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给困境残障人士撑起“暖心伞”
【一封聋哑人的司法救助申请书】
“都怪我太天真被人诈骗,本来想挣点钱补贴家用,结果欠下大量外债,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因为是聋哑人,我很难找工作,父母为我省吃俭用了一辈子,60多岁了还在打零工给我还外债,老婆工资也很少,孩子才刚上幼儿园,现在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实在是没办法了。”李明这样写道。
李明是张三诈骗案的受害人之一。2020年犯罪嫌疑人张三以投资、急用等名义向包括李明在内的多人骗取钱款数十万元。法院判决张三按比例向各被害人退赔违法所得,但张三早已将钱款挥霍于网络赌博、消费贷款,李明等被害人根本得不到实际赔偿,生活陷入困境。(为保护隐私,本文涉及姓名均为化名)
【能动履职,数字检察赋能线索发现】
滨江区检察院负责控申工作的第三检察部在通过数字比对方式挖掘司法救助线索过程中发现,张三诈骗案中有多名被害人是聋哑人,虽然判决已经生效,但被告人张三根本没有实际偿还能力。经进一步调查证实,多名被害人经济收入微薄,家中尚有幼子需要抚养,被骗款项多数来自于网贷和亲戚借款,日常生活无以为继。控申部门确认李明等四名残疾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于是主动联系被害人家属,告知司法救助政策,引导其顺利提交救助申请。
【加速办案,线上办理领跑暖心助残】
为尽快完成救助金发放,解决被救助人的生活困难这一燃眉之急,滨江区检察院简化办理程序,通过远程视频会议沟通、邮寄申请材料、在线转账支付等方式,缩短办案时间,立案至拨款平均不超过十个工作日,共计发放救助金十万元。通过在线提交、在线审核以及视频连线、大数据核实,高度浓缩了在途时间,让救助款得以更快、更及时到达被救助人手中。
【凝聚合力,精准救助护航共同富裕】
以本案为起点,滨江区检察院积极拓展工作场景:一方面搭建线索发现平台,整合民政、残联、公安、检察等多方线上数字资源,构建司法救助线索发现模型,通过数据碰撞、要素筛查、关联分析,实时智能排查被害人为残疾人的司法救助线索。另一方面积极建立检残互动平台,和区残联就加强信息互通、释法普法、就业援助、心理干预等建立了有效互动机制,提升对残疾人的救助帮扶。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我国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保障自身权益的能力和途径有限。滨江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应救尽救的原则,加强对残疾人的司法关爱,避免因案致贫返贫,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救助格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