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智慧能源的跨界探索:吴辰晔教授与AI+能源的未来之路

师说智慧能源的跨界探索:吴辰晔教授与AI+能源的未来之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工学院特推出“师说”系列专访,对学院教授进行访谈,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奋斗历程及对专业领域的见解,表达他们对教学的热爱,激励理工学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期师说邀请到吴辰晔教授来畅谈他的成长历程和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与看法。






教授简介

吴辰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吴教授分别于2009年、201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得学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师从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吴教授主要从事电力市场设计、电网安全及风险评估、电力系统控制等研究。目前,吴教授已发表高水平期刊/国际顶级会议论文(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ACM e-Energy等)80余篇,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金融科技与算法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综合专家组专委会委员,自2022年2月起担任IEEE系统科学汇刊(IEEE Systems Journal)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 Associate Editor),2022年IEEE智能电网通讯会议(IEEE SmartGridComm)数据与计算分会共同主席,2022年ACM未来能源大会(ACM e-Energy)数字会议共同主席,先后三次获得能源领域旗舰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包括2012年IEEE SmartGridComm最佳论文奖,2013年和2020年IEEE PES General Meeting最佳论文奖)。




热爱驱动,跨界求索

吴辰晔教授自学生时代起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在清华大学从本科一路攻读到博士。他优异的成绩,得益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是他的兴趣,科研是他的乐趣,他对知识的热爱为他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基石。

                                                      吴教授生活照


当被问及踏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初衷时,吴辰晔教授分享到,起初作为姚期智院士的学生,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后来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受到研究院特别强调的学科交叉思维的影响,他开始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从而关注到了能源问题。吴教授认为,在未来的数十年乃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能源问题将会是人类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且与人类的基本需求紧密相连。因此,他选择从计算机的视角出发,研究能源问题,将这两个领域交叉融合,最终确定了“AI+能源”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


                         吴教授在活动现场致辞



转变思维,寻找真我

吴教授不仅是科研好手,在教学方面也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认可,吴教授认为同学们在大学学习时,应当调整心态,转变思维,解开身上应试教育残留的“枷锁”,勇于发散思维,找到真正的自我。吴教授想提醒大家,好成绩的定义是多维度的,有时一份并不完美的成绩单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你在广泛课程中探寻到的兴趣所在,并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一种成就。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吴教授建议同学们追求自己的内心,以热爱获得更大的动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陷入无休止的内卷。

 

对于有意从事科研的学生来说,科研的起点也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做研究与做题不同,后者追求答案和格式的准确度,而“做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正确答案,且大多具有开放性。科研需要在你研究的命题内讲好自己的故事。吴辰晔教授表示,一旦同学们的思维有所转变,科研的大门就会向他们敞开。

                                 吴教授在活动现场致辞   



交叉融合,多元思维

对于吴辰晔教授来说,交叉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既能够纵向深入,也能够横向拓展。在交叉学科中,多元思维的火花交织碰撞,研究者得以跨越学科界限,汲取多领域的知识精华,从而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如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从提出开始就是外延式的横向发展,也就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其他领域,“AI+”的概念便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魅力所在。当人工智能与新能源领域结合,也会给能源科学与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新能源领域作为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机会丰富,视角多元,“双碳”战略的推进也进一步凸显了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性。新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如果大家能打开思维,善用不同学科的工具,就有可能解决领域内的一些难题,开拓领域新篇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如同一幅画卷,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描绘和填充,才能使其更加丰富多彩。相比于仅专注于就业等短期的目标,吴辰晔教授更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习得知识,还能学会如何享受生活,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文案 | 蒋欣辰(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END】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活动邀请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4翔龙鸣凤科学论坛之全球青年学者论坛


人生不设限·毕业季 | 陈子涵: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喜讯 | 理工学院程思浩同学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高年级)二等奖


科研速递|还原论还是整体论?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呼唤研究范式转移


喜讯 | 理工学院沈闓明教授在第二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获“前沿科学奖”


人生不设限·毕业季 | 李博涵:自由探索,成就自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理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