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着,幸福着——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学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软研究院
写在前面: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ACM班由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教授John Hopcroft领衔的国际知名教授组成讲席教授团共同执教与指导,全面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知名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由ACM班班主任俞勇教授带队的班级学生获得的国内外荣誉和奖项有数百人次:2002、2005、2010年三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成为全球该赛事第三个“三冠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IPS、WWW、SIGIR、SIGMOD、SIGKDD、ICML、AAAI等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并获得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和最佳候选学生论文各1篇;此外,还在2005、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前辈们中的一员,魏祯曾在计算机视觉组跟随主管研究员王井东进行实习,期间她主要参与有关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的课题研究。
对于她而言,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正确科研态度的养成:耐心分析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其中的原因、分析解决的办法,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体味科研的乐趣。对待科研问题必须要保持着最初的好奇。“为了让我养成对待科研的良好态度,井东老师特别布置我在刚开始的三个月每日提交小结,之后改为每周一次。报告工作量虽然大,但这是一种极好的自我审视方式,也为之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研究院有很多顶尖科学家的演讲,比如我们作为女科研工作者非常荣幸可以与微软新英格兰研究院和微软纽约研究院院长Jennifer Chayes,康奈尔大学教授Eva Tardos等卓越的女科学家们谈科研、谈生活、谈理想。与她们的交流解答了我作为女科研者的困惑,极大增强了科研信心。实习中也有很多丰富的课余活动,其中明信片设计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最近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设计的明信片也即将新鲜出炉,这让我非常期待。”
谢其哲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铁岩带领的机器学习组跟随高斌和助理研究员贺笛研究聊天机器人的一名实习生。实习期间,他学习了大量增强学习方面的知识,提出了基于信息检索的有上下文的聊天模型,实现了基于Encoder-Decoder的自然语言生成聊天模型。实习结束后,谢其哲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并与研究院机器学习组的田飞、贺笛老师合作投稿了一篇EMNLP。
他觉得在研究院体验最深的一点在于主动:主动地去找可做的研究,找导师、小伙伴们沟通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周的一对一讨论常产生很有意思的想法,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一流的研究者应具有的特质。感受到自己的差距,在科研上还需要更加系统的进行努力“。
”研究者对于问题的品味非常重要,不要追求发布文章的数量,而要去追求做出的工作的重要程度“。机器学习组对重要问题的寻找,意味着换到一个全新的方向重新开始,这样的勇气和执着令他非常敬佩,也希望自己能尽快具备这种能力。
生活方面,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氛围其乐融融。良好的健身房条件和负责的教练让他养成健身的习惯,提升了自己的精神状态。“非常感谢Tracy、康平以及学术合作的小伙伴们对我们的关心,各种交流活动让我们有着研究外的精彩生活。这半年是我大学期间最快乐的时光,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回到研究院,做出杰出的工作。”
陈思奇在系统算法组跟随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Thomas Moscibroda实习。在研究院期间,他参与的是graphView项目的开发。这是一项关于SQLserver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将图关系的存储以数据库的方式来实现,扩展到云存储,大规模使用。用户不需要了解数据库是如何存储图结构数据,只需要了解如何利用cypher语言即可进行图操作。“在graphview项目负责人陈亮研究员的帮助下,我参与了这个项目。刚开始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参与。直到陈亮对我说,在这里,导师与研究院是在肯定你的水平的情况下与你合作进行研究,双方是平等的。这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更主动地参与研究。他的话让我体会到了做研究与在学校里的最大区别。我想,每一个想来微软的人,都应当了解,自己已经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科研人员,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Thomas Moscibroda是一个开朗又不失严格的研究员,作为一个在理论和应用跨界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他的指导让实习生们受益匪浅。
同为Thomas Moscibroda实习生的陈皓表示在MSRA的半年实习,最想感谢的就是导师Thomas Moscibroda和闫莺,以及同组的研究员们。他们的鼓励和建议给他指明了方向。“研究院的实习综合了工业界和学校的优点,微软的硬件设施相当不错,让实习生们能接触到业界的前沿技术,感觉非常棒,真是一次梦幻般的体验。”
黄锃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曾文军所在的网络多媒体组,参与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相关的科研课题中。他从实现快速区域检测算法,帮助组内的追踪算法进行人体检测开始;后转向动作识别,在给定运动人物图像中,提取人体各个具体关节部位位置的算法。他试着将全卷积网络应用到这一方面,提出了自纠正网络的框架,最后得到了与当时的最好结果非常接近的方法。后期,他们尝试用一种优雅简洁的形式,将所有的后处理步骤融合在神经网络中,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训练形式。
“我非常感谢文军、兰翠玲等老师们的极大支持。由于我的工作内容涉及了大量的深度学习,视觉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数据资源,组里另外为我单独配备了两台高性能服务器和图形卡,这是在实习生中也是很少有的待遇。这里是一种纯粹做学问的感觉,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和宽容,让我可以广泛地去尝试我的想法和设计”。
研究院的实习让他开始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深度学习的核心概念和技巧,也开始认真思考机器学习的现状和发展。在见证神经网络之上搭建的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同时,结合工作经历,他意识到深度学习存在的难点和未来前景。与研究院老师们的交流更新了他之前对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许多观点,也让他更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江川曾在语音组跟随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霍强及助理研究员孙雷进行分析笔画定位文本行研究。在这里他学到很多宝贵经验:如何对一个新的问题调研,设计算法、实验……和研究员共同讨论问题,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案,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挑战,所以能不断地学到新的东西。微软亚洲研究院给江川最深刻的印象是这里既严肃又活泼的感觉。研究的氛围绝不仅是压力和强度,更带着轻松和谐。对于即将到来的学弟学妹,江川寄望他们在实习伊始要尽快和导师讨论出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前进。“实习的半年看似漫长,实则转瞬即逝,不要因为迷茫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彭燕庆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焜负责的无线与网络组实习,他的工作是利用FPGA和HLS Tool搭建一套基于高级语言的FPGA网络包处理器。这项成果已经发布在网络系统领域最顶尖的会议SIGCOMM上。
“研究院有各个领域最厉害的大牛担任导师,有世界各地的优秀同龄人组成队友,有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资深专家提出研究建议,更有微软雄厚资金支持的大量硬件资源。最重要的是象牙塔般的环境让我安心地沉浸于研究,不仅学到很多知识,也有文章发表,让我真正感受到科研的美妙。这里有华人CS界最顶尖的人脉圈,希望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活动,争取和研究院里的导师们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ACM班是人才济济之地,那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拥有最优秀的专业技能和最远大的科研抱负。ACM班为学生们提供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实习给予学生们很好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并不断发掘自身的科研兴趣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绝佳机会。毕业行进中的七月,有着离别的气氛,有着对未来的期许,大四的ACM班学子们将踏上新的征程,衷心祝福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希望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伴随他们的成长。
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项目,欢迎关注“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介绍。更多实习机会请见:
或者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
你也许还想看: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哈利·波特”:Thomas Moscibr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