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大湾区高校表现如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公布预示着世界又一大湾区横空出世,未来可比肩世界知名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这一区域同样也是除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之外,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地带,广东省坐拥多所“双一流”高校以及深圳大学等新兴实力高校,香港特区拥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澳门特区也有高速发展、潜力无限的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两所黑马高校。
众所周知,城市地区与高校的发展紧密相关,而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均汇聚了代表性高校,这些高校对于本地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输送都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恰逢软科最近发布了2019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我们也能从大湾区高校的实力分布,一窥其前景。
大湾区高校排名情况
小编整理了大湾区进入排名的11所高校的排名情况,广东地区有3所,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澳门地区2所,分别是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特区6所,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在2019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百强榜中,广东省3所高校实力分布较有层次,中山大学位列大湾区第5位,两岸四地大学总排名第16位;华南理工大学位列大湾区第8位,两岸四地大学总排名第34位;另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暨南大学排名则相对靠后。两所澳门地区高校势头强劲,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分别位列大湾区第7名和第9名,两岸四地大学总排名第20位和39位。
在单指标数据上,大湾区高校表现得可圈可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留学生比例指标上,上升势头明显的澳门科技大学在这一指标上得到满分。在科学研究方面,香港大学的科研经费指标得分最高;澳门科技大学的顶尖论文(师均)得分最高;中山大学(广州)的国际论文(总量)得分最高。国际专利这一指标的得分中,华南理工大学(总量)最高,澳门科技大学(师均)最高。在师资质量方面,香港大学高被引科学家指标(总量)得分最高。从学校资源来看,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经费(生均)指标最高。
粤港澳三地虽然高等教育的起步和历史不尽相同,但云集了各梯队高校,既有国际化程度高的港澳高校,又有内地“双一流”高校及年轻活力的潜力高校,在地缘亲近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带动下,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集群地带,吸引大批人才进驻。
大湾区即将迎来更多好大学
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在大湾区政策出台之后,广东高教更是动作频频:
2019年7月,佛山市人民政府、东北大学与顺德区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共建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协议,将在顺德博智林机器人谷建设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今年将招收第一届研究生,今后在读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2000人左右。
2019年9月,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开始动工建设(详见《教育部批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来了,今天就动工!》)。早些时间,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也透露,计划在大湾区建立分校(详见《又一所香港高校计划布局大湾区!》)。
同样在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新建的消息也备受热议。北京师范大学坚持此次新建的珠海校区与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的办学定位,实现与现有校区互补借力、错位发展。即,新建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学校性质、地位上都与北京师范大学相同。(详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获批!与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办学定位!》)
大湾区另一个重要城市深圳,此前已引进了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顶尖大学的研究生院开展办学。就在11月,又传出消息,中国科学院也即将来到深圳,建立一所由新型科研机构孕育筹建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详见《深圳“开挂”!中科院也来建大学了,预计2021年迎来首批学生》)。
不仅国内大学青睐深圳,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也先后与广东省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签约合作(详见《继牛津、剑桥之后,耶鲁也要来深圳了!》)。广东省近几年已汇集了多股中外和港澳等地的高等教育力量,正在蓄力萌发。
目前,深圳还在筹建深圳音乐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等新校。深圳音乐学院已交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备建设,深圳海洋大学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承办(详见《公示了!大湾区这所新大学,由这家研究院承办!》)。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广州市也自2017年开启实施“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大湾区的高校而言,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学科互补,在产业基础和政策倾斜的“双重护航”下,共同参与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将有利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并反哺大湾区自身。
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互惠政策的推陈出新,高校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在更深度的层次上展开。
回复下载
如需下载“2019中国两岸四地排名各高校详细指标得分情况”,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软科”,对话框内输入“2019RUGC”。
[1]全球第四大湾区来了!一图了解粤港澳大湾区
http://www.xinhuanet.com/video/sjxw/2019-02/19/c_1210063144.htm[2]2019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http://www.zuihaodaxue.com/news/20191128-1076.html[3]粤港澳高校联盟成立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116/c1053-28872894.html[4]大学与城市的生态关系范型 https://www.sohu.com/a/197725718_277866[5]结合人工智能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http://www.sohu.com/a/246905752_606872往期回顾
数据分析
哪些高校有望新增ESI千分之一学科?丨更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4人未通过,其中2人来自高校!2019杰青最终名单出炉丨更多
数据分析
2019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炉!中国上榜人次全球第二!丨更多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