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件戏剧|谁说台上的主角一定要是人?

大雨 有染 2023-06-05
看电影的时候,里面出现的演员不是人,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说经典的《侏罗纪公园》,再比如英国的《帕丁顿熊》和美国的《泰迪熊》。
除了天真的孩子,大多数人都知道,电影里那些“不是人”的角色,主要都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那么在真实舞台上,有没有主角不是人呢?

你会说:可以是狮子啊、老虎啊、狗啊……那是马戏团的表演,是基于动物的本能反应;要是让他们带剧情的演出,也估计困难。
东西南北 上下千年
木偶戏
聪明的你,或许也和百年前的戏剧人一样富有智慧!是不是已经想到了“木偶戏”?

没人能考证什么时候出现了“木偶戏”的形式,但是有一点我相信,第一个发明者,肯定是出于对“真人表演”的不满或者是反叛。
不但时间跨度长,“木偶戏”几乎在全世界各个角落能找到。宋朝人刘松年,画了一系列《婴戏图》作品,其中就有一副“傀儡婴戏图”,就是四个小孩在表演木偶戏。
宋  傀儡婴戏图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则以“文乐”来指代“木偶戏”这个剧种,其中的“木偶”成为“人形净琉璃”(Ningyō jōruri)。
日本文乐
韩国、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都有自己的木偶戏,欧洲的木偶戏也有自己的传统。
说起欧洲木偶戏(英文:Puppetry),大家脑中第一反应估计是各种巫师片里的“提线木偶”;其实也有像布袋戏一样套在手上操作的形式,此外也有用操纵杆的。
木偶戏用的木偶,小到套在一个手指上(小时候,在手指上画笑脸,和小伙伴逗乐,玩过吧?),大到像去年来华演出的,英国国家大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战马》里的“马”。

《战马》剧照

当代新意 信手捏来物件戏剧
当然,你会发现,“木偶戏”的主角,即便“不是人”,但至少也是具体的或者说写实的;换句话说,要出现马,那就做一匹木偶的马,以此类推。

艺术史总在反叛中变得更有趣,正如木偶剧诞生之初,无非是表演者试图突破“人”的局限。即便是不熟悉艺术史的,也知道西方有个现代艺术大师杜尚(英文:Marcel Duchamp)和他名留史册的“小便池”。

《小便池》 杜尚

木偶戏,走了上千年,到了20世纪,也有人提问说:“作为主角的偶,一定是具象的吗?”

这答案是显然否定的!于是,在一个叫Paul Zaloom的美国人,和Christian Carrignon的法国人,以及其他剧场人的推动下,产生了“物件戏剧”(英文:Object Theatre)的新称呼。
“物件戏剧”跟过去比,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大的区分,一个是使用的道具更日常,比如锅碗瓢盆都可以信手捏来,焦点在于表达,而非道具的精良;
另一个是象征,也就是你看到了一个碗,它不一定是“碗”,也有可能被表演者用来当作太阳,或者其他圆形的事物。

“物件戏剧”(Object)和“木偶剧”(Puppetry)的分别,有点近似之前我们在《无声世界四十年》时,提到的“哑剧”和“默剧”的差异。

【错过哪里戳哪里☞无声四十年 | 聒噪世界,需要一出静默的戏


《无声世界四十年》海报
“物件戏剧”也有互动性的特点。这里的互动,是指演员和观众的沟通。比如有时候演员会和观众说明,这个“东西”指什么;当然也可以指观众之间的讨论(在演什么)、惊叹(原来是这样)和掌声(这真棒),这一点和一看在剧场看戏所需要遵守的“文明”,是不一样的。 互动也是指观众融入到表演中,比如我曾看过一个《飞鸟》的法国“物件戏剧”,演员在舞台上,用小纸片折出“飞鸟”,然后邀请观众上台;将折好的“飞鸟”,置于观众的指尖,观众原地旋转身体,指尖的“飞鸟”,也会随风旋转。

当然,“物件戏剧”讲故事的方式,也更抽象,有不少取材于远古神话,至少说,都市言情剧这样具体的故事,就基本没必要用“物件戏剧”来讲了。
亦真亦幻 脑洞大开黑光剧
无论是“木偶戏”还是“物件戏剧”,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作为表演者的人,和作为主角的“木偶”或者“物件”之间的关系。就是使得操纵者的人,不抢主角的戏。
在过去呢,有躲在幕布等遮挡物后面表演的,更多的时候,操纵者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也不会抢镜,因为大家眼光都聚焦在精致的玩偶身上。
后来呢,有一波表演者想了新的法子:操纵者穿上和舞台背景一致的衣服,使得自己融入到背景里头去。因为通常舞台是黑色背景为主,操纵者穿黑衣服,因此,这样的角色被成为“黑子”。
以此为基础,到了现代,又出现了成为“黑光剧”的门类。顾名思义就是“光是暗的”,就是表演者隐身在“暗处”,突出了“木偶”或者“物件”本身。
说到这里,我想让大家回忆一部在十多年前风靡大陆荧幕的《超级变变变》综艺节目。这个节目厉害哦,1979年12月在日本首播,每年举办一至三届,至今有九十多集。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4n25y8r&width=500&height=375&auto=0超级变变变30年冠军回顾(1979-2008)这个脑洞大开的节目里,有很多就是“黑光剧”;不仅如此,里头还有很多作品,直接把人当作了“东西”;是不是可以看作“物件戏剧”的另外一个变种呢? 近年来,来大陆演出的国外“物件戏剧”并不少。而本次北京蓬蒿剧场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特设的立陶宛戏剧单元,也将在本月的18号和19号两天连续上演有立陶宛方桌剧场带来的《方言的盛宴》《鸛的礼物》共计六场演出。
《方言的盛宴》剧照
这两处戏,都由立陶宛民间故事改编,主角都“不是人”,适合全年龄段观看。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还请诸位前去现场探个究竟。
《鸛的礼物》剧照

在阅读本文之后,再去蓬蒿剧场切身感受“物件戏剧”,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观演感文

《无声世界四十年》

《方言的盛宴》

《鸛的礼物》

三部作品剧照均由蓬蒿剧场官方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