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谈政治交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今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将开启新一轮换届,人事更迭、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但“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火相传、政治交接是时代课题、历史责任。我的理解,政治交接一定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要在人事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优良传统不变,政治方向不变,优势和特点不变,使多党合作事业后继有人、传承有序。梳理一下我多年来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感悟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从中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动,感受到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的节奏,权作一份政治交接的“礼物”。
我生于陕西农村,一生都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务农、学农、知农、爱农、为农,始终没有离开过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村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缩影,不了解“三农”就等于不了解中国。青少年时,在关中平原上成长求学,汲取了这片土地的丰厚滋养,不时地体验着
“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满身泥”的艰辛;大学毕业之后,在周至县西骆峪水库、华阴县二十一军农场劳动锻炼近两年,对于“三农”问题增加了一份更真实的认知;此后,调到西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5年,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从一名教师逐步走上校长岗位。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和班子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设施改善、国际合作等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三农”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组织上调我到国家部委任职,开启了八年多农业部副部长的从政历程,作为部领导班子中的民主党派人士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任内曾主管农业机械、农垦、科教、畜牧、计划等部门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略尽绵力。每一笔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步成长都有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从教师到校长再到部长,无论角色如何变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锤炼能力,争取熟稔国情、知情明政,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2013年 7月,张宝文率队在北京调研城镇化建设,与当地农民亲切交谈
2017年 3月,张宝文率队在江苏常州东风集团调研农机装备转型升级问题
加入民盟,更多的是被周边盟员的风范所吸引。在西北农业大学有不少教授是民盟盟员,他们学术上兢兢业业、学有专长,工作上朴素踏实、任劳任怨,基本上都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操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对民盟更多的认识,我也逐渐了解了民盟前辈与中共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政治自觉和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价值追求,1986年我加入了民盟。在盟内,我从一个普通盟员到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后来历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从加入民盟直到今天,三十多年的个人成长历程,处在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和谐、国力日隆的黄金时期,也处在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断加强的重要阶段。从 1989年中共中央 14号文件的发布,到多党合作制度被写入宪法,2005年中共中央 5号文件和 2006年中共中央 5号文件的实施,再到 2015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诞生……我有幸见证了这些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重大事件,目睹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民盟中央领导岗位近二十年,更真切地感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在与中共中央的民主协商中坦诚进言、献计献策,与执政党和广大盟员一道共商发展大计、共襄时代盛举,感触尤深。
担任十一届民盟中央主席,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变。我记得上任伊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当选民盟中央主席,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在民盟中央从事盟的领导工作多年,但今天这个岗位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考验。”这确是直抒胸臆、发自肺腑之言。民盟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民主党派,成立 76年来民盟前辈的卓越智慧、广大盟员的精神特质不断沉淀、升华,逐渐铸造了民盟的优良传统。作为民盟的领导人,如何能够带领全盟砥砺奋进、有所作为,无愧于民盟前辈、无愧于民盟历史,是落在我肩上的时代课题。总结我的履职经验,可以概括为:继承传统,不忘初心,履职尽责,不断前行。在这个政治交接的关口,希望我们的继任者能够带领广大盟员把民盟的好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多党合作事业中浸润廿载,关于民盟传统,我体会最深的是两条:
第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民盟 76年峥嵘岁月不断地佐证: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既是在饱经苦难沧桑、艰难曲折之后的理性认知,也是在革命洗礼、建设实践中锤炼出的自觉选择。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但许多发展模式、道路都因脱离中国社会实际而归于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才“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凝聚起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记得,张澜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讲过,“自从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的时候起,我们一贯就是与中共密切配合,时时协商,尤其是在大关节处,是一致的,是没有分歧的”。沈钧儒先生 1949年分析中国革命为何“不曾得到过像今天那样彻底的胜利”时谈到:“原因很简单:二十八年以前没有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才有中国共产党。”前辈们的谆谆教诲、悉心指引,既饱含了他们个人的深思熟虑、政治智慧,也浓缩了全盟经年累积、日久弥坚的历史经验。
我们坚持多党合作制度,不仅来自于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来自于制度实践的巨大成效。一个国家从经济的起落、人民的富穷,到国家的强弱、文化的盛衰,政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中国的崛起首先就体现为“制度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种自信的底气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我国政治制度尤其是政党制度的实践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只要能使国家实现良好治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就是适用的,就是好的。社会上一些人极力宣扬西式民主,但事实上很多两党制、多党制的国家,政党之间互相倾轧、争斗不休,针锋相对、鲜有共识,近年来更是纷纷出现经济衰退、民主乱象、安全困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挥着整合资源、利益表达、凝聚共识、促进和谐的重要功能,各民主党派通过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等形式,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在以其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系的支撑下,我国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复兴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常思忖,多党合作之所以能够彰显巨大的制度优势,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根源呢?当我们在观照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时,会习惯于从文化视角去审视,会发现:它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中国文化传统。在多党合作中,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建立了合作共存、体谅包容的和谐政党关系;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在基本目标上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襄中华复兴。费孝通先生曾形象地谈到,“我们是和共产党唱一台戏,一台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的戏,而不是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你骂我我骂你那种虚伪的政治游戏”,“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合唱队,共产党是指挥,民主党派是合唱队中的一员,大家在共产党的指挥下,唱出和谐美好的歌声”。
第二 ,坚持“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传统
民生是中共的执政之基,也是民盟的参政之要。民盟作为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参政党,广大盟员素来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是盟员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追求。古人讲:“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盟关注民生,目的是要通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中国制度的吸引力、向心力,协助执政党解决好民心向背这一根本问题,这是参政党的政治觉悟和政党意识。民盟关注民生的侧重点随着时代变化在不断调整,从发轫成立之始关注民主民权,到改革开放初期关注民富民利,到新世纪更多地关注公平共享。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关注人民群众不同的民生诉求。
民盟成员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这是民盟参政议政的优势所在。比如,在 28万盟员中有近 15万在教育界工作,占全体盟员的 53%,搞好中国教育,民盟责无旁贷。自成立伊始,诸多民盟先贤如张澜、黄炎培、梁漱溟、陶行知等,就秉承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开展了大量教育实践和探索。改革开放后,费孝通、钱伟长、丁石孙、蒋树声等领导提出了大量卓有建树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民盟十一大以来,我们分别就完善和巩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优化、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教育扶贫的治本作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全盟广泛开展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 4月,张宝文率队在南昌大学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优化』调研
『烛光行动』荣获 2011年度中国扶贫创新2015年 4月,张宝文在浙江桐乡乌镇雅项目奖 园养老项目调研
在担任主席的四年多时间里,我提倡参政议政既要咬住老问题,也要盯紧新趋势,注重实地调查和追踪研究。我们积极关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就服务贸易发展、消费品工业产能国际合作、开发区转型创新升级、大数据安全保障、二维码产业体系建设等提出建议。连续开展社会保障专题调研并提出建议,为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持续关注区域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综合开发、赤水河流域连片扶贫开发、芦山地震灾区生态建设、大别山区综合性生态补偿、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保护、南海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太湖、汉江、洞庭湖、塔里木河、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
2013年 10月,张宝文在宁夏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盟的优良传统要继承,也要创新,既不能忘本逐末,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体会,继承和发扬好民盟的优良传统,需要具备“四气”:
心气要正:正则品端,直则人立。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公众利益的作用有多大。作为盟员,实现自身价值,最首要的是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为人正派,做事磊落,以实际行动弘扬正气;
志气要远: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古往今来,立志者芸芸,遂志者寥寥,作为盟的领导干部,应当志存高远,胸怀全局,时刻牢记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多党合作的伟大使命,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勇气要高: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执政党真听意见、听真意见,作为参政党,建诤言、献良策是应有之责。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不人云亦云,不讲违心话,不作违心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媚俗,不改忠直;
底气要足: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就是要有真本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勤于学习,潜心积累,功底扎实,专业精湛,水平高,能力强,善工作。
政治交接,不惟一时;薪火相传,期在绵久。政治交接既需要通过思想领域的政治学习、自我教育来实现,也需要通过切实的工作思路、方法和举措来实现。我认为,搞好政治交接,从当前工作整体部署上需要把握好四点:
做中国道路的拥护者,继承传统,同心同行。引导广大盟员继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明确参政党的政治地位、时代责任,为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作出努力;坚决摒弃实行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等错误思想。
做参政党职能的履行者,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发挥智力密集、视角客观、氛围宽松、渠道畅通的优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作为发挥作用的重点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不动摇地做改革的促进派,围绕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建言。
做执政党建设的学习者,固本强基,求真务实。作为参政党,唯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跟上执政党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步伐,承担起参政党的重任。要以执政党为师,深入研究分析自身建设面临的形势、问题,积极探索参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努力把民盟建设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
做中国梦的践行者,追寻幸福,共创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体现道路优越、理论先进、制度健全、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要把中国梦作为引领民盟前进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引导广大盟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既实现自身价值,又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职尽力。
回溯历史,民盟在多党合作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一批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大学者云集于斯,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道德操守、人格魅力、学识修养、气度胸襟,经过岁月积淀,形成了凝聚民盟组织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这一辈盟员沐浴在他们的璀璨星辉当中,唯有载兢载惕,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到知盟爱盟兴盟、知国爱国兴国,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民盟中央主席,原载“统战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