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导演打破金马奖纪录,但我们看不到他的作品

2015-12-10 易华中鼎影业集团 台湾电影

小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


谁是周浩?


今年的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桂冠落在《大同》(又名《中国市长》)上,上一届则是《棉花》。两部纪录片的导演都是周浩,续两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打破纪录,为史上第一人。




《大同》打败了入围的台湾纪录片,有些台湾网友有点不爽,酸说「金马奖变成大陆奖」。




但周浩能连续两年拿下最佳纪录片,绝非等闲之辈。


然而,谁是周浩呢?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认识的。


网上是这样描述的:周浩,贵州人,21世纪影像工作室导演,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导报》任摄影记者。于是,这也就不难解释他与《大同》之间的联系了。记者追求的不外乎是实事求是,用一句我们都理解的话形容那就是要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态度来对待事件。纪实要的就是冷静和严肃。





他的镜头,社会的手术刀


周浩的镜头被人形容是一把社会的手术刀,狠狠地切开被生活掩盖住的这层病态的防护组织,将病原体裸露着给我们看。




处女座《厚街》(2002):珠江口的一个小镇,工厂里的工人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从中国内地最贫困地区,来到广东东莞的厚街镇。周浩在厚街跟他们混在一起,女人在出租房非法接生,黑社会在街头打架砍人…



《龙哥》(2008):毒贩与吸毒者的生活。毒贩阿龙盗窃被抓,情急之中吞刀片脱身。吸毒者大腿动脉插着针,也不拔下来,就在镜头前走来走去。这部纪录片,他拍了三年。


两部纪录片,看过的人不多,却博得好评。底层小人物赤裸裸的故事,是如此真实,击中我们心里那个柔软的地方。









八年偏执,拍出《棉花》


周浩这个人,对纪录片近乎偏执,从最开始的新华社到后来的《新南方》,他的薪水越来越少。即使比年轻记者都少,他依旧要拍纪录片。




上一部获奖纪录片《棉花》(2013年)前前后后拍了8年时间,「中国的一粒棉花籽,最后如何成为美国零售店里的有一条牛仔裤?」


周浩完整记录了一粒种子从种植、采摘,到棉纺、制成牛仔裤、贴上世界名牌出口,这一产业链条上的千种人生。他揭示了当代中国农民、企业工人、纺织品商人等借由着棉花这条产业链紧紧地绑在一起。这些人中有的在苦难中求生存,有的在迷茫背后憧憬希望。



◎广袤的棉地等待着一大批人来采收


周浩说,拍纪录片不是为了挣钱(其实也根本挣不到钱)。他只是想告诉社会这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确实发生着,不管经意还是不经意间都与之碰触着。


他一提那8年,总是遗憾片子里所涉及的地方都太过匆忙,没有多少时间停留。


那些年,他做了无数的“无用功”,却依旧毫无怨言地举起摄影机一而再再而三走进腹地取材。


◎拥挤不堪的列车,对采棉农民而言是常态


◎采棉群像



◎采棉人在休息


《棉花》以一种折磨人的方式在逼着周浩做出妥协,但他却还是依旧坚持不懈地做到最后,这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可控的困难,诸如面对庞大的素材的剪辑。《棉花》花了八年,其中有两年都在剪辑,中间还遇到好不容易找到的法国剪辑师在剪到一半时因怀孕生孩子去了,片子再次被搁浅。


即使如此,他仍在最后做出了这部给他带来显赫声誉的《棉花》。






被禁播的“中国市长”


虽然《棉花》付出了他极大的心血,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却在社会上始终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新作《大同》依旧不例外,它们虽都贴有“金马奖”“最佳”这样的标签,关注度却始终低得可怜,纪录片这一形式的影片,通常都淹没在一片传统的影片里,销声匿迹,不免感叹。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我想或许是因为纪录片太过真实了,没有大起大落的起承转合,只有平淡中出现一票身边朋友或是自己的影子,对号入座又难免唏嘘不已,毕竟能对自己真正诚实的人又会有多少呢?




《大同》的关注度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部纪录片在中国是禁播的,然而更讽刺的是,天朝禁播的东西却出现在英国的BBC上。现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网上找到的片子,字幕变成了英文的,有些左上角还贴有BBC的水印。然而这可是“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大同》到底是讲了什么会被禁播?


《大同》又叫《中国市长》,记录的是山西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任职期间在山西古城修复工作中的艰辛历程,这个试图用文化来解救困顿大同的市长,用一种野蛮和不被人理解的方式,坚持己见,然而其代价却也是沉重的,因造城大同50万居民将放弃自己的房子来供给新城的土地,矛盾重重,亦困难重重。




这一纪录片将从未出现过的中国政府内部搬上了台面,而在这之前是一直封闭不曾公开的。我们在纪录片中,随着镜头经常能看到一个奔波的中年男人,他出现在各种会议里,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出现在深夜还在埋头苦干的影像中,这个“造城市长”是劳累的,在一片片崭新的古老城墙的背景下更显得荒凉,手下的庸碌无为,反对拆迁的民众,处处耍心机偷工减料的承包商,他就象是一个无兵之将,只能独自地承受着一切。当然这是我的想法。



◎和时间赛跑的市长



◎耿彦波被罢免



◎接到调令的耿彦波哭了



◎群众挽留市长


周浩的镜头是冷静而严肃的,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的私心,无论是面对市民还是四处奔走的耿彦波,他的镜头总是保持开放的姿态。只是当我们看到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情景,突然接到调令的耿彦波,结尾处那些停滞的工程时忍不住唏嘘几下,发出几句无关痛痒话罢了,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导致了这部片子没办法在国内播出的吧。




最后,再回到周浩身上,他曾说过“希望大家能多给纪录片工作者一些关注,让纪录片可以在健康的生态里发展下去。”在此也不免发几句感概,纪录片记录的是我们的真实生活,是那些我们所知和所不知的困惑与苦难,愿与之生生不息的还有我们的赤子之心。



推荐阅读


精采程度不输剧情片!10大最动人纪录片


你可能看不懂王家卫的电影,但他的电影海报太惊艳


断背山10周年! 李安:读原著时,我哭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