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人情:“我在卖内衣,是朋友就转发!”
来源 | 国馆(ID:guoguan5000)
小创君
创业中国二当家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他却往往会促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
正文
」01
重新看了一遍老舍先生的小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小说主人公丁务源是“树华农场”的主任,虽然说当着这个主任,可是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陪着农场股东的太太打麻将。
不仅是打麻将,还得打得好,逗乐,故意逗农场股东太太的欢心,哄得人笑声不停。农场股东的太太可喜欢丁务源了。
图片来源:《东北偏北》
可是这个丁务源呢,偏偏又是个水货,不仅没什么做事能力,而且还到处作恶,克扣农场工人的工资,弄得是怨声载道。
农场股东想罢免丁务源这个主任但是他太太特别喜欢丁务源,每天晚上吹枕边风:“算了吧,也不是什么大错。”
碍于老婆人情,农场股东最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按照规定开了丁务源。
丁务源愈发不知收敛,农场持续亏空,工人怨声载道。农场差点就倒闭了。
图片来源:《东北偏北》
02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我一朋友在她们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当护士,平时不少人找她帮忙,孩子感冒发烧了,求她帮忙给看看,联系医生;家里有老人病了住院了,求她帮忙留点心,照顾着点儿;碰上专家门诊了,让她私下里预约一个名额。
她呢,人也好,热心肠,碰到点小事愿意去帮忙。直到有一次,彻底给她炸毛了。
图片来源:《外科风云》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亲戚家老人病了,要持续用药,这个药价格又比较高,
就去找她帮忙:“能不能用你的关系买些打折药回来呀?”
我朋友说:“医院员工是可以买到医院的打折药的,但规定不能替买,否则一旦发现了,会被开除的。”
亲戚说:“没事儿,哪有那么容易被发现啊,你小心点,找个靠谱的人就行。”
我朋友说:“但这是规定,而且是很严格的规定,医院查得很严的,发现了严惩不贷。”
亲戚说:“我知道这是规定啊,就是有规定,我才找的你,没规定我找你干嘛呀!”
我朋友当即就气炸了:“什么叫没规定找我干嘛?你把我当什么了?你把我们医院规定当什么了?我难道天生有给你买药的义务吗?”
那位亲戚当时愤然离开。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似乎只要跟你沾上点关系,你就有义务为他做点什么事儿。而要做的事儿往往带有一点特权性,是通过常规途径办不到的。
图片来源:《外科风云》
03
前段时间,网上纷纷扬扬讨论一件事儿,武汉一位女士发微博说:“自从他们家在武汉买了房,他们家就成了县城亲戚在武汉的中转站。”
凡是来武汉的,不管是来办事的,还是来旅游的,都住在他们家,最长的一次住了半个月,都是亲戚,人情在,关系在,都不好拒绝,只能任由他们住着。
学者梁漱溟先生提出过两种社会结构,伦理本位社会和职业本位社会。
所谓伦理本位社会:“家庭乃为中国人第一要义。”说白了,就是人情,亲戚套亲戚,老乡套老乡,总之,是要搭点什么关系,才好做事。这是典型的人情社会。
图片来源:《我心雀跃》
所谓职业本位社会:“个人乃是第一要义。”尊重私有,尊重个人。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基于人情、亲情或者关系之间的等级。所以,联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纽带,也就变成了契约,而非人情。
在伦理本位社会里,大家都习惯性找熟人办事,关系越亲近的人,办事越放心;这是靠人情。
在职业本位社会里,大家都依据职业契约办事,一分钱一分货,按规矩来,才不管你是不是熟人。
伦理本位社会靠人情维系人际交往;职业本位社会靠契约维系人际交往。
图片来源:《黑处有什么》
04
1797年7月15日,一位5岁的美国孩子坠亡,父母悲痛欲绝,在坠崖处给孩子立了一个坟墓。后来家道中落,这位父亲被逼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说:
“如果你想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请你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把孩子的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并把这个要求,作为合同一部分,写进了补充协议。新主人答应了。
100多年后,这片土地辗转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依然在那里,没有收到丝毫损害,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但这位总统并未因为这是自己的陵园,而拆除孩子的坟墓,依然完整地保存下来。
又过了100年,1997年,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年时,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来到这里,缅怀特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正了孩子的坟墓,并且亲自撰写了这个墓地的故事。
这份延续了200年的历史,其实就是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答应了,就要做到。”这就是契约精神。
图片来源:《念念》
05
契约精神的另一种解释是,契约至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凌驾于契约之上。例如,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为大家所公认的条款,是一种公共契约。公共契约高于任何个人权利。
一个很小的故事,在美国,校车优先权被写进了法律,这辆黄色的大卡车,是美国极少数可以享受路面特权的车辆之一。
当校车停在路边,学生们上下校车时,双向流所有行车都必须停下,直到学生们上下车完毕,校车启动,其它车辆才能启动。否则,车辆违规,会被处以极高的处罚甚至重刑。
美国校车安全细节
传说美国总统布什的车队,有一次在路上碰到校车停车,学生上下车。整个车队,浩浩荡荡十几辆车,悉数全停,硬是等学生们上下车完毕,才启动车队。
契约并不仅仅是承诺,契约精神也意味着规则至上,对公共秩序的推崇,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公共契约至上。
图片来源:《如父如子》
06
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说:“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这一点确实是的,在中国,越是发达的商业地域,契约精神越强;在越是落后的县城区,办事越要靠人情。
小到排队摇号,大到审批项目,人情都是很重要的筹码。闯红灯啦,交警队有人,小意思;排专家门诊的号,医院有人,小意思;甚至于犯罪了,公安局有人,也能摆平。
契约写在法律条款里,写在规章制度上,但人情却可以肆无忌惮地凌驾于契约之上。
图片来源:《黑处有什么》
财经作家吴晓波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做生意,凡找项目,必先报家门。这个家门,不是公司企业名字,甚至不是规模和效益,而首先是你是哪里人,和生意对象有什么关系,例如老乡、校友等等,关系一攀上,生意就谈成八成了。
人情社会里,人情高于一切。当然,这并不是说人情社会不好,一个群体,若没有人情味儿,何成一个群体;一个人,若没有人情味儿,又如何融入群体。
但中国式人情社会的致命弊端在于,中国人认为人情高于一切,为了人情,可以践踏契约,在人情面前,什么规章制度都是摆设;为了人情,还可以无视利益。
住宿给钱是天经地义,但你碍于人情,说不出,只能憋屈着自己。人情就像高悬每个中国人额头上的一把刀,锋利无比,每个人都被人情伤过,而每个人也都用人情去伤过别人。你用人情压他,他用人情压你,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受罪羊。
图片来源:《黑处有什么》
07
很多人说,人情社会未必不好,美国发达,但街头那么多流浪汉;中国尚且是发展中国家,但街头很少见到流浪汉。在中国,但凡有个亲戚的,都不会让你去流浪街头。
而且,大家都讲点人情,做事情,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有什么不对吗?
这当然没什么不对,其实人情,谁都会多多少少讲一点,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式的人情社会,当人情至高无上,甚至超越契约时,问题就出现了。
你家在交警队有人,你违规了可以摆平,对,你是方便了,但别人呢?如果谁都像你这样,规则岂不是都成了摆设?人情可以有,但人情必不能超越契约存在。
图片来源:《哪一天我们会飞》
08
很多人觉得,人情可以为自己带来便利,减少社交和办事成本。其实不是的,人情会让你的社交和办事成本更高。
企业家冯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开车违规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一看警察是熟人,立马精神了:“对不起,刚刚没看见红灯,打了一个盹儿。”
警察一看他也熟人,碍于人情面子,放了他一马:“没事儿,过去吧。”
什么惩罚都没有。正是因为没有被罚,所以没长记性,愈发大胆,没过几天,又违规了,于是又去腆着脸蹭关系:“哎呦,对不住,没看到,又违规了。”
警察看到是老熟人,没办法,放过一马:“过去吧,没事儿,记得请我吃顿饭就好。”
这哥们两次违规没被罚,全是因为警察是熟人,请吃顿是应该的。
图片来源:《如父如子》
于是花了两百多块钱,请老熟人警察吃了顿饭。俩人饭桌上聊得非常嗨,警察一看,聊得这么好,自己又帮这哥们处理过两次违规麻烦,那就求他办件事儿吧。
于是就开头:“兄弟,现在我们家呀,挺困难的,你弟妹呢,学历不高,能力不强,现在找不到工作,什么都没干,能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让她上你们公司干去?”
这哥们是办公司的,现在老熟人当场提出来,不好回绝,那就答应下来吧。于是让他老婆明天到公司上班。
谁知道他老婆完全是个水货,除了瞎折腾,什么事儿都干不了,这哥们实在顶不住,去求那位警察:“这样吧,让弟妹回家待着,
我每个月给弟妹发工资,每个月一千二,你让她在家待着就行。”于是,这哥们得每个年花一万五千块钱,把老熟人老婆养在家。
你看,就是为了最初能省下闯红灯50块钱罚款,动用了人情关系,到最后,他要赔上每年一万五千块钱的成本,来维护人情关系。
“但如果当初警察一上来敬礼说罚款50块的时候,你就乖乖给50块,任他扣分,你整天就会闷闷不乐,责备自己不留神,并开始小心驾驶。”
有段时间不开心,但事儿很快就会过去。你看,用人情,虽然能帮你免除小麻烦,但会给你带来一对人情债,更要命的是,人情债是没有个度的,帮你抹掉罚款是人情债,帮你抹掉犯罪记录也是人情债,任何债,只要包含了人情,那就可大可小,很难说清楚了。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按照契约做事,会有小麻烦,但规规矩矩做事,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用人情来压你,压你,你也可以驳回去,不必心有负担。
从博弈学上看,很多人认为,人情关系能给自己省下很多事儿,其实恰恰相反,人情社交,一定比契约社交,会让你付出多得多的成本。
图片来源:《黑处有什么》
09
其次,如果你想找人合作,一定不要找熟人,因为人情会答复降低你们的合作效率。
再讲一个冯仑说过的故事,他是企业家,做房地产的,冯仑曾经在公司做过一项调查,他让监事会对公司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做一次调查。专门用来研究哪些制度被执行得最好,哪些制度没有被执行。
调查发现,执行最不好的制度,是报销制度,大概只执行了40%;因为报销是熟人给熟人签字,大家都有一定的人情关系在,没有认真核票,基本上都签了。
执行得最好的制度,是投资制度,因为投资是董事会定,董事会都是生人,平时和经理都没有什么交往,执行率是100%。
冯仑:“熟人多的公司,执行力度就不好。所以万通很早就提出生人原则,建立生人文化,另外还提出了担保制度,也就是说公司不主张用熟人,都用生人,从那以后公司制度执行比原来好很多。
这就是说,在做事上面,熟人与熟人之间的合作,一定没有生人之间的合作那么有效率。很多人觉得,找熟人合作最靠谱,其实熟人做事最不靠谱,熟人会让你占点便宜,但事情没做好,你也不好意思说。基于人情的合作,一定是效率最低下的合作。
10
最后,人情其实并不道德,人情社会里满是权力寻租、隐忍、道德绑架。而一个真正明朗的社会,一定是基于契约,人人“自私”,更多只考虑自己,才不会让你白白在家住几个月。
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甲家里要重新做一扇门,找到老朋友乙,想把这单生意交给他。因为关系很熟,乙觉得有必要给甲在价格上优惠一下,就打了八折。
而后,在做的过程中,因为是熟人,又打了八折,乙并没有尽心尽力,拖了工期,质量还不好。甲也发现了质量问题,
但因为是老朋友,且又打了八折,也就没吭声,忍了下去,只是暗暗告诉周边人:“不要去找乙做门,质量奇差。”
于是,乙丧失了一大批客户。你看,甲乙双方在这件事上都考虑到了对方,一个打了八折,一个发现质量问题没追责。
但站在甲乙各自立场看,乙少挣了20%的钱,且少了一大批客户;甲装了一扇质量很不好的门,吃了闷头亏。
试想,如果甲乙不认识,不考虑人情这一层,乙能挣到足够的钱,甲能给自己家做一扇质量好的门。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他却往往会促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这就是说,当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时,其实你对别人的价值才是最大的。人情社会中,我们总是说,做什么事,要考虑一下别人;而契约社会中,我们则应该说,你做什么事,唯一只需要考虑你自己,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事实是,当你做什么事都考虑一下别人时,其实你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别人;当你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时,你却真正考虑到了别人。
契约社会远远比人情社会,带来更大的善良和美德。
图片来源:《念念》
我希望你“自私”,我希望你不做好人,我希望你不要被所谓情感绑架,我希望你不要在乎别人看法,我希望你坚守契约与原则。
你只需要对自己,对爱人负责。因为,当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都尽可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这个社会,也就会利益最大化。
—END—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中。
近期好文荐读
目前7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刘媛媛《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修炼课》,跟着《超级演说家》冠军学习逆袭术,让你也能快速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