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30,祝全国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之声
2024-09-14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为了纪念这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长久以来

一代代科技工作者

都在用知识的光芒点亮世界

用技术的力量改变生活面貌


他们的智慧和创新

汇聚成科技创新的滚滚洪流

推动历史巨轮破浪前行


他们的身影

穿梭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奋斗在研究室或试验田

如探险家探寻着科学的奥秘

每一次突破

都是他们投向祖国大地的深情凝望


1998年,小麦育种专家李晴祺在山东农业大学温室里认真观察研究小麦并记录数据。




他们奋斗在操作间或手术台

用科技向善的力量

汇聚成人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外科肝胆专家吴孟超院士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他们饱含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

以赤诚之心,为民族的崛起默默奉献


在科研殿堂里

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火花

在产业领域中

锐意进取,开创着民族的未来

回溯历史长河

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清末民初。当时,怀揣救国梦想的科技先驱们,跨越千山万水,以图自强,在工程建设上拓土开疆,打下中国近代化最初的科技基石。


位于湖北黄石的大冶铁矿,始建于1890年,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在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




1909年10月2日,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举行通车典礼。京张(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全长449里,由总办詹天佑负责设计建造经营,始建于1905年。这是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第三人)和同事的合影。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群体赋予了新的内涵。自此,科技工作者们更加重视“科学为全人类效力”,如同坚毅的战士,开启了科技的实践探索,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用科技的力量服务于全民族解放事业。


位于山西长治的黄崖洞兵工厂,始建于1938年,是太行革命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也是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在这里研发出我军第一种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八路军第一种自产“掷弹筒”等,为人民军工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员。




位于山西长治的故县铁厂,始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建立的第一个钢铁企业,1948年1月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解放区不能生产灰生铁的历史。图为1949年10月2日,故县铁厂第一任厂长陆达为全体职工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无数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迎来了一系列关键突破,推动了中国科技进步,赢得了国际赞誉。


1960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107计算机设计试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氢弹的国家。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我国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是世界上最快的。




1964年,我国第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培育成功。




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科技工作者将人工合成的产物注入小白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小白鼠因体内胰岛素增多而发生惊厥反应,证明这种人工合成的产物就是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胰岛素。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图为1970年初,科研人员在厂房内测试“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困扰国际数学界的难题向前突破了一大步,引起世界轰动,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图为陈景润在工作中。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为引擎,深耕基础科学,推动知识创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彰显了中国科技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油画《科学的春天》(作者:丁一林)。这幅作品表现的是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科技工作者们激情昂扬地步出会场,3月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每个人的面庞之上,并与他们的笑容一起绽放。




1985年2月15日,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




1988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1990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运行,这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图为2004年方守贤院士在对撞机前的留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第一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昂首阔步 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后,科技工作者们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和旺盛的创新能力,秉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继续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图为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2018年10月24日,九年磨一剑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图为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左二)在施工现场。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开放运行。FAST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左七)在工地上与建设工人的合影。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图为北斗三号M1/M2组网卫星发射场试验队合影。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有能力把人送入海洋最深处的国家。图为“奋斗者”号深潜器研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2020年12月,潘建伟领衔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构建76光子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光学体系的“量子计算优越性”,2023年,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图为潘建伟院士在工作中。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投入商运,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是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

也是实现科技强国使命的担当者


5·30这个节日的设立

既是一份温情

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

以及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


更像一条纽带

将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联结为“我们”

我们共享同一个节日,同一份荣光


在我国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祝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全国的“我们”

   节日快乐!






致敬科技工作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协之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