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年前他来到阳山,踏上了扶贫之路

阳山发布 2021-06-27


入冬的阳山寒气逼人,这一天气温只有4℃,村民冯绍庆和妻子却干劲满满:两夫妻一人拿起锄头清理池塘边的杂草,一人在打理池塘里的田螺。这片租来的田里,被他们开辟出脱贫增收的“黄金地”:池塘里的田螺、鲩鱼、莲藕长势喜人,地里的通菜、马蹄正在等着收成。原本是贫困户的冯绍庆如今不仅实现脱贫,年收入也达到了10万以上。对于这一切的改变,冯绍庆说,全靠张武龙,“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我”。

张武龙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驻七拱镇和平村第一书记,6年前他来到阳山,踏上了扶贫之路。 



01深入调研,众智谋划“好点子”


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和平村和贫困户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查政策、询机构、访专家、问乡贤、进村组、入农户、听民意,全方位、多视角收集信息。经过多番调研论证,张武龙发现,和平村委会距七拱镇政府约7公里,山多地少,有着粤北农村的典型地貌。如何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是对张武龙最大的考验。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发动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是摆在张武龙和驻村工作队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所在。


脱贫工作如何开始?


为完成精准识别贫困户,张武龙带领驻村工作队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最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定下来,并针对和平村情况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工作思路。

为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驻村工作队经过多番调研论证,发现田螺养殖业有可观的前景,然而贫困户经不起折腾,所有项目同时铺开风险太大。对此,驻村工作队坚持试点先行。  

02树立典型,实践趟出“新路子”


经过走访,张武龙发现了冯绍庆养殖意愿强烈,且脱贫思想认识到位,决定主动上门动员他养殖田螺。冯绍庆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三个小孩在上学,妻子身体不好,家庭重担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仅有一分六的田地是全家的经济来源。张武龙给冯绍庆的孩子们申请了助学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必须要发展才能脱贫。”2017年3月,驻村工作队全力支持冯绍庆开展阳山鸡、田螺养殖试验。从一分六的田开始试验,不仅帮助冯绍庆上网找资料、查信息,和他一起做试验田,还专程陪同冯绍庆到邻近乡镇向养殖大户学技术、识管理、购种苗,常常一起研究肥料、监测水温、观察变化等。

在摸索中前进,在苦干中发展。仅用了一年时间,冯绍庆家庭收入翻了一倍,远远超出省定贫困线,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起初会有点担心养不好,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初尝甜头的冯绍庆想要种养更多的农作物,在张武龙的帮助下,他整合了周边的16亩田地,种植了玉米、马蹄、蔬菜。泥塘里种养了莲藕、田螺、皖鱼等立体种植。截至去年10月份,冯绍庆的阳山鸡、田螺收入约1.5万元。

冯绍庆的成功,不仅养出了全家人的希望,更是成为和平村田螺养殖产业的带头人,为和平村农业产业扶贫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03志智双扶,凝心聚力“撸袖子”


一枝独秀不是春,冯绍庆一户贫困户养殖的成功,不是驻村工作队的最终目标。驻村工作队要发动和平村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产业,带领贫困户把养殖产业这一条“致富路”走宽、把养殖产业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然而,有的贫困户以不懂技术为由,不想尝试的有之;怕没有销路,担不起风险的有之;慵懒惯了,不想做太多的有之。这是贫困户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的具体表现,驻村工作队找准症结,志智双扶。

驻村工作队深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通了,才能赋予行动。一方面,驻村工作队专门召开会议讲、上门入户宣、田间地头谈,逐家逐户打消贫困户顾虑,激发贫困户斗志。另一方面让冯绍庆给贫困户“上上课”,给贫困户请来养殖“指导老师”,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传授养殖经验,讲解养殖窍门。

其他贫困群众看到了养殖产业的“甜头”,也增强了信心,主动加入到养殖产业中来,最终,和平村长期在村的30户贫困户全部同意参与到养殖产业中来。贫困户用自己的付出体现价值,守好自己的“责任田”,靠自己的劳动实现增收。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维在和平村没有市场,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随后,2018年初,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出资帮扶贫困户扩大规模养殖阳山鸡,养殖规模扩大到3000多只;租地12亩连片养殖田螺,截至2019年初有7户养殖田螺成功并上市获得收益。

04发挥优势,美丽乡村“奔小康”


在和平村党群服务中心外,一排鲜艳的彩绘风格独特,与村道以及两旁绿意盎然的菜地相得益彰。这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队伍的作品。近年来,该校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组织专业师生团队到和平村开展“红色墙绘”活动,为和平村“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截至2020年10月,共完成“红色墙绘”1000多平方米,范围覆盖17个自然村,红色墙绘活动既美化了乡村又广泛宣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张武龙初到和平村时,村里流传着一句话:“污水靠挥发,垃圾靠风刮”,来表达村中环境。经过整治,五年来和平村改变了污水难排、道路难走、垃圾难清、休闲场所难找等落后的状况,“污水靠挥发,垃圾靠风刮”现象不复存在,休闲小公园、体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集行政、卫生、教育、金融、电商“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多个村组顺利通过清远市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整洁村(示范村)验收。和平村已逐步建设成为硬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出彩的“美丽乡村”。


如今的和平村

如同墙上的彩绘般

已然绘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来 源 | 清远+客户端

编 辑 | 阿苗

校 对 | 喵果果 


更多消息(点击下方标题

▶关于做好阳山春节返乡人员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

▶阳山的“大喇叭”,赞!

清远市2021年春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十条

▶村里变样了!阳山交出脱贫攻坚亮丽答卷

23人被评为阳山县第六届道德模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