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面2023:关于欧洲能源危机,这五个问题需解答

布鲁盖尔研究所 新金融评论 2023-01-18

近日,埃尔福特大学Willy Brandt公共政策学院Andreas Goldthau教授和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imone Tagliapietra联合撰文《能源危机:2023年必须回答的五个问题》(Energy crisis: five questions that must be answered in 2023)。作者提出,能源危机将对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绿色转型产生深远影响。究竟会造成何种后果、应该如何应对?作者试图从五个领域寻找答案。

第一,全球能源版图将如何变化?
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以及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欧盟国家寻求加强与美国以及非洲、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并计划联合购买和储存天然气。与此同时,俄罗斯将能源出口重心向亚州市场转移,以期弥补对欧能源出口减少带来的缺口。
欧洲做了多方面努力来降低天然气消费,如提高能源效率、转向绿色替代品以及将钢铁和化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等。东亚国家希望减少对昂贵液化天然气的依赖,转而使用其他能源。美国正在开发国内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以使自己免受全球能源紧张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他能源解决方案也得到了推动,尤其是绿色氢气。
研究人员需要考虑上述措施是否足以弥补全球供应短缺,考察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第二,天价能源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吗?
各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快速转向绿色能源是2023年的一个关键问题。
美国在2022年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对国内清洁技术开发进行补贴。为减少对外依赖,美国还通过了芯片法案,以加强其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生产回流的可行性和价值有待商榷。对于欧美来说,更明智的战略应是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技术,包括钠电池或薄膜、非硅太阳能板。
拥有钴和锂等关键金属和矿物储备的国家也需要特别关注。研究人员需要评估“绿色开采”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研究人员还应关注低碳转型领先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2021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只得到了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8%,大部分投资都流向了工业化国家。如果投资者避开以煤为基础能源的国家,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更难实现工业化。
归根结底,去碳化转型是一个政治选择。世界是将转型作为一个全球共同的挑战来应对,还是作为一场绿色竞赛并接受有赢家和输家的后果?研究人员需要提供证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第三,产业格局将如何转变?
一些能源密集型的制造部门,包括铝、化肥和其他化学品,正开始转移到美国、中东等能源成本更低的地区。欧洲的钢铁制造商正在投资绿色水力发电,并与能源公司合作建立大型风力发电设施。
从长远来看,钢铁、铝和电力转换技术生产商将越来越多地选址在光能、风能、水能和生物燃料丰富的地区。而位于天然气管道出口或煤矿附近的老牌制造商将失去其竞争优势。
研究人员需要提供新的商业模式,以帮助重工业实现快速调整。最终,绿色工业转型的速度和形式将取决于各国如何组织其生产、劳动力和国家干预措施(如补贴)。研究人员应该帮助政府决定哪些部门应该得到补贴,以及如何实施激励。
第四,长期经济影响几何?
能源危机正在加剧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不平等。脆弱家庭和中低收入国家受能源成本上涨的冲击最大。能源危机还可能蔓延成为财政或债务危机。在疫情暴发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达到了50年来的最高点。脆弱经济体的产业正在收缩。对陷入困境部门的国家支持急剧增加,这将掏空公共部门的腰包。
研究人员必须评估能源危机对国家政策以及多边援助、借贷和发展政策的影响。他们应该阐明日益严重的能源贫困、能源价格冲击和能源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多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凝聚力并威胁到政治稳定。富裕国家也会受到影响,英国和捷克的抗议活动就是例子。
第五,能源危机将如何影响气候行动?
中低收入国家对西方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感到不满。富国一方面转向煤炭以取代俄罗斯能源进口,另一方面却呼吁较贫穷的国家尽最大努力实现脱碳。
随着预算减少,富国将进一步落后于其气候融资目标。一些气候倡议(如G7提议的气候俱乐部)将国家划分为贸易集团,这些倡议如果不能与全球气候行动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保持一致,可能会加剧富国和穷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社会和政治学家以及经济学家需要确定哪些双边、区域和多边机制最适合推动巴黎气候协议所承诺的气候融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需要重新审视跨境碳措施;还需对在COP27全球气候大会上设立的“损失和损害基金”加强研究,以更好地补偿各国因气候变化遭受的直接损失。

参考资料:

Energy crisis: five questions that must be answered in 2023》;Andreas Goldthau,Simone Tagliapietra;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编译。

版面编辑:瑟瑟|责任编辑:瑟瑟
视觉:李盼 | 监制宥朗翻译:素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