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8丨我存在,在微软的每一款核心产品里
在过去二十年中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产品部门紧密合作
将众多的科研技术成果
源源不断地转化到微软的产品中
对微软公司的产品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
微软几乎每一款核心产品
都有着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的烙印
那么,大家耳熟能详的微软产品中
都蕴藏着哪些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沿技术呢?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晓
产品背后的创新秘诀
Windows 10
微软Windows的发展历经多个版本,而几乎每个版本当中都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成果转化。大家最熟悉的便是随Windows同步更新的中文和日文输入法。随着手写输入的普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中文手写识别引擎也被整合到了不同版本的Windows中,从PC到平板再到移动端完全覆盖。
在Windows 10中首次与大家见面的Windows Hello可谓开启了Windows刷脸登录的新时代,其中的人脸识别登录系统所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同样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普及,Windows与用户的互动也更加智能,其中与语音合成相关的产品功能,全部都采用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所提供的语音合成(TTS)引擎。
此外,在Windows平台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还贡献了Windows 3D打印,以及电池管理、远程管理、Windows升级自动检测等Windows核心技术。早期Windows中颇受用户喜爱的Direct3D中所涉及的纹理展开技术和几何细节绘制技术,也都出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之手。而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复合TCP拥塞算法,更是在Windows Vista/Windows Server 2008之后成为微软操作系统在互联网上缺省使用的网络传输标准算法。
Microsoft Azure
Azure是微软的公有云平台,也是业界的主流云平台之一,平台上有许多关键技术同样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成果转化。在核心的Azure Compute部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设计了高度优化的资源分配和VM布局算法,增强了Azure中的VM可用性,累计节省成本超过10亿美元。
在网络层面,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Protego虚拟私有网关技术,带来了3.5倍的网络效能提升,其优化的应用网关技术将Azure AppGW的性能提升40-50%。在数据库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图数据库成为全球首款分布式多模型数据库服务Azure Cosmos DB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全球第一个Graph Database as a Service(图数据库即服务)。
在机器学习服务方面,Azure ML和ML.Net里集成了许多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算法,包括分布式参数服务器Multiverso、主题模型LightLDA、高性能机器学习算法LightGBM等。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成果也为微软认知工具包(CNTK)的多个版本带来了创新,如“延迟补充异步更新算法(DC-ASGD)”,LightRNN算法等。
在Azure媒体服务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提供了检测不健康视频的能力,并能在视频中检测和跟踪人脸。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还提供了视频自动生成标准字幕文件,提取口语关键词、自动创建长视频摘要等功能的关键技术,不仅有助于搜索和推荐,还让消费者能够快速预览视频。
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Azure区块链产品组以及微软剑桥研究院共同设计和开发的基于Azure的企业级开源区块链基础平台Coco Blockchain Framework (Confidential Consortium Blockchain Framework ),则是业内第一个能够在企业级区块链上同时解决性能、隐私和组织管理问题的框架。
Office 365
微软Office中的Word、Excel、SharePoint、Outlook、OneNote、OneDrive、Exchange等诸多组件中都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转化,包括输入法、手写识别、信息抓取、照片筛选、异常检测以及日志分析等等。随着智能服务与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技术的Ideas in Excel功能更是成为微软Office产品中首批推出的智能服务之一。点击一个按钮,用户就可以快速、自动地获取Excel表格数据中所蕴含的洞见,并且能够选择所需的洞见,插入到表格文件中辅助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或结果展示。
Power BI
从2015年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快速洞见、解释性洞见、对话式数据分析等,不断进入到微软Power BI全系列新产品中,帮助用户提高和改善商业数据分析与决策制定的效率、效果及体验。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相关技术成果,显著增强了Power BI在信息图可视化方面的功能,这使 得普通商业用户也能很快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可视化信息图,从而更生动、有效地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
Bing
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搜索引擎之一,微软必应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日访问量。在数以亿万计的超大规模异构数据基础上支撑着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实时查询的,是一个又一个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沿技术。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成果在必应搜索(Bing)的核心系统设计中有很多体现。简而言之,用户在使用必应搜索引擎时,网页的存储、分析、获取以及排序等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工作均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
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还为必应搜索的广告系统和图像视频搜索系统的系统设计提供了多种核心技术。比如,每天服务全球用户对电影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新一代必应图计算引擎”,就是Trinity图计算引擎的技术成果转化;LightLDA技术则被转化到了微软的上下文广告系统中,以提高广告语和用户兴趣的匹配度;开源机器学习算法LightGBM因其优越的性能,也被用于必应搜索的广告点击率预测。
Visual Studio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被转化到Visual Studio中为广大程序开发人员服务。例如,201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产品组合作将克隆代码检测技术集成在Visual Studio 2012企业版、旗舰版以及后续的对应版本中,用来自动检测功能类似的代码片段,后来该技术还在微软内部多处使用;2012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又与产品团队一起在Visual Studio Marketplace中发布了Pending Changes Map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程序开发过程中的代码变化。
随着AI技术的演变,AI从业者的门槛不断提升。深入从事AI研究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结合自身日常AI研发的实践经验,专门研发了Tools for AI,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全平台、全软件产品生命周期、支持各种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套件。随着工具的演进,微软亚洲研究院还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进一步紧密合作,引入了更多便于AI开发者的样例资源、与微软认知服务的集成支持、以及扩展模型训练的能力。
Microsoft Translator
2018年,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在通用新闻报道测试集newstest2017的中-英测试集上,达到了可与人工翻译质量媲美的水平。这是首个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质量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译的翻译系统,该系统中的四大关键技术均来自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如今这些技术突破已被Microsoft Translator所应用。在实时语音翻译方面,早在2012年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大会上,微软研究院创始人Rick Rashid就首次演示了英文和中文普通话之间的实时 语音翻译技术原型。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技术成果的转化首先出现在Skype Translator中,为用户提供实时语音翻译,随后相关功能也逐步被纳入Microsoft Translator。
Microsoft Pix
作为一款智能相机App的代表,Microsoft Pix将传统的计算摄影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打造了更为智能的拍摄体验。其中微软亚洲研究院贡献了多帧去噪、自动曝光增强、视频稳定化、人脸识别与检测、人脸智能美颜、文档/白板 检测与增强、艺术风格化等诸多核心技术。
领英中国
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领英中国共同打造的“行业精选”频道,着眼于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最新资讯,力求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最热以及最专业的行业动态。通过整合最优秀的聚类、标注以及排名技术,依托知识库中海量的实体信息与关系,受益于真实而庞大的最新互联网热度信息,研究团队将零散的信息碎片高度浓缩、重组以及概括,呈现一个一致、高效的新闻内容频道。
在我们看来,技术转化是一种社会行为,而非单纯的科学研究,这也是为何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致力于通过了解社会来改进技术的原因。
让产品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社会的真实需求,是微软不变的期望。
你也许还想看:
感谢你关注“微软研究院AI头条”,我们期待你的留言和投稿,共建交流平台。来稿请寄:msraai@micr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