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C非遗传承】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版画研修班开班啦!
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版画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非遗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11月15日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PACC主任汪大伟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及20位版画传承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主持,代表学院欢迎传承人的到来。
参加此次版画研修班的20名学员在文化部的组织下,有河北的武强木版年画、湖南的滩头木版年画、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河南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陕西的凤翔木版年画以及江苏桃花坞木刻年画方面的重要传承人。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潜在力量。
武强木版年画的陈贺芝作为学员代表讲话,她提到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民间艺术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信此次版画研修班一定能受益匪浅,并祝愿版画研修班能够顺利开班,表达了对老师以及同学们的感谢,并代表全体学员做出承诺,认真思考,力争交出漂亮的答卷。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张继忠作为学员代表讲话,他表示作为民间艺术,也是大家所俗称的草根艺术,能来到专业的院校与老师教授们一起碰撞交流是一种荣幸,彼此都能有很多共同语言,相信在这里的学习中,专业方面一定可以得到提升。版画作为传统文化,它的传承不仅仅是依靠个体,他需要一群人、一个联盟、一个团队共同创作,去探索版画的创新之路。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对来到美术学院学习的各位传承人表示由衷的欢迎。他说到,非遗传承的意义在于传承“人”的延续和创造,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早些年提出的概念上的传承,传承人走进高校,需要有他们对本身技艺的一种自信,草根更具有生命力,木版年画传承人们来到高校,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增强自身的自信,也需要开阔眼界,看到外界文化发展,比较相毗邻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巩固自身的基础,通过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自身所具有的的优缺点。
相关艺术门类的交流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织绣研修班上,其羌绣传承人与服装设计师的合作带来的巨大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对于民间艺人来说,进入高校学习,他们需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进行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使得作品个性更加精确鲜明,而不是进行替换,清醒的保持自身的站位。从不自觉到自觉,讲出其设计创造的原因,从自身特点出发去吸收借鉴课堂上的内容。文化传承切忌两种,盲目自信和一点不自信,盲目自信的容易故步自封,不愿意与时俱进的改变,坚持自己固有的。一点不自信容易丢失自身特点,我们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开幕式现场,传承人也都带来了各自的版画作品,大家互相探讨和切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交流机会。
中国木版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传承至今,从开始的自然物化,到后来的人格精神表达,最后经过民间艺术家的传承、创新、发展变成具有祈福迎新、喜庆吉祥等艺术特征。 传承至今,形成著名的“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当下的木版年画的生存现状,面临着衰败和市场的萎靡。总结现代审美艺术作品在题材内容、色彩、构图、表现方式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特点,与之结合重新创作出“新”的木版年画,赋予木版年画现代审美艺术特点,让木版年画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