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 理工学院“院士授课”系列课程#10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理工学院特别开设了“科学与工程入门(ERG1000)”课程,邀请多位院士与知名教授为全校学生介绍各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并与大家讨论交叉学科的结合与创新。11月24日,唐本忠院士讲授了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Paradigm Shift in Scientific Research,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院士简介
唐本忠教授1982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4–202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2009年、2017年、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总引用超180,000次,h因子为187。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
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07年获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2012年获美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MACRO讲座奖,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3年获生物材料全球影响力奖。
课程主题
主题: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Paradigm Shif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内容概要:
在本次课堂中,唐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何为科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在范式转移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遵循着一种常规的范式,而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反常现象和这种范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这种范式的信念开始动摇,而新的范式开始产生。
随后,唐教授谈到一个科学和哲学领域的问题:组成我们身边世界的最小单位是什么?从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先哲给出的答案,到如今完整的分子理论,让大家看到了哲学家们和科学家们对真理的探索。最后,唐教授介绍了一些整体论中的理论和现象以及它们的运用。科学和哲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们现在的知识体系。
唐本忠院士引经据典,带领同学们思考了科学与哲学,使同学们收获良多,来听听看同学们怎么说:
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理想,理工学院的顶尖科学家们不仅肩负起传承知识与思想的使命,也继承发扬了科学精神。除了专业知识,顶尖学者们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有独到的见解,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传递,希望可以为学生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希望大家可以在理工学院找到自己的热爱,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案(内容概要) | 于越仲(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END】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SSE WEEKLY COLLOQUIUM活动回顾 | 2023理工学院系列研讨会第五十讲
行稳致远 · 链启未来 | 港中大(深圳)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硕士20周年庆典隆重举办
活动回顾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2023国际卫星计算大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