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五常:学中文要从背诵开始

2017-03-28 爱读经



小朋友,不要听老师说的,听我的;不要听专家说的,听我的。香港的文字「专家」多得很,不要管他们怎样说,要看他们的文字写成怎样,要看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怎样。这些日子香港的语文教育话题吵得热闹,什么母语不母语,潜能不潜能,想象不想象,我全部不同意。可能是政治游戏,因为我看不到大言不惭的专家们写得出令人欣赏的语文。

 

五月十日《苹果日报》提到中学中文课程取消背文章,有个标题:「老师称不背文章更易学习」。胡说八道。学中文,不背怎样学呢?中文的古老传统是一种没有文法的语言,连标点也没有,不从背学起,要自己发明,蠢也,胡涂也。胡适以还,中文把西方的标点、文法搬进去,加上一些白话,但基础没有改,因为文字的本身改不了。今天的中语好文章,基本上是陶渊明当年怎样写,苏东坡当年怎样写,作者就怎样背出来,修改一下,把西方文体与白话文加进去,说自己要说的,只此而已。


我主张英语教学,国际用场之外的一个原因,是今天的中语文字,没有西语文体的融会不容易写得好。然而,中文本身的底子,最重要是靠背诵,尤其是魏晋期间因为纸张昂贵而写出来的打电报式的简洁文体。小朋友不要以为年纪那么小,古老的文字解不通,不应该背。不要管懂不懂,背了再算。年幼时记忆力好,背了下来,长大后会慢慢消化,逐步解通。

 

一年前太太的弟弟举家移居上海,有三个女儿,八岁的进入华师大附属小学,十一与十二岁的进入上海市立第三女子中学,都是好学校。因为不懂中文字,三个女孩开头天天哭,但半年下来就适应了。读小学的每星期要背古诗一首,再背一些白话散文与新诗。读初中的,教育部规定,三年要背古诗文五十篇,包括《诗经》、《论语》、《水调歌头》等。此外校方再要学生背其它散文及古文,再加每星期背诗一首。可见上海的中、小学对背诵的重视了。难道香港的中文专家胜于国内的吗? 

      

我说过自己的经验。七岁时在广西一个小村落,跟一起逃难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古文老师背古诗文,很多很多的。当时没有纸笔,日间在原野替老师找些破碎木材,晚上燃烧着,老师用火光照着几本陈旧不堪的古文与诗词,摇头摆脑地朗诵,我在听,过耳不忘。不懂内容,也不知文字怎样写。长大后内容逐步消化,懂了,但后来中语文章写得别字连篇,主要因为当年没有纸笔,只学背而没有学写。二十多年来爬格子二百万字,书法学得挥毫落笔如云烟,常错的中文字减到一百数十个。下工夫,一个星期可以清除,但有那么多的专人协助执别字,这工夫不下算了。《壹周刊》的别字专家吴顺忠知道我说的是实话。

 

学习要知道哪方面重要哪方面不重要。对认为重要的我执着,认为不重要的懒理。可能过于极端,不足为范。肯定的是,如果少小时没有背过那么多,四十八岁才动笔不可能写得象样。可以这样说吧:算你是天下第一大文豪,以中文下笔获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从来没有背过书,你的中文写我不过。

 

学写英文我也从背诵起家,没有背很多,但拜读佳作时喜欢大声读出来。写英文我执着的是文气,为了清晰重视结构,但文法就很少顾及了。当年在美国写英语论文,同事和我共享一个文字编辑,代为修改文字与文法。这是美国学术上的行规,拿得研究金的人一般这样做。有这样的靠山,以英语为文我追求的是写得编辑容易修改。后来那位我多番鸣谢的女士说我的文章是她改过的文字中最容易处理的了。

 

背诵文章学语文,中文比英文远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中文用的是单音字,在大文化的民族中似乎炎黄子孙独有。这带来两方面需要从背学起才有看头。第一方面,我们的不论文法、没有标点的单音文字传统,为文是砌字,但不可以乱砌。背诵是仿效前辈大师怎样砌,自己加上一点变化与要说的内容。没有背过,要自己发明砌法,谈何容易?这方面我坚持选取精品才下背诵的时间投资。古文与古诗词中砌得不成气候的不少,不可学,而有些算是名家的也没有可学之处。余下来可学的还是多得很,我们只选背小部分就足够了。白话文有了西方文体的协助,比较容易砌,但还是要砌的。今天最容易砌得可读的中语文体,是古今并用,正如书法行草并用最容易写得可以挂起来。


学中文重视背诵的第二方面,是单音字为文要讲字对字。天下间可能只有中文才有对联。字对字,字音重要,字数也重要。虽然西方的诗也论韵脚,但平仄应该是中文独有。因为对字与平仄的规格,每句字数的多少不可以不学。从古代的《诗经》到起于晋代的四六骈文到唐代的诗体到宋代的词牌长短句,每句的字数与音韵都有规格。文章要写得好,不可以不学。

 

这里需要背诵的原因,是写白话文或古今并用的文体,我们今天不可能像古人那样,每字每句精打细算,不可能花数天工夫只写数百字。然而,如果古文与古诗词背得多,写今天的文体,字句的长短或一句之内要怎样读断,我们会自然地跟着古文或古诗词的规格走。另一方面,平仄可以不学,但背得多就自然地合乎平仄规格。这样的文章读来既合声律,也有节奏。不一定需要整篇文章这样苛求,只要文章有好些部分合乎平仄、对字与长短句的规格,文气就大有可观了。

 

文字不可以漠视传统,中外皆然。当年学英文,清晰之外要写得像英文。找些古书朗诵,只数月得其文气,再数月得其文采,博士论文起可与大师乱真矣。英文的表达能力比中文强,但中文远为容易学。后者是古时不论今天少论文法的语言,但要砌字,古时多砌今天少砌,但还是要砌的。砌字的主要法门,是靠背,而单音字是远为容易背诵的了。



题材曾经写过;部分内容免不了重复。再写,是要认真地再说一次,比较详尽的。不久前与两位对中国文字有研究的讨论,一致认为毫无古文(文言文)根底,中语文章写得好的没有见过。大家也同意,古文根底要靠背回来,没有其它妙方。今天国内的中小学,老师要求背古文及古诗词盛行。可见中文专家的想法很一致。


我是搞经济学的,对艺术有兴趣,但不是文字专家。无师自通,林山木可以作证,我的中语文字是胡里胡涂地自己搞出来的。二十年前胡菊人说我的古文根底好,所以文章可读。其实什么古文根底云云,主要是幼年时背过很多,当时不知何解,生吞硬吐也背熟了,长大后可用则用,章法是自己发明的。不是语文专家,但这些日子给我的文字打上高分的读者无数,使我感到飘飘然。既然读者给足面子,试谈中语文字之道也不算捞过界吧。

 

首先要说的,是我不能全用文言文写成整篇文章。短篇可以,长的不成。我为这个怪现象推敲了好一阵,解释有三点。其一,虽然古文背得多,但没有真的学过。无师自通,通到哪里就哪里。其二,文言文中有些字汇,白话文很少用,或根本用不着。这些字汇不多,大约一百几十个。如果要全用文言文下笔,这些字不能不研习一下。其三,为文我喜欢混杂一些广东俗语,或口头禅。我不欣赏纯用广东话写出来的文字,但久不久用半句,生动过瘾,可圈可点。这样习惯了,全用文言文就不容易写出来。


更奇怪的现象,是虽然广东话与文言文风马牛不相及,但混合起来容易。这可能因为广东话的平仄与韵脚容易处理,而粤曲的曲词,似通非通地以古文及广东话混合,可爱,或多或少对我有点影响。

  

没有跟进过胡适等前辈当年搞白话文运动的来龙去脉。我认为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重要,引进西方的分句与分段法门也重要。有了这些引进,分析性文字可以远为容易地写得清晰。但引进西方的文法我就不同意了。曾经有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替我的中语文章改文法,改得肉麻当有趣,使我啼笑皆非。


自古以来,中文是没有文法的。陶渊明不讲文法,苏东坡也不讲,我们为什么要讲呢?一个大文化的文字有其特征,有其个性,更改了这些就不像该文化的文字。好比不少中国人写英文,文法没有错,字汇也识得多,只是写出来的不像英文。这是大忌。文法了不起,字汇够多,但不像英文就完蛋了。一九五八年在多伦多,一位名为王子春的朋友教我写英文,说学语文要活在语文中。后来在英语行文上痛下苦功,我少管文法,只求活在英文,写出来象样。跟着练得与鬼子佬的英语高人无异,只是文法有错,找个文字编辑修改一下,文章就闪闪生光了。

  

中语文字的文体,其特征不讲文法,而是讲砌字。砌得好是赢,砌得差是输。所有古代的才子都靠砌字起家。中文重视音韵,要论平仄,而从骈文演变出来的文体要讲字数,唐诗与宋词的长短句也要讲字数。既然论平仄,讲字数,除了砌字没有其它办法。引进西方的文法会扰乱了文气,毁坏了节奏,不容易写得像中文。

  

砌字不容易,但这是中文。字砌得差劲读不上口,砌得精彩妙绝天下——这也是中文。学写中语文章是学砌字。怎样学呢?最佳的法门是背诵前辈大师的好文章:前辈怎样砌,我们择其佳者背诵,熟了,依样葫芦地照砌可也。像朱自清等白话文字高人,我们背诵学砌也有利,但背诵古文或古诗词可以事半功倍。古人砌字驾轻就熟,砌得精妙的朗朗上口,容易背。

  

背诵的时间投资不少,所以要慎重地选择佳作才下注。其实需要背的不多。我大概地算过,选得好,古文十五篇,唐诗宋词各五十,背得滚瓜烂熟的,就有足够的砌字本钱了。写我这种古、今混合的文体,背一些白话散文也有助。但白话文似乎不需要背,多读一些写得流畅的就差不多了。

  

细看自己写的几篇中语文章,发觉其实文言文用得少(奇怪当年菊人数次提及我的古文根底),有些用得多一点,有些绝无仅有。无可置疑的,是我的中文有点「古」味。不少读者这样说。最近一位读者说有六朝的味道,猜得好。少小时我最爱背魏晋文章,与六朝同期也。


为写此文,我试把自己文章中的零散古文句子,或句中的三几个文言文字,圈出,尝试全部改为白话文。改后文章不可读。骤眼看古文不多,但圈出算是「文言」的,却又满纸皆是。我可以写得出全部是白话文的文章吗?可以的,刻意地整篇用白话文,也算可读,但自己惯用的文体,有「文言」混杂其中的,圈出来改为「白话」,不可读矣。


我写中文是砌字,但写英语文章却没有砌过。我想,砌与不砌之别,应该起于中文是单音字,而文章不可以不论音韵。音韵及节奏是中、西皆论的,只是英文用的是多音字,写不出对联,无从论平仄,所以字不能砌,但要讲句法,要懂得把适当的字放在适当的地方(例如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尾)。与中文无异的,是大家都讲文气。说实话,英文的表达能力强,可以写得潇洒幽美,但难学。英文难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动词变化多,不容易用得好。其二是常用的字汇远比中文多,意思略为不同,稍有差池就变为下品了。


中文的动词是没有时式的,口气怎样说,或这里那里加一个字,时式不言自明,多么简单,多么过瘾。中文常用的字汇远比英文少,究其因,起于可以砌字。中文单音字的不同组合可以变出多个解法,但要砌,而这里砌那里砌,为了音韵与文气,整篇文章都要砌出来。真的,写中文,有时这句要用四个字,意思的表达要加一个,就想办法减除另一个,又或者改为六个字,跟着上文下理的字数可能要改了。  

  

朋友,强逼你的子女背诵吧。背古文,从小背,不需要明白,背了再算。长大后,背得出就砌得出,字数的多多少少,或什么平仄音韵的,背得出是不用多学的。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8511288408(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103382880(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