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窗,看珠峰|中尼铁路勘测手记②

陈举 铸梦一院 2020-08-23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听着《天路》,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铁一院。而今,我们载着前辈们的荣光,带着前辈们的嘱托再次来到高原,来到中尼铁路勘测现场,又一次挑战世界屋脊。

     新一代的一院人,以他们的视角,记录下每一处打动他们的风景,每一个感动人心的小故事。他们会在再筑新天路的征程中让青藏铁路尖兵精神唱得更嘹亮,传播得更高远。


01

     队上的办公室终于建起来了,尽管专业人员还很不齐全,但终于可以开工干活了!


    “斗志昂扬 战胜高原 科学管控 精心设计”十六个字高高悬挂,激励着我们认真做好、做细中尼铁路勘察设计工作。                



    每天晚上桥梁三个小组都会有一个视频会。一队的陈丁涛说他今天流鼻血,用尽各种土方都止不住,驻地的医院由于条件有限,也没有办法,说这是高原反应的一种,需要静养观察。

     我们建议他去日喀则,他说“我干了这么多高原项目,最清楚高原反应,再坚持一下,明天再去,没事的”。

陈丁涛在野外踏勘


    是的,他从2011年入职以来已经参加了拉日线配合施工、拉墨线初测、川藏线初定测。这次的中尼初测已是他第四次上高原了,他也早已成长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高原老兵”,“坚持”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02


    第二天早上给丁涛打电话,他已经乘上了去日喀则调查的车,电话那头他开着玩笑说鼻血已经被他塞回去了。可下午我们才知道,他硬是用纸团塞着鼻子,去日喀则先调查完当天的线路之后,才去了医院,一天用完了一包纸。

     医院没有对症的药品,需要山下的兄弟带上来,临时给了他一种止血的土方子,每使用一次可以止血五六个小时,并嘱咐他高原反应要多休息。

陈丁涛在工作中


    晚上在医院,视频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土方子真灵,效果很好”。边吸氧边干活,他说“我明天就出院,可不敢呆在医院里。现在收集资料的情况很不理想,很多参数都找不到,我们要想办法,多跑跑,多问问,多查查”……果然,高原反应打不垮铁一院的“桥坚强”。


    今天队上来了队医,配备了必须的检查设备,血氧饱和度、血压随时都可以测量。队医给大家讲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吸氧设备,并给大家进行了高原生活安全培训,主要的几点:

1、面对高反,必须消除恐惧心理。

2、保证充足的吸氧时间。(这一点彻底改变了所谓“吸氧依赖症”的说法)

3、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不要疲劳。

4、不要剧烈运动;一个月内尽量不要抽烟、喝酒;吃饭不要过饱。

    队医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以后的高原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更加充足的准备。

03


    线路走行在朋曲河谷里,不时地出现小的“绿洲”,水草肥美。藏族农民们牵着牛马,进行着最原始的拉犁耕作。高原的生灵和绿绿的农作物给贫瘠荒芜的土地增添了活力,给农民们带来无限的希望。


    这次指挥部为了解决语言问题,特意给队上配置了藏族司机。在藏族司机克知布的引领下,朴实的藏族老阿妈给我们讲了洪水淹没的情况,完成了今天的一个大任务。在这样的地方,有一个藏族向导真好。给指挥部,给克师傅点一个大大的赞。


    晚上开会,队长说前几天下去的刘富诗在日喀则藏南医院医生的精心照顾下,重度高原反应症状减轻。在去机场的路上,他退掉了返回西安的机票,准备再上定日,重返4350m海拔驻地。


     3800m和4350m就差550m,可就是这550m把一个坚强的小伙子折磨得来回折返。他说“一定要坚持完成勘测任务,绝不做逃兵”。队长给我们看了刘富诗发给他们王所长的信息,每一个人的眼泪都已在眼眶里打着转……    


    老前辈们就是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敢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打造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其实铁一院几代人也是这样,为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川藏铁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现在的铁一院年轻人继续接过前辈肩上的使命和荣光,在中尼铁路上勤奋耕耘、奋勇前进。


文末彩蛋,送你高原的流云~


供稿:桥隧院

点击阅读原文,一院设计师带你云游世界屋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