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应该让孩子背诵经典?听听这10位大师怎么说!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 ,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为文尝倡“尽芟枝节,少说废话”,文笔简洁圆融、幽默隽永的文学大师、新月派骁将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份选自《自古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
世界语言学巨擘、对中国文化有深人认识的汉学家,瑞典高本汉先生说:“中国学生即使在低年级里,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并须熟记历代名家所作几百篇的文章和几百首的诗歌。这种学习的课程,采用了已经二千年,养成大家于古代文书具有特别的熟悉;结果,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学,又发生了一种崇视敬爱的心理;这种实在是中国人的特色。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由高本汉先生这番话,得知中国教学讲求背诵,产生的效果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敬爱,亦提高运用文字的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他在接受澳门大学学生访问时 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可见背诵并不是愚策的教学法,相反有助于学生认识语法规律,掌握遣词造句的诀窍,背诵得当还是一件乐事呢。
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 ,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又可层楼更上。”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杜松柏先生在《工夫全从诵背来》一文中指出:“一方面熟能生巧,由背诵镧熟之中得到法则;一方面由有之而化之,书背熟了,辞彙自然有了 ,成语也蕴藏于胸,二者如筑屋的材料,人人可拈用成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能将所记得的辞汇、成语,一一点化,则能自成格调,不落前人窠臼,神而明之 ,便能达难达之情的地步了。......看来字词安顿的工夫,亦在背诵了。”
由上述几位学者的话,足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
任教于香港大学心理系的李永贤博士在《语言心理学与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背诵文学作品,特别是文言文或较艰深的作品,有益无害。实验证明,倘能背诵,理解也不差,当时不理解,日后会逐渐理解。”
李博士从语言理学的角应指出“能背诵,理解也不差”,正好打破背诵拘系思考的论调:“当时不理解,日后会逐渐理解”也正与朱光潜先生说的 “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不谋而合。可见经过背通的一事一物总会贮藏于心中,在适当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 美国著名大众演说家简理机先生说:“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 。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背诵好文章越多,你的记性愈好。”
记性好,对做学问、创事业有利无害,而背诵能锻炼记忆,又焉能不背诵呢?
怎样背诵才恰当呢?自誉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博士, 就给了我们一箇非常好的答案。他在《英文学习法》中说:“背诵法有沽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一事,就是书上看了一句,得其句法句义,然后闭书体会其意义,试用英语说出。说不出再看书,再闭书再体会,再尝试,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 这位幽默大师说的虽然是英语的背诵方法,但同样适用于中文的背诵。总而言之,各专家学者的精思卓见,让人对背诵有正确而深入的了解,也好让反对背诵者,尤其是某些教育当局能深切反思。
读经六小篇之一——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纪录片|凭什么改变城乡差距下的教育困境,“读经”——留守儿童的出路为什么让孩子背诵经典能提高智力?
经典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和3岁宝贝读经后的生命变化!
爱读经
做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