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S Video】建筑师刘宇扬专访:在“共生构架”与自己相遇
编者按: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所在的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公共空间以其独特的工业风格,野趣的自然景观,充满活力的日常氛围打动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在这个令人振奋的大尺度空间里,每一块场地、每一个细部都注入了设计师的匠心巧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SUSAS Video一起,听建筑师刘宇扬讲这“最美滨江”里“共生构架”背后的故事。
// 刘宇扬谈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段
简介:原为锅炉厂(1953-1979)期间建成的一处老厂房,因规划道路通过而需要被拆除;设计利用道路斜切角度,对原结构采取一半拆除、一半保留的结构加固策略,所形成的特殊形态和几何关系,结合新旧门窗洞口,打开屋顶,引入阳光和绿化, 加入亲子沙坑、景观造坡,使墙里墙外形成一体、既保留了老锅炉厂的空间样貌, 又转化成了供市民休憩活动的开放场所、实为建筑与景观、历史与城市的共生构架。
刘宇扬
Liu Yuyang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段
建筑师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上海市建筑学会学术创作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设计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士(城市研究)。 师从荷兰建筑家雷姆•库哈斯,于1997年完成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并在2001年共同出版 Great Leap Forward 一书,曾在美国和香港从事建筑实践、研究和教育工作,2007年于上海创立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并长期受邀参与国内外院校和专业领域教学、讲座、及策展活动。其代表作品包括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上海杨浦滨江贯通等符合公众利益且具有前瞻性和研究性的项目。
/ 初见
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黄浦江东岸做了一系列水岸改造的景观项目,也很有幸从2017年开始介入到杨浦滨江的整体贯通改造。
当时第一次到杨浦滨江,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跟我们所熟悉的黄浦江沿岸,比如说徐汇滨江,或者外滩,或者浦东滨江,都非常不同。它有点像是,突然间发现上海还有这么一个非常原生态,又带有深厚的工业历史遗存记忆的地方,而且是几乎完全没有人烟的这种感觉。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安静到你可以听到江水的声音,鸟的声音,甚至风的声音。现场保留有很多很好的大树,风一吹,能听到树叶的声音,这是我在城市里可能很久没有感受到的。
▲ 电站辅机厂东厂段改造前,图片来源:致正建筑工作室
我们把整个1.6公里分成若干个主题,电站辅机厂东厂这段就是以"市集“为一个主题,希望能形成周末创意市集。在这个场地里,恰恰不会有什么新的建筑或者新的构筑物,尽量是在景观上面做最大程度的保留和提升。这也是我们整个规划里面比较特别的一段,因为其他段可能会承载更多类似城市广场,或者展示的功能。恰恰这一段,是一个比较原生态的状态。
/ 共生
“共生”在于城市与历史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景观与建筑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人们与空间、与场地也是一种共生关系。
这个厂房曾是属于上海锅炉厂的一个老仓库。原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人字坡的仓库,它的外立面颜色是那种很有年代感的水泥砂浆,当时已经变黄了,被时间和气候所浸润,是很有现场感的一个建筑物。整个建筑长满了爬藤,爬藤看起来也历史很悠久,植被状况非常好,它不是我们印象中习惯的那种工业感。作为仓库,它本身开窗特别小,是特别阴暗的一个空间。当时,就很直接的想法,想把这样一种非常阴暗的场景能够重新打开。
另外,在最早的规划里这个建筑是要被整体拆除的,因为它被一条规划道路切成了一半。我们参与到具体设计的时候,做一个折中的方案,允许一半的房子被拆,另外一半被保留,这种残垣片瓦的感觉反倒形成了它全新的面貌。它将有一半完全打开,面向城市,面向街道,将来人们进入到我们这个场地,其实先看到打开的这一段,然后绕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有这么三堵墙。我们把它保留下来,用钢结构的方式进行加固,并形成我们一个最核心的理念——共生构架。
▲ 共生构架空间,摄影©田方方
当我们打开这栋老房子以后,我们发现整个空间扩大了,它的范围是原来的一半,但他的视野或者说这种敞开的空间感,是无限扩大的。我们后来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是想把外部的景观,这种微地形的做法也带到原来的仓库空间里,使得内与外形成一种更模糊的状态,整个景观介入到建筑。这跟我们传统的从建筑师的角度,其实是一种反向操作,往往我们希望建筑感非常强,景观作为配套,但现在反过来说建筑是背景,景观才是主角。
“保护跟架构必须兼顾,既安全同时能够完整呈现原有的东西。”
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不希望所谓的修旧如旧,虽然一开始觉得原来这些黄沙、水泥砂浆的质感非常好,但是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座老房子其实是用砖砌起来的,是一个砖混结构。结构需要加固,但它的构造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年代感。我们用新的加固方式,最终形成这种横向水平相结合的钢结构。其中一些竖向的支撑体系,能够很清楚地看得到我们的新结构,以及它背后所保留的这种原来的砖元素。
▲ 共生构架空间,摄影©susas
▲ 共生构架内举行亲子活动
这可能从我们参与浦东东岸民生码头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这么一次经验,就是说如何在一个带有历史感的场地里面去挖掘它的潜力,而且它并非是我们以往所知的保护型的建筑,而是一个在特定时代——中国第一批工业发展的时代,所产生的实际上很日常的一些建筑遗留物。
这些厂房跟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工业厂房都会很相似,但是如何通过我们新加入的这些廊桥、跑步道、慢行道,以及这种结构加固等等,用现代的方式、当代的生活体验,去重新把历史挖掘出来,把历史激活。在我看来,这不是从怀旧的角度去看历史,也不是很粗暴地说一定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因为任何全新的事物,如果能够基于一种历史记忆,那么它的丰富度,会更加能够帮助我们去面对很多未知的环境。
/ 野趣
“不是说一定是要把建筑供起来,一定要崇拜,一定要形成一种仪式感的这样一种思路,我们更希望整体去考虑在环境里的一种感受。”
以往,我们大部分的规划、建筑项目,都是围绕着建筑,围绕着房子。这几年,我们开始不断介入到一些对于空间的整理,对于环境的整理,房子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有一个共生构架,原来是房子,一大半被拆掉,屋顶被掀开,它从房子变成景观,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化。
2014年,我们有一个项目在嘉定江桥,当时也是非常网红的一个项目,叫江桥爱特公园,是我们事务所第一个纯景观项目。那个项目我们用了很多废弃的建筑材料——砖、石头、混凝土,用生态石笼的方式砌了一些景观构筑,有点像大地艺术的做法。那个项目给我们带来启发,就是很多材料是可以就地利用的。我们不需要认为这是废料,要搬到场地外,也不需要从外边拿一些新的东西进来作为景观元素。后来我们有好几个项目都希望能延续这样的思路,所以在杨浦滨江这一段,我们也利用了现场。
▲ 生态石笼挡土墙,摄影©susas
它的混凝土材料被我们保留下来,打得碎小一点,放到生态石笼里做成现场的挡土墙,做成景观步道,大部分人看起来以为是石头,实际上是混凝土。我觉得这是一种再生的概念,很直接地面对这些工业材料,通过转化,使人们重新界定对它的印象。从原来很工业很冰冷的一种材料,变成一种很有质感的,很自然的东西。这可能是既有别于我们其他的正常的建筑项目,但又延续了一些很核心的思路在里面。
“对孩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玩沙玩水,他不在乎拍照,不在乎这种有纪念性的空间感觉,他需要的就是能够真正触摸到的这些很自然的元素。”
在杨浦其实更着重去保护这种很自然的野趣的感觉,希望能够让人有直观的体验,就是说把图像无法传达的层面——光线,声音,甚至气味传达给人们。比如说我们种的这些花,人们可能在以往的项目中,只关注到它的颜色、它的形态,但是我们可能更关注它跟生态的关系。然后人到现场的体验是多维度的,触觉能够激发我们对环境的敏感性,所以我们希望从这个方面去强调设计真正的价值。
它要跨越简单的历史跟当代的这种二分法,形成一个完整体验,最终市民到了现场,他的一个体验感,能够带回去的除了美美的自拍以外,还能够在他的印象中,愿意不断再回到这个地方。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社区,杨浦当地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有一个更崇高的想法,就是希望让所有上海市民都能够发现这一块场地的真正价值。
▲ 生态水池,摄影©susas
在“共生构架”场地旁我们创造了一个纯景观的体验。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腹地,现场地形原来就有一点微微下洼,我们借地形做了一个生态水池,也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海绵城市的概念,利用现场很好的生态条件,把下雨天场地内的水就保留在土壤里,起到雨洪调节的作用。平常可能水位会比较低,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旱地,但在台风后,可能水就可以相对比较满。
同时我们觉得这个场地可以创造很好的亲水空间,成为一个能够聚人气的地方。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自然的场景,能够跟共生构架很有历史感很有空间感的元素呼应,彼此邻近,又是截然不同手法,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甚至很有精神性的一个空间。这种精神性更多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在人们沿着滨江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驻足停留休憩。这种不经意的放松感特别美妙。
/ 相遇
我觉得相遇就是一种不经意,而不是刻意。我们创造一个场地,创造机会,让跑步道、骑行道到了这个地方,变成慢行道,能够很好地在我们所创造的小环境里面驻足,甚至迷失,然后愿意在这里待下来,待下来就有机会相遇。
不管是与人的相遇、与自然相遇,还是与城市相遇、与历史相遇、与我们的建筑空间相遇,或者更重要的与自己相遇。更多时候,我们已经忘了自己每天在忙什么。其实到了这个地方,会是一个唤醒的过程,驻足、停留,哪怕只是20分钟,可能就会唤醒一些过去的记忆,或者想象的未来。
▲ 共生构架与生态水池,摄影©susas
更多空间艺术季建筑师的故事
主展信息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相遇
总策展人:北川富朗
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阮昕
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川添善行
总建筑师:章明
平面主视觉设计:韩家英
布展团队:风语筑
展览范围:包括主展馆以及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
主展馆地址:上海市杨树浦路468号(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
主展馆开放时间:2019年9月29日~11月30日;周二至周五:14:00~20:00;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10:00~20:00;周一闭馆维护
主办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票价:免费
联系我们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邮箱:susas2019@126.com
网址:http://www.susa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