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0到4,中国大学的17年进步

软科编辑部 软科 2020-01-10


2019年8月15日,2019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正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入围世界百强,成为第四所入围百强的中国高校。从0到4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在“双一流”建设上的成效,经过20余年的积累,无法否认中国高校已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见证了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


世界一流大学多为研究型大学,而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正是考虑到这一特点,ARWU排名基于大学的学术表现,遴选了一批拥有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的世界一流大学。自2004年来,ARWU排名指标体系保持稳定,这使得高校或者公众能够直观地对比世界各国高校的学术表现,也使得我们能客观地评价中国高校近年来的建设成果。


回溯中国内地高校在ARWU排名中的表现,清华大学(58名)和北京大学(71名)在2016年率先迈入世界排名前100,实现中国高校在世界百强中0的突破。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内地冠军高校,它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顶尖高校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ARWU排名上升迅速,17年间从201-250名上升至43名,2014年和2016年是两个显著的提升点,尤其在2016年,清华大学排名大幅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百强



为了发现提升清华大学排名的关键因素,我们对比了2012-2019年清华大学在ARWU排名中的单指标得分变化。清华大学在校友获奖教师获奖指标上,基本保持不变国际论文数量上保持稳定增长,而2014和2016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发文数(N&S论文)呈现明显上升;高被引学者指标得分则在2016年大幅提升。整体来看,清华大学排名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开创性成果(N&S论文)和国际认可的高被引学者的数量增加。



在软科2016年发布的《施一公与颜宁的洪荒之力可以有多大》一文中,通过分解2016年清华大学的排名上升情况发现,去除施一公和颜宁团队的N&S论文贡献,清华大学排名将下降11名,正如文中所说,“两位顶尖人才合二人之力,造就了一座傲视群雄的‘科研论文高峰’”,这座高峰也持续提升着清华大学的排名。


(截图来自软科微信公众号)


但2017年颜宁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大学,二位教授的出走也引起了公众的“担心”,当他们的成果不再直接归属清华大学后,清华大学能否在近年内出现作出等量贡献的学者从而维持清华目前的世界排名?其他中国内地高校是否能够蓄力,保持甚至提升目前在世界排名中的地位?这点从中国内地高校历年的ARWU排名表现可以窥见一二。


(截图来自网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在2018年和2019年入围世界百强,2019年,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世界第101-150名,也是下一所世界百强的潜力高校。而中国内地高校在世界排名前500的上榜数量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3年仅9所内地高校在ARWU中上榜,2019年58所内地高校入围世界前500,这意味着中国内地高校占当年世界500强高校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0%。



排名上升是中国高校学术科研整体实力提升的外在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因为中国高校在学术论文数量上的快速增加,更得益于中国高校在开创性成果上的突破。观察2019年ARWU世界百强的4所高校和位列101-150的4所百强潜力高校(下文也称ARWU中国内地八强高校)近十年来(2010-2019)在ARWU排名中的分指标情况,能够大致追溯中国内地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过程。


ARWU以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数(校友获奖)及教师数(教师获奖)作为评价学校学术声誉和教师质量的关键指标。当前世界上获得诺尔贝奖和菲尔兹奖的学者大多来自或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内地高校中,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屠呦呦分别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友,这大力提升了两所高校的国际声誉。虽然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突破,但中国内地高校教师在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记录上仍然空缺。


此外,高被引学者也是反映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被引学者对接国际标准,遴选出的学者代表着国际学术前沿,入选该名单意味着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近十年来,中国内地高校的高被引学者数有明显上升。2010年,ARWU中国内地八强高校中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高被引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均在2014年有了第一位高被引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的这一时间则推迟至2016年。2018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已超出了世界百强高校的平均水平。据统计,201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量均达到20人以上。



在反映高校重要的原创性和突破性成果的《Nature》和《Science》发文数(N&S论文)这一关键指标中,中国内地八强高校均有所提升,但历年以来,中国内地高校这一表现仍普遍低于世界百强大学的平均水平。得益于施一公和颜宁的贡献,2016年清华大学N&S得分趋于世界百强平均水平,并在之后持续上升。而颜宁和施一公请辞后的清华大学以及国内其他顶尖大学,在创造原创性和突破性成果的能力上仍与世界一流高校存在差距。



受到国内科研评价制度和国际学术氛围的激励,近年来,中国内地高校的国际论文数量快速提升。自2017年,中国内地八强高校的SCIE和SSCI收录论文数均超出世界百强高校的平均水平,甚至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这无疑是中国高校的一大优势。



ARWU使用6项客观的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评价,指标反映了大学在卓越成就、开创性成果和普遍学术科研产出等各个维度的表现,并以稳定的指标体系为高校和公众评价其建设成效提供了依据。正是基于这一体系,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者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成果以实质性的排名表现得以展示。随着开创性成果的增加,中国学校也将在世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来源:

[1] 刘念才等.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2] 施一公与颜宁的洪荒之力可以有多大?



往期回顾


升学就业

这届“双一流”学生越来越不爱工作了丨更多

数据分析

评得了一流,写得了10万+,高校微信“网红”大揭秘丨更多

数据分析

“双一流”历任校长任期盘点:现任校长中最长已治校18年
丨更多

排名解读

“双一流”建设五年之路:中国大学的世界崛起之路
丨更多


让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