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CC非遗传承】非遗研培计划2019青海果洛研修班开班啦!

这里是一片凝重庄严的圣地

这里是令人向往的玛域秘境

这里是雪域天神格萨尔的故乡|果洛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9年9月4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的支持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9青海果洛研修班)”的开班仪式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418教室拉开帷幕。



 
出席嘉宾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干部:张昕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金江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
果洛州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青海果洛研修班领队:徐小军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行政主管、青海果洛研修班班导师:李依蔓
以及19位来自青海果洛的技艺传承人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金江波主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果洛研修班)”的开班仪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金江波主持。金江波代表学院欢迎各位传承人的到来,他感慨到,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办非遗研修培训计划以来,此次的青海果洛研修班已经是第四个果洛班。上海美院同果洛之间的联系分外密切,果洛的学员将传统的藏族手工艺带到上海来,再将上海的设计、思维、理念带回果洛,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我们期望此次的果洛研修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创新,让我们看到更好的作品呈现出来。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致辞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表示,本期非遗研修班恰逢建国70周年。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对于中国非遗传承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研修班旨在使传统民间与现代都市之间构建文化桥梁。希望通过培训班,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将非遗传承手艺引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各方面,使得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多元性的传承。
 

卓玛吉学员代表讲话

卓玛吉作为学员代表讲话,感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来到这里学习,让我们来自不同地区的果洛人能够带着自己的技艺同上海的都市文化相互交流,感受区别于我们草原风情的创作氛围。

桑杰扎西学员代表讲话

桑杰扎西作为学员代表讲话,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培训。相比于上一次的学习,我的感受也略有不同,这一次我知道想要学习什么。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也在不断地回味反思之前在上海美院学习到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能够将更多更好的设计和创新方式带回果洛。

果洛州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青海果洛研修班领队徐小军发言

徐小军领队代表学员发言,我们将坚定学习信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完成学习计划。学员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致词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表示,洁白的哈达隔绝了外部的湿冷寒意,来自藏同胞们的温暖情谊能够在哈达之中深切感受得到。每一次的培训都在不断拉近上海与果洛之间的距离。杨庆红希望果洛学员能学到新的知识,并能触类旁通,对知识真正领会和理解,落实文化部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班的三大目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同时清晰了解自身的短板,发挥自身强处,寻找民族自信,并充分借助上海这座国际大城市的资源和发展平台,争取在原有传承基础上有所提高,让非遗文化传播走出果洛、走出青海、走到大都市、走向国际。



学员作品交流



学员作品交流环节,不同技艺的学员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整体作品交流过程气氛轻松愉悦,学员们通过不同技艺作品的展示向上海的同学老师展示了他们各自所承袭的传统技艺,也让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现新的创作可能。我们期待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创作过程中果洛研修班学员的精彩表现。




学员介绍



快来一起看看青海果洛研培班学员的风采吧!





 掐丝唐卡技艺



掐丝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金箔、金丝镶嵌而成的纯手工制作的唐卡艺术品。




 民族传统编制装饰技艺



手工编制是指利用韧性较好的植物纤维(如细枝、柳条、竹、灯心草)以手工方法编织成的一种工艺品(篮子或其他物品)。手工编制技艺主要是实用性而非装饰性艺术。




 唐卡绘制技艺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书法德昂洒智技艺



德昂洒智是对果洛地区流传和使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文书写与制作墨纸工艺的统称,主要器具有笔、墨、纸、砚、写字板、文具盒、毛刷、砚套、打线器等物品,堪称藏族“文房四宝”。因起源于果洛州达日县德昂乡而得名,始自吐蕃王朝时期。德昂洒智藏文字库的开发是果洛州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从保护转化为利用,对保护与开发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起到积极作用的一次有益尝试,将进一步推动全州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民族服饰制作技艺



服装加工工艺是将服装材料加工成服装的技艺和过程。主要体现在裁剪、缝纫、熨烫几个方面。





监      制:章莉莉

责任编辑:逄继青

图文排版:葛峻旻

摄      影:牛涛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