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田野调查】剑川田野日志6:剑川古城里“门”的世界——以何桂枝宅院为例

张姚姚 人类学之滇 2023-02-22
摘要:来到剑川古城,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剑川特色的古风大门。门作为我们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实物,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门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建筑,也反映了人们的内心写照,人们可以将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期盼寄托于此,也可以显示出自己特有的身份和地位。由于门的诸多重要性,所以人们在修建大门的时候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一些相应的仪式,来祈求一家人的平安顺遂。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何桂枝宅院

何桂枝宅院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原由大门、正房、面房、东西耳房组成,现明代建筑仅存正房和面房。
    正房坐北朝南, 面阔三间,通面阔10.85米,通进深6.45米,重檐悬山顶,二层楼房,抬梁式木构架,厦承重梁头及厦插头皆施卷云纹。面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通面阔11.5米,通进深5.45米,单檐悬山顶,平房带闷楼,抬梁式木构架,五架梁梁头雕精美狮纹,三架梁梁头雕卷云,梁架间以梁垫连垛成屏面。明间门楣上挂一匾额,为明代云南分巡金沧道按察司金事管布政使司参议杨先芳赠何桂枝之子何可及匾,内容为:“云南分巡金沧道按祭司金事管布政史司参议杨先芳为柏台重望钦差巡按直隶浙江等处监察御使加太仆寺少卿何可及立”,匾高0.8米,宽2.5米。(摘自门前的碑文)

图1:何桂枝宅院门口的碑文

大门的重建

    来到剑川古城的第一个清晨,老师带着我们去县文联的路上,偶然间经过何桂枝宅院,当时他们家的门口点了两柱很粗很长的红色的香,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香,所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便上前询问了一下房子的主人家。原来他们正准备为这所古宅重新修建一座大门,正逢这天是动土的日子,剑川的习俗是必须在大门口点上两柱红香,祈求平安顺利,开工大吉。

同组同学张媛媛批注:

这应该与古时的鬼神观念息息相关。在古代,一些地区新修大门时必须举行祭祀仪式,在早期甚至有用活人祭祀的现象,后逐渐演变为贴门神等民间习俗。尽管每个地区关于“门”的习俗并不相同,但由于“门”是家户中的重要设施,是宅院的“入口”,故而新修门时需按照礼俗举行相应的仪式。

现在房子的女主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是在十几年前嫁给现在的老公的,因为他们是重组的家庭,所以现在就他们两个老人在家里住,孩子在外面上班,男主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叔叔,名叫何老吉,何叔叔刚刚练完太极回来,听他说,他就是何桂枝这一门的后代,以前这座院子全部都属于何桂枝家的,后来文革时期,土地重新分配,这座宅子里的两间房被分给了一户姓段的人家,后来在居住期间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火灾何叔叔也不记得了,他也是听他的爷爷在世的时候说的,据说当时里面的一排房子全部被烧毁,所以这排房子是重建的,只有外面靠马路的这排房子才是何桂枝在世时修建的,再后来,段姓人家全家人搬到了昆明定居,将近40年没有回来过,所以他们的两间屋子一直空着。在现在建门的位置,曾经是这所古宅的大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破四旧”,就把原来的大门破坏了,后来又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门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于是在十几年前,家中子女经济条件也变得比较好,就把原来的门拆掉重建了。叔叔和阿姨告诉我,因为十几年前建的那所大门是属于现代风格的门,因为以前重新建门的时候也没有这种文物保护的意识,所以就建了一个现代风格的门,在当时来说,建造一个具有现代风格特点的门是比较流行的,而且也比较好看。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县政府进行重点文物保护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由县文化局出面曾多次派人来和他们商谈关于重建大门的事情,希望可以把现代的门改建成仿古的门。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决定由县政府出资重建这所门。

带队老师批注:

就像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我们是在剑川古城的范畴和意义下来看剑川的“门”。它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都要在剑川古城的范畴下来探讨。

这所门是由县政府古建队专门负责重新修建的,从设计,到绘图,到动工施工,根据这所古宅的风格、年代等设计门的样式,合适的雕花,木砖等等,每个细节都是有古建队的技术人员专门设计,然后施工。

带队老师批注:

这也使得何桂枝宅院的大门代表了至少明清时期剑川某个阶层人家的大门风格。

图2:之前现代风格的门的外部

图3:之前现代风格的门的内部

“门”与“人”

房子阿姨说,其实以前的门还是很好看的,要是县政府这边不来找他们重建的话,他们也不会想要去重新建这个门。以前的门比现在的门还大一些,那个时候他们家人还有几个朋友时常会三五个地聚在一起,在门下面下棋,一起聊天,后来门被推掉重建了,现在大家就很少聚在一起了,而且重新建造的门占地面积缩小了一些,还从原来的地方往里挪了将近一米的长度,现在外面的路宽了许多。

带队老师批注:

其实有一点我挺好奇的,就是剑川古城里有不少被化为古建筑保护的民居,里面有居民居住,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住在其中的房子被化为古建筑以后,他们住在里面心态上有没有什么变化。就像何桂芝大院一样,本来弄得好好的门,也挺宽敞的,后来忽然要拆了重新弄一个仿古的门。他们究竟会不会有什么担忧。

其实你可以再去访问一下,了解到门对于居住在里面的人重要性之后。

还有一个点可以关联在一起的。就是剑川一中的大门。这个可以去访谈一下。这个大门是新建的。看能否找到之前的大门的图片。这几年,因为不少公私合办的学校出现,比如像三年前,华清中学。他们老师是按照绩效来拿工资,也高价聘请了外面的名师进来教学。这些年剑川一中(本来是剑川最好的高中)忽然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事实上,今年他们升学率就比不上华清中学了。他们六百分以上文理一起只有2人,华清中学有十几个。最高分也是在华清中学。我也是偶然听说,剑川一中领导就重修了大门,认为是大门风水不好,压到了剑川一中的文脉。

我问阿姨和叔叔以前的门被推掉重建会不会舍不得,他们说舍不得也要舍得啊,因为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栋本来就是古建筑,是属于北京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他们和县里面都来协商说要拆掉,所以这个门是必须拆的,他们也不好反驳;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于剑川也是非常热爱的,现在剑川古城一直在对文物进行保护,建筑的恢复和仿古,他们也是非常愿意支持政府的事业的,所以会全力配合去重建这所门;第三个原因是,门就好像人的面子一样,门建得好看以后,周围的邻里乡亲看着这个门以后,自己的脸上也比较有面子,还有来来往往经过的人,看到好看的门也会夸赞,这样自己听到以后也会觉得心里很高兴,很光彩。

同组同学冯云批注:

大概从人一产生人类意识,产生居家意识,也就产生了门吧。《释名》上曰“门,幕障卫也”,那是对门极准确而又精当的解释。门面不仅仅是一家人对外的脸面,也是对内的一种庇佑。大理剑川地区的白族是十分重视家族风气的,门作为一户人家对外的第一道门槛,其形态、工艺、门面气质都彰显着这户人家的家风内涵。所以,对于这户人家来说,门不仅仅只是一个实在的遮挡物,它还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存在。仿古大门的重建,树立的不只是一扇工艺精美的大门,还是一种对先祖的崇敬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叔叔和阿姨还告诉我,以前这个房子还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的时候,其实他们自己也是非常小心的呵护这所房子的,因为是老祖宗留下的基业,父辈也从小教导他们要爱护,所以一直以来都很爱护这所房子;后来这所房子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以后,他们心里也很开心的,心里更加增强了安琥这栋房子的意识。平时有外面来的游客进来拍照,询问的,他们也很热情的招待人家。


何桂枝宅院“大门”重建过程

关于门的重建,因为房子主人全权交给古建队处理,所以他们就把施工队的主要负责人张福华老师介绍给我,张老师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木匠工人,对于门的一些建造细节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要“打基础”,然后“竖大屋架”,第三步就是“砌砖”,第四步“斗拱”,第五步“钉椽子”,第六步是“盖瓦”,最后一步就在“装饰雕花”。

1. “打基础”,就是先把门的基础打好,先是屋子的主人请风水先生来看好日子和时辰,选一个良辰吉日,然后在动工当天,要先烧香祈求平安顺遂,根据风水先生实现看好的位置动土。门不能正对着正前方,必须要在之前设计好的门的位置的基础上,往旁边稍微偏一点点,大概与对面成95度的角就可以了。之所以要这么做,第一个是风水的原因,这里张老师也不是特别清楚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他做木匠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以前的师傅也是这样做的;第二个是他给我的关于他的理解,如果门正对着里面,那进来的人一进门就把宅子里的一切都看到了,这样对主人来说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往旁边稍微偏一点。基础打好了,把石质的门墩放在上面固定好位置,基础就打好了。

2. “竖大屋架”,就是在门墩上面,用木头搭建一个门的基本框架,主要就是先竖柱子,分为前柱、中柱、后柱,起到支撑,承重的作用,然后就是横梁,也是分为前梁,中梁,后梁,也是起固定支撑的作用。特别要提的是,我发现中梁的中间裹了一块红色的布,于是问了张老师关于这块布的一些“说法”,原来这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红布,在它的上面画了一个八卦图,起到驱邪,辟邪的作用,然后在红布里面还有两个红色的小锦囊,一个装“文武土”,一个装“十分水”。所谓“文武土”,就是分别去当地的文庙和武庙里去一点土,一起包在红色锦囊里面,剑川的文武庙就建在景风公园里面,我去里面观察到,在文庙门前专门设立了一个点,在容器里面放着“开过光的文武土”,寓意着后代能够文武双全;“十分水”,据说,在以前信息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有专家来对剑川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就是这边水质非常良好,水的密度刚刚好适合人类饮用,但是在当时找不到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去形容这里的水质,它的密度既不是九分,也不是十一分刚刚好就是十分,于是就把剑川这里的水叫做十分水,剑川人们在十分水注入古城口的地方立了一座石碑,取名“十分水”,所以取“十分水”就是往这个清泉里里取一点水装在一个小瓶子里,里面还会放五谷,或者雕刻有鱼形状的小银片放在瓶子里,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然后将这两样包在红色的小锦囊里面,和八卦图放在一起,由风水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最后在放梁的那天,把这些东西绑在中梁上面,中梁一般用绳子吊上去,吊上去的过程当中还要放鞭炮,这也是一个祈福、辟邪的寓意。而且对于白族来说,大门实际上也相当于是一个“财门”,代表一个家庭的财运、风水,因此建门要讲究上面所说的一些规矩,听张老师说,以前建门的时候,还要在前柱和门墩之间放一枚铜钱或者硬币,也是用来驱邪,还有就是带来财运的意思。

图4 :剑川古城的十分水

图 5:景风公园文武土取土处

3. “砌砖”,就是从门墩开始砌砖,砌砖也是有相当多的讲究。明代的大门,喜欢用青砖,青砖比较耐用,能够抵挡风吹日晒,另外青砖用来砌门墙也比较美观,再一个明代的人比较喜欢青砖这种粗犷的线条感,用青砖砌墙简单大方,又不失气派,所以很多人选择青砖。和明代不同的是,明代的门墙是用比较大块的青砖,真材实料一砖一砖砌起来的,但是现代仿明代的门墙,它是先用我们现代的红砖砌起来,用水泥全部粉刷一遍,最后把外围一圈留下,在外围一圈用青砖贴上去,而且现在用的青砖更加小巧玲珑,没有明代时期的青砖体积那么大,相对来说表面也更加光滑,更加细腻一些,没有明代时期那么粗犷的感觉。

图6:现代砌门墙时在外围砌青砖

图7 :砌外围用的青砖

图8:明代时期何可及宅院的门墙和青砖

4. “斗拱”,门墙砌好以后,还要加用斗拱,斗拱就是我们所看见的位于门上方的横着的那些木质架构,上面会采用一些雕花,在明朝时期斗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加固,起支撑的作用,后来,人们喜欢在斗拱上面雕刻一些雕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力等情况。比如明代时期何可及宅院,他们家的门上面的斗拱,是一莲花为底座,然后上面加上蝙蝠形状的雕刻,莲花座是受了汉传佛教的影响,代表着平安的意思,同时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蝙蝠的意思就是“福到了”,而且能够用蝙蝠作为装饰的人家身份地位也是不同寻常的,一般就是官宦人家或者财力非常雄厚的人家才会采用这些雕花,另外还会雕刻一些香草,寓意着香草如意,富贵吉祥。现代白族的一些大门的斗拱,一般是雕刻一些香草在上面,还有一些琴棋书画,这也因为白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喜欢书香气息,代表了书香门第,因此在大门的雕花上面雕刻琴棋书画,以此来鼓励后人努力学习。

图9:何桂枝宅院仿古门的雕花——琴棋书画

图10:何桂枝宅院仿古门的雕花——香草

图11:明代时期何可及宅院的门楼雕花

5. “钉椽子”,所有的基础搭建好以后,就可以钉椽子了,椽子是在门钉的木架,按照顺序钉好,椽子实际上的作用就是支撑瓦片的,一般就是用方的木棍钉在上面。

图12:椽子以及中梁上的八卦图、文武土、十分水

6、“盖瓦”,普通的瓦片一般是没有雕花的,明代时期的瓦片上面会雕刻一些雕花,像何可及宅院的瓦片,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显赫,所以在瓦片上面雕刻了龙头,还有些身份尊贵的人家会在瓦片上面雕刻虎头。剑川现代仿古门的瓦片一般就是雕刻梅花,莲花等。另外,根据剑川白族人的说法,大门同时也是象征着一家的财门,福门,所以在瓦片上面进行装饰,也可以带来财运、福运等。

图13 :何桂枝宅院的仿古门上的梅花瓦片


图14:何可及门楼上的龙头瓦片

7.“装饰雕花”,最后一步就是在建好的大门基础上在添加一些雕花,根据个人的喜好,身份地位,财力等元素,去雕刻一些相应的雕花作为门头的装饰品,就比如一些木雕插头,吊柱,挂坊,木雕大插等都可以在上面进行一些雕刻,形成别具一格的门头。像明代何可及宅院,还在门口竖了两个木雕门墩,这两个木雕门墩的形状就在大象,一方面是美观,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地位,还有一方面是辟邪。剑川现代的一些仿古门还会雕刻一些柳树,或者兰花等等,代表了迎新纳福,富贵吉祥的意思。

文字/张姚姚

图片/张姚姚

主编:何明

编辑:张媛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