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C非遗传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研修班结业典礼暨结业展览圆满召开!
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研修班)” 于6月20日下午,在上海美术学院展览厅举行了成果展览暨结业典礼。此次成果展览汇聚了18位学员们的精湛作品。
现场交流
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晓羲(左)与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人杨平生(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左)与上海市政总院凌跃书记(中)、PACC教师朱艺芸(右)
典礼开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作为此次研修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此次研修班学习的大体情况,接下来对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做了简单回顾,最后对各位学员表示感谢,并且欣喜地表示,很开心看到他们一个月以来的丰硕成果,希望非遗文化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也衷心地祝福他们在以后的传承道路上越走越远。
接下来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进行了发言,他很高兴看到学员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他说:“这些作品既和当代的设计师有合作,也与美术学院的老师同学有交流,碰撞出了区别于传统作品的新形式。这意味着为期一月的研修班成效显著,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主任郭新副教授作为此次研修班的教师代表发言,她说道:“带研修班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无论是对传承人还是我本身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很希望有机会可以到贵州和湖南去实地拜访。当然,我也希望各位有机会可以再到上海大学来进行交流。此次研修班只是一个开始,是大家友谊、合作的起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非遗文化做的更好。”
来自张家界的苗银技艺传承人梁胜作为学员代表发表了感想,首先他非常感谢上海大学,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其次,在这一个月里确实学到了很多,以前做市场更关注的是怎么盈利,不注重文化内涵的积累。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苗银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另一位学员代表,来自贵州凯里的苗银技艺传承人刘兵感慨道,作为一位传承人,更重要的是在专业上打开眼界,此次研修班带给了他与其他大师交流切磋的机会,让他对于自己本身的定位更加清楚明白,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受益匪浅。同时他邀请大家来到贵州,感受黔东南的美丽,感受苗家人的魅力。
来自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晓羲进行了致辞,他说道,非遗传承不仅要有文化传承,也要与时俱进,能够表达当代人的思想。与此同时,他希望各位传承人可以到张家界进行艺术创作,把工艺、精神传递下去。
上海市政总院凌跃书记进行了最后致辞发言:“今天来到非遗班结业典礼的现场,大家的艺术作品让我非常震撼,大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又极富当代化。而非遗的目的就是把好的文化传承下来,建设当下,我觉得大家都做到了!”
我们结业啦!
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晓羲、上海市政总院凌跃书记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班主任老师朱艺芸、班主任老师金丹、PACC老师杜保平、学生助理张潇、学生助理俞其榕(顺序从左至右)
展览现场,佳作荟萃
荷兰设计师与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杨昌元、杨平生、杨从森、李秋燕跨界作品《EIGHT》
梁胜作品《蝴蝶妈妈的传说》
刘兵作品《侗族琵琶》
杨智作品《家乡》
杨昌干作品《欲满》
杨从森作品《留恋》
吕卫林作品《银冬》
孙方桂作品《自行车的轮回》
孙方桂和上海美术学院首饰系研究生郑植文、鲁清馨合作作品《蝶咏》
刘兵作品《紫丁香》(左)《花丝镶瓷“国宝”》(右)
杨平生作品《百合花》(大)《大丽花》(小)
杨昌元作品《蝶恋花》
刘帅作品《铁打银》
何凌作品《亲亲杯》
杨智作品《花丝盘龙》
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中,诸多奇妙的创意由银而生,传承人对于银饰的认知更加深刻,在探索了银饰跨界的各种可能性后,传统技艺在这些执著的守护者的传承中也在随着时代不断生长,相信这些血液里拥有热爱与责任的因子的传承人会创造出更美丽更纯粹的银饰,让苗族银饰锻造文化与技艺世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字提供:张潇
图文排版:张夏梦
图文校对:朱艺芸
俞其榕
金丹
摄影:施博文
往期PACC非遗结业典礼报道:
【PACC非遗传承】木雕技艺研修班结业典礼暨结业展览圆满召开!
【PACC非遗传承】建筑彩绘研修班结业展览暨结业典礼圆满召开!
【展览现场】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展 暨非遗织绣研修班结业成果展
【非遗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果洛培训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隆重开幕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