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夏丁林:向往生活,音乐与我

SSE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 2022-05-28




Musical Life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期“理工学子说”,小编采访了2016级毕业生夏丁林,他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自信和愉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大学四年中,他是如何将自己的爱好与生活相交融吧!



夏丁林

2016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学生

数据科学专业

在校期间获得

学业奖学金

院长嘉许奖

学生优秀领导力奖

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M奖

毕业后将攻读乔治亚理工学院运筹学硕士学位

人生最重要的事在我看来是活得快乐,大学生活也应如此。快乐多种多样,当然也分好坏。在我看来,最好的快乐应当是这样的——它让你自发地投入许多时间,却又不至于让生活失去平衡;它随你投入的精力的增加而不断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而不会被时间消磨到索然无味——比如说学会听古典音乐,培养长跑的习惯,选喜爱的专业和研究项目等等。我觉得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播种快乐的种子,并让它们生根发芽的过程

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彩色跑活动之后

音乐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东西。因此,我大学第一个加入的(也是我最爱的,投入时间最多的)社团便是聚乐部(Music Union)。我在社团活动部和行政部同时担任了好几个岗位,有时台上表演完又来做后勤,却从不知疲累。我尽量去抓住每一次能够表演的机会——周年音乐会,圣诞围唱,Bob Dylan专场,合唱团专场音乐会再到the voice(校园好声音)和燃点音乐节。每次登上音乐舞台的我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从平时的内敛忽然变得极具激情,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我很高兴地发现,通过Music Union提供的大大小小的舞台磨练,我在舞台上的自信逐渐渗透到了生活与学习之中,也很幸运在这里遇到了许许多多美丽善良又有才华的朋友。

参加Music on Top: The Voice并获得第三名

当我积累了一定舞台经验之后,便开始尝试在表演之外的领域实践自己的音乐想法。2016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参与了“圣诞围唱”这样大型校园活动的策划,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大二我和几位同学组织了独唱小团与每周会饮驻唱,让更多同学领略了Live音乐的独特魅力。此外,我在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Rovetop天台乐队中,也学习到了一些关于作曲、编曲和制作的Behind the Scene(幕后)的音乐知识。

Rovetop天台乐队与位于学勤B109的音乐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借着学校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我也得以亲临现场去聆听许多音乐大师的精彩演奏。比如大一暑假参加UCL Summer School(伦敦大学学院夏校)时,便有幸赶上了伦敦一年一度的BBC Proms音乐节,还趁着周末拜访了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的大本营Barbican Center以及爵士名伶Amy Winehouse的故居。在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加入了Berkeley University Chorus(伯克利大学合唱团),并且参与了校园和社区内的数场表演。

与Berkeley University Chorus的总监Wei Chen女士

快乐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快乐不会让人沉溺,相反地它让人学会计划与节制。自上大学以来,我便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每周2-3次,即便在繁忙的期末周与申请季也会一直保持。每次跑步的时候,我都会带上手机记录自己的跑步信息,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标——要么是尝试提升跑步的里程、配速,要么是尝试一条从未跑过的路径。30-40分钟的跑步结束后,感觉神清气爽身心愉快,是一种对学习很好的调剂,所以我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

参加环校跑并获得第二名

虽然我的专业是统计学,但我书桌上大多是历史、音乐、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受徐校长“读无用书,做有趣人”的感召,我每周都会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去阅读非社科和艺术类的书籍。这样做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拓宽知识面,但渐渐我发现广泛阅读最深远的影响是培养人的同情心、同理心。当然,读好书也很重要。这里要特地提一下学校的语文课、通识课、中国文化大讲堂和春山雅聚——我书单中大多数的好书都是来源于这些课程或活动;有些活动甚至还能见到作者本人,了解写作背后的故事,交流阅读体验,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了。

GED2003:Gender Matters 推荐阅读《欲望与尊严》

我喜欢把要做的事情列入计划内——计划着学、计划着玩、计划着与大师的对话也计划着与年轻人们的交流。这样,忙碌的时候不至于慌乱,清闲的时候不至于无聊。这份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大概能让我对自己越来越自信吧。但是否计划着生活就会缺乏惊喜呢?我想也不是,因为惊喜总是蕴含在做的事情当中。这世上的快乐有很多种,正如有读不完的书、学不完的学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敞开胸怀,在计划之内的事情中迎接计划之外的惊喜。


大学期间一件我以前从来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便是参与创业。在加入学生创业项目Apartsa的一年内,我见证了它发展最迅速的一年——从注册公司、二度拿到星河种子计划的资助、网站与小程序上线、再到把业务扩展到其他校园。在这里,我从原本有些Nerdy(书呆子一般)的那个自己逐渐变得更善于沟通,开始有商业意识营销头脑,开始了解互联网与留学内容资讯产品——这大概是我大二这年课堂之外学得最快的地方。最幸运的是,我在这里结识了一帮精明能干的朋友,这份“一同工作,一同娱乐,一同创造”的革命友谊,是我人生很大的财富。

Apartsa成员合影

坦白说,一开始选择数学专业,是因为数学号称“理工万金油”,而自己的数学成绩恰好不错。然而,大二下在SRIBD(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参与的医疗数据项目以及大二暑假在斯坦福大学参加的Applied Data Science Workshop(应用数据科学研讨会),让我逐渐对Data Science(数据科学,DS)这个新型交叉学科产生了兴趣。而之后在Berkeley访问的一学期内,我借机参加了很多硅谷公司的info session(介绍会)与company tour(公司参访),了解到了DS在业界巨大的影响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于是,在父母与Academic Advisor(学术导师)的支持下,在大三下学期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专业至Statistics(统计)下的Data Science Stream(数据科学方向),尽管这意味着为了修满相应学分,之后的每个学期都将面临满学分的压力。


转专业后的第一个月,我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中选择了Data Analysis(数据分析)赛题并且获得了Meritorious奖,这对我转专业的决定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之后也很幸运能加入到我校查宏远教授、陈昕韫教授的项目组中,参与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Methodology的研究。随着学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惊觉自己原来在数学专业学习的知识、接受的训练原来派上了那么大的用场。所以担心自己学的课没有用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是不是下一个项目就能从这门课中获取很大的帮助

在Stanford与Tze Leung LAI教授的结课合影

在位于Mountain View的Google Campus参观

在申请季中,我虽然拿到了UT Austin Doctoral Programme(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博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方向更全面的Georgia Tech ISyE(乔治亚理工学院运筹学)的硕士项目。几乎每一年我的想法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当然不介意再多给自己一些可供探索与选择的余地,多用两年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文案&图片由夏丁林同学提供

排版/理工学院Iris ZENG, Celia XIE

审核/理工学院 Crystal WANG


系列报道由SSE Media Centre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更多往期“理工学子说”: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梁杰淳:认清追求,一心不惘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宋怡:勇敢从容,坚定目标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丁宣语:拥有诗意的世界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朱航:合理规划,锐意进取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徐霖宁:鲜有人行的路

理工学子说 | Derico Pratama: 双重文化,独特体验

理工学子说 | Jake Lee: 目标明确,平衡之道

理工学子说 | Agnes Valencia: 随性自然,活在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