正在刷新成绩创造着历史。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顶尖大学的建设上与一水之隔的日本存在着差距。未来哪些大陆高校会建成世界顶尖大学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来源: 

[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http://www.zuihaodaxue.com/ARWU2018.html

[2] 十八年十八人,日本人为什么能拿诺奖拿到手软?.

http://tech.sina.com.cn/d/i/2018-10-08/doc-ifxeuwws1932956.shtml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