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构建全覆盖 多层次 多支撑 多主体的大养老格局
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三级实体服务平台;推进医养结合、“家政+养老”服务供给;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形成涵盖服务供给、保障、评估、监管等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作为全国开展养老服务五项试点城市,不断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大养老格局基本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广州市多措并举推进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三级实体服务平台。
为实现老年人群养老服务全覆盖,广州市率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优先轮候入住。实施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关爱十条”,落地56项老年人照顾服务创新措施;资助10万多名老年人免费享受“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76.6万名老年人领取长寿保健金;170万名老年人享受人身意外伤害险,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实现80周岁及以上重度失能人员照护险全覆盖。统筹推进“3+X”创新试点,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延伸至助餐配餐、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等领域。推进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增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照护服务供给,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广州市共有养老床位7.2万张,从2016年起,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连续5年达到40张,民办机构养老床位数占比达73%。全市建有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日益完善。
通过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内涵、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家政+养老”等服务供给、探索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为让社区居家老人吃上热乎饭,广州市优化提升助餐配餐服务供给,全市1036个长者饭堂100%实现刷社保卡就餐;23所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老年人开放,并融入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为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建成护理站113个,173个街(镇)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99%,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77家。目前,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60%,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城区。
为深入开展“家政+养老”,广州市支持家政服务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建立“护理员+家政员”养老服务队伍。目前,所有街(镇)都开展了“家政+养老”服务。
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广州市深入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适老化改造等,试点建设了690张家庭养老床位,资助1576户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77个居住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广州市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设立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将养老服务纳入专项考核和督查激励。“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养老服务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发挥党委政府定方向、保基本、强监管的职能作用,出台60多项政策,基本形成涵盖服务供给、保障、评估、监管等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健全。
为引入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广州市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消除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的障碍,对利用国有企业物业举办养老机构的,实行租金优惠;对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的,给予新增床位、医养结合等资助。并且连续5年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培育了306个创新性为老服务项目。在政府资助政策推动下,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涌现出一批辐射全国的品牌养老企业,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此外,广州市还不断加大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施养老专业学费减免、免费培训等十项优惠措施,发放养老就业和岗位补贴,择优遴选养老护理员通过积分制入户。上线运营集“服务+管理+监督+决策”于一体的市为老服务和居家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以及养老服务数据监测中心,优化提升“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为政府有效监管、社会参与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提供支撑。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健全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深化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大养老格局,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