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河市中医医院“战疫”记】谁给了你直面病毒的勇气?

黑河日报新媒体→ 今日黑河 2022-05-16



每临大事有静气

2020年12月29日凌晨,黑河市中医医院收到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命令,派出12组核酸检测医护人员进入立波家园小区开展核酸检测,定点集中检测1800人,入户检测64户。当日18时,再次派出39人持续工作8小时,完成了4640人的核酸检测任务。同日,青年医生宋萌主动请缨进入我市定点医院隔离病房,为确诊患者切脉望诊辩证治疗。



同时,中医院迅速建立6人专家组,以古方玉屏风散为基础,调制出切合五运六气和黑河人民体质的预防方,熬制2万余袋中药液,赠送给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隔离人员和卡点值守工作人员。


早在2020年10月,为应对秋冬季疫情反弹及我市边境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黑河市中医医院进行了PCR实验室改造,每日可检测3000管。同时,制定了医院疫情防控预案及全民核酸检测预案等,部门间协调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12月,核酸及抗体仪器、试剂储备、防护物资分装已经到位。


汗水结成冰又化成霜

5个不眠之夜,中医院25名精英护士,身穿防护服徒步爬楼,每人拎着十多斤的装备,完成了我市首批13户密切接触者核酸采集任务。按照防疫要求,他们必须在单元门口换掉隔离衣,再到下一户。爬楼一身汗,到了室外汗又结成了冰,仅包裹两层乳胶手套的双手,还要被酒精带走热量。工作结束,所有人的手都肿成了又麻又痒的“红萝卜”。但每次采样,采集、封装、消毒、换装,每个人都一丝不苟按流程操作。



中医院护理部将100名医务人员分成50组,指导各组严格按流程操作。入户采集有时还需要采血,护士安莹莹和另一位同事,穿着12件套,两天爬了101层楼,还去了周边农村,采集了20户、38人次的抗体血标本。截至今年1月4日,黑河市中医医院派出入户采集工作医护人员7批98人次,完成采样2102份。


全民核酸采集点,护士张辉遇到一位红衣服小女孩,一开始孩子很不配合,张辉就耐心劝导、鼓励她,最终女孩顺利完成了采集。孩子不会用华丽的语言表示感谢,笔直站立,向张辉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还有刚要踏上蜜月之旅就被召回的王絮、生日当天准备一夜物资的周桐宇、被女儿哭着请求见一面的李聪、几近晕厥仍要入户采集的田爽……还有太多人的名字,我们记不清,但我们要记得他们保卫家乡时坚定的表情。


谁给了你直面病毒的勇气

采集标本只是核酸检测的第一步,检测标本则是兼具决定性和高危性的第二步。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每一份标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传染源,在操作标本时,由于需要离心,会释放大量气溶胶物质。



中医院检验科8名医生,带着直面病毒的勇气,承受着超出常人的工作强度完成了检测任务。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记者在采访中医院检验科科长胡艳林时,发现他眼角在不停地流泪,这不是因心情激动而流泪,而是长时间没休息产生的生理反应。他说:“你看我现在眼睛是红的,其实我们科每个人眼睛都是红的,在投入到黑河市第一批全民核酸检测时,我们36个小时没睡觉,检测了3万多份标本,最长时间有17个小时没脱防护服。”



进了PCR实验室就不喝水,饿了就赶紧出来扒口饭接着干,困了就躺地上睡一会儿。胡艳林直言,作为医者,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生命,他将终生难忘。



一线医护的“大本营”

如果说一线医护人员是“急先锋”,那么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者就是一线人员的“大本营”。


进入中医院,划分明确的各个工作区映入眼帘,布置这些区域的米朋叶已经13天没回家了。这些天,她带领院感控科全体人员定时监督和指导医疗垃圾处理及环境消杀、物表检测,为一线医护人员挨个做防护指导,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为急先锋们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屏障。



一楼走廊深处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采血管、锐器盒及医疗垃圾袋等几十种医用物资。物资保障组组长孙韶华向记者介绍,每次一线人员出门采集的任务不同都要配备不同的物资,分为8件套、12件套等。一接到任务,他们必须在10分钟内配备并检查好所有人需要的物资,一样也不能少,否则医护人员就要中途折返,严重影响采样效率。



医院还是一线医护人员临时的家。每次完成任务,一线人员都要做核酸检测并隔离一天。为保证医护人员在严重透支体力后能够迅速恢复体能,后勤保障组经常是最早起最晚睡。不论几点出发、几点返回,每个人都有可口的饭菜和热姜汤。后勤保障人员还买来保暖内衣、发热鞋垫、暖贴等取暖装备,为一线人员在极寒天气下完成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黑河晚刊

小编:碧方



近期热门文章

外地青年欲轻生!民警劝导化险情

黑河▷这座边城按下“重启键”

黑河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