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想起航的地方——关于微软学生俱乐部15年的回忆

2015-08-25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微信公众号:微软研究院

作者: 微软亚洲研究院 学术合作部中国区经理 马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63j53fsb&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01年4月,我加入微软之后的第一次出差就是来到重庆大学和重大的杨丹老师一起组建这里的微软学生俱乐部。我的第一个项目是组织举办第一届微软学生夏令营。眨眼之间15年过去了,微软学生俱乐部从一个刚刚提出的概念变成了今日国内高校社团中口碑良好的品牌。那时候学生俱乐部的同学就喊我“马歆姐姐”,而这个名字被一拨又一拨的学生称呼着,一直跟随我到现在。


15年间,我们见证了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与成长,见证了微软学生俱乐部初创时期的成员们走出校门,成长为各自行业中的翘楚的历程。对于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的同事们来说,15年从零开始到全国32个高校的学生俱乐部,意味着微软学生俱乐部平均每年影响超过5000名学生。在这里,他们近距离接触微软最新的科技与理念,在实践中获得体会,收获经验与友情,并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在微软学生俱乐部15岁之际,回望过去,路途上的点点滴滴都让人记忆深刻。




探索者的乐园


对于运营微软学生俱乐部,我和同事们的想法其实非常朴素。俱乐部的学生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包括来自计算机领域的同学和来自非计算机领域的同学。对于非计算机领域的同学,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业界最新的技术趋势;而对于有技术背景的同学,我们也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思考的方向,以及关于如何具体应用这些技术实现自己的想法。微软学生俱乐部是一个帮助大家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实践,一起做项目。“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是微软学生俱乐部的宗旨,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和俱乐部的同学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学校里,同学们对技术常常是被动接受而且距离产业界也比较远,在资源和渠道两方面都存在限制,如何改变这个现状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之初,包括院长在内的核心队伍就风风火火地奔赴全国各地,一年之内访问的国内高校多达30余所,他们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并且把最新的技术带到同学们身边。来自研究员们定期举行的技术讲座和分享也深受同学们欢迎。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创造各种机会让同学们可以最先体验微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拉近同学和产业界之间的距离:比如为同学们提供移动平台、充足的Azure云计算资源,让大家体验“云端遨游”的乐趣等。


2011年,Kinect刚刚在美国上市,还未进入中国,我们学术合作部就专门从美国采购了设备,为当时30余个俱乐部各配备了一套。那时Kinect的技术资料还都是英文的,俱乐部的同学们自己想办法了解Kinect的技术细节,做出了一些非常有创造力的应用项目。比如,当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俱乐部的同学们就使用这一技术开发了机器人表演皮影戏的项目“追影”用电脑技术复活了“皮影戏”。他们通过识别技术来识别物体,甚至是直接识别手势,从而控制由2D引擎搭建的模拟皮影,表现出皮影在手势控制下自由的活动。通过这套系统,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意操纵皮影、舞动奇迹,从而推广皮影这项中华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皮影戏甚至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项目还在2012年的微软创新杯上斩获奖项,这也是国内将Kinect应用于学生项目的首次尝试。




另外一个让我和同事们都记忆深刻的项目是四川大学俱乐部同学们开发的“纸火人”。这几名同学旅游途中偶然在商店里发现了老艺人的作品——一种五官可以活动的纸面具,并惊叹于这种古老手艺之精美与神奇。寻访老艺人之后他们得知,整个四川只有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家拥有这种手艺,然而已经没有传人即将面临失传。为了不让这一非物质文化瑰宝就此消失,他们采用3D建模的技术记录了老人制作面具的工艺,从而把它保留下来。像他们一样,有很多同学结合自己的学校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用技术方便学校的教学活动或者体验商业价值的项目等等。在这些尝试中同学们也渐渐体会到技术并非毫无目的而是真切地指向更美好的现实生活,并且这些技术的实用价值是他们可以亲手实现的。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鼓励学生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们每年会邀请十几个优秀的学生项目到北京来,向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工程师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进行演示。这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可以了解同龄人的创意和正在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能得到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和指导,并解决同学们的疑问。从我这么多年的体验来说,俱乐部的学生们做出来的项目真的经常超出我的想象,让人惊叹于他们的创意和实现能力。同时,同学们也非常享受这个尝试、探索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很乐于见到的。




充满激情地拼搏


人不拼搏枉少年!俱乐部的弟弟妹妹们总是热情洋溢,充满激情。2001年第一届微软学生夏令营的“橙色军团“(因为身着微软橙色的团服)一直是一抹耀眼的记忆。那年夏天,来自全国12个城市、21所全国重点高校的80位俱乐部核心成员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组成了最火热的橙色军团。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大家一起分享俱乐部成立之初获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在北航的体育场上,夏令营的同学和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举行了篮球友谊赛,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和欢声笑语很快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这届夏令营汇集了微软学生俱乐部最初的一批核心力量,为俱乐部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学术合作部的经理们会给同学提供专业的指导。俱乐部成员们和我们一起举办校园讲座,组织同学参加俱乐部的各项比赛。例如,今年报名人数超过22000名的编程之美挑战赛以及举行模拟招聘、素质拓展等活动。当然,一年一度的夏令营最是让学生们期待的,短短四天内,无论是接受培训还是组队进行项目,营员们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自我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每一个活动,从策划、现场安排、主持词撰写、风险评估,甚至包括怎么做自我介绍、如何与学校争取资源,各个环节中俱乐部经理们都会为学生提供指导,有条件的时候也会到现场与同学们一起组织活动。大家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希望能充分调动整个团队,把活动做到尽善尽美。我们也非常支持各个俱乐部自己想做的、有特色的活动。例如,我们的北航俱乐部就有一个开展了5、6年的活动——AI大战。为了帮助更多同学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进来,实现直观体验代码效果,活动只要求参赛者用逻辑语句编写玩具坦克车运动的规则、双方对战。在这段时间里,比赛从最初的几十人参与到后来的几百人,慢慢地扩展到北京市、全国范围。这就是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的前身。


经过如是种种活动的训练,许许多多的同学从刚刚进入俱乐部时青涩的小菜鸟,蜕变为可以独立领导学校俱乐部团队、举办活动的顶梁柱,最后走入社会在各行各业成为翘楚。作为见证者,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十分欣慰,因为我们分享了这些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具体成果时的成就感。


有一位从2001年就加入俱乐部的女孩王怡,到现在还会和我时常保持联系,她或许就是“爱拼就会赢”的典范之一。她在分享自己本科毕业拿到理想工作offer的经历时说,面试官对她所表现出的专业表示非常满意,以为她受过职业培训。而她觉得,这都要归功于在俱乐部期间得到的成长。我作为微软学生俱乐部的“老师”,看着学生们一步步成长起来进入职场,甚至未来成为比我更优秀的职场人,是最高兴的事。


十五年热爱,始终如一


运营俱乐部的初心,自创始之初从未改变——我们始终努力把最好的知识、技能、机会带到俱乐部,也让俱乐部成员将分享的精神代代传承——这同样是每一个微软学生俱乐部人心中的情结。“俱乐部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一代又一代的成员和我们这些亲眼见证它发展轨迹的人,都有着一份难忘的俱乐部情怀。




那些参与了俱乐部缔造的资深成员们,现在已过而立之年。虽然早已从俱乐部“毕业”,但他们心中仍然保留着俱乐部的位置。今年夏令营恰逢俱乐部成立十五周年,我们向四位俱乐部的早期成员发出邀请,与我们共同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很快给出了确认的答复,并且非常开心能够与俱乐部重逢与新鲜血液们聊聊天,也跟营员们讲讲过去的故事。我的同事们在各地出差时,也时常与当地的俱乐部“老人”们交流,给他们带去微软的新动态和俱乐部的发展状况。“俱乐部人” 们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俱乐部,就在北京、广东等地都设立了分舵,毕业了的成员也仍然延续着曾经的友谊,去年他们还在深圳举办了聚会。


写到这里,我也深深感怀,俱乐部是我们与学生们共同精心呵护的大家庭。很多成员在俱乐部收获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到现在他们也会每隔一两周就见面聊聊近况,因为这一份共同的情结,俱乐部里的人们相互陪伴,一路前行。我也还记得刚接手俱乐部运营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管理28个俱乐部,那时还没有太多即时通讯的工具,网络状况也差很多,为了能跟同学们进行通畅的交流,那时候我的每一顿午饭几乎都伴随着和同学们的电话会议。我几乎能叫出每一个俱乐部成员的名字。像现在在DeNAChina做研发副总裁的黄雪斌,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符星华……好多俱乐部的老成员都还和我保持着联系。像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副教授王洪志,从俱乐部走出来到现在已经开始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进行合作了。从师生到合作者的关系这种转变让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者也觉得十分奇妙。上海交大微软学生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郝峻晟,曾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工作,后来创立了上海云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MicrosoftAzure相关的技术和培训工作。作为俱乐部的元老,他不仅时常回到微软和我们聊聊工作、聊聊俱乐部,更是主动为俱乐部的同学们提供了许多云服务的资源。




这一张张的照片,一个个熟悉的笑脸包含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第一届微软学生夏令营时,我们郑重签下自己名字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横幅,现在还被我珍藏在办公室。过去的十五年里,微软学生俱乐部走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我们非常期待未来的十五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俱乐部能够成为更多优秀人才成长的中继站。愿微软学生俱乐部这艘小船,向着更远的云端与海域扬帆起航。







微软小冰住进微软研究院微信啦!快去和她聊聊天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