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琼州纪行——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民政民生新图景

中国社会报社 中国社会报 2023-06-23

点击“中国社会报”

关注我们





四月芳菲,琼州潮涌,本报派出报道组远赴海南,对海南民政工作进行了一次行进式采访报道。

五年前的2018年4月,党中央作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五年后的今天,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如火如荼大力推进。

五年来,海南省民政系统自觉站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全局中思考谋划推进民政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基础性、兜底性作用,用汗水浇灌收获,凭实干笃定前行,为自贸港建设积极贡献民政力量。

这次海南之行所选取的海口市、儋州市、五指山市、三亚市、文昌市,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指导过工作的地方。本组报道围绕海南民政工作服务自贸港建设这一主题,反映海南民政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所取得的新成绩,展现民政工作者的新作为,见证民政服务对象的新生活。

海口市:助老重精细 养老讲品质

4月4日上午,在完成戴口罩、测体温、登记信息等流程后,记者进入位于海口市海甸岛的海口恭和苑健康疗养度假园区。

院子里,七八位穿着统一服装的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打着太极拳,清新的空气、伴着海风的阳光、满脸幸福的老人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卷。

进入大厅,“创造人人向往的老年生活”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这句话表达的是我们的建院初心。”院长林玉瑰介绍说,“我们积极响应市政府号令,与海口市人民医院携手开启医养合作共建模式,并于2012年投入运营。我们突出个性化亲情服务和医养结合的特色,旨在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健康疗养度假服务。”

大厅一角,来自上海的郭叔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悠闲地玩着拼图。“这里闹中取静,每天一推开房门就能沐浴在鸟语花香中,特别适合健康疗养。”郭叔的老伴儿对记者说,“他来之前,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来到这里后,工作人员为他制订了个性化康复方案,这才两个多月就已经好转很多了。我们打算以后每年都来住上一阵子。”

“我们会对入住的每一位老人进行健康测评、营养评估及生活评估,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定制集科学健身、慢性病调理和膳食指导于一体的疗养方案,为老人提供医、康、养、乐、护等服务,让他们拥有健康、积极、自主、有爱、有品质的晚年生活。”林玉瑰介绍说。

“这里服务很贴心。”“住在这里像住在家里一样。”“护理员特别细心。”……在院老人争相表达对院里养老服务的充分认可。

离开恭和苑健康疗养度假园区,记者来到美兰区白龙街道流水坡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这个中心由政府出资建设,委托子禾健康养老管理(海南)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管理。中心占地面积约970平方米,配置有日间照护区、长者健康中心、长者饭堂、助浴区、颐乐活动区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周一至周五每天不重样的活动安排,清晰地显示在立式展架上。

“这是我做的手工花,是不是很好看?”70岁的马阿姨兴奋地展示她的作品,“这手艺还是跟这里的工作人员学的,没事的时候就过来做做手工,不仅能动动手指,还能聊天解闷,每天都很开心。我就住在附近社区,是退休后由青海来海南养老的新海南人,我非常享受这里的生活。”

记者在中心看到,有的老人在下棋,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做理疗。“因为临近清明假期,今天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不是很多,但是我们所有的设施都正常开放,不管来的老人多还是少,我们的服务质量都是一样的。”子禾康养流水坡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经理徐轶群告诉记者,“中心自2020年7月进场启动试运营以来,以‘对标海南自贸港建设高度,提升社区居家长者生活品质’为服务宗旨,引入国际专业管理和服务团队,以‘健康、活力、温暖、快乐’的服务理念,让社区居家老人的日常起居、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满足,让社区养老服务更智慧、更全面、更健康,努力实现‘让品质养老走入千家万户’的目标。”

据海口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马俊介绍,海口充分发挥自贸港核心区软硬件优势,在智慧养老、养老试点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1个街道、22个镇均已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初步实现长者助餐配餐镇街全覆盖。

如今在海口,宜居的养老环境、完善的养老设施,让本地老人和新海南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享受到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海口市:赋权行业组织 释放服务活力

4月4日,在位于海口市的海南省休闲渔业培训服务中心,港口处船只排列整齐,大厅内休闲渔船驾驶员、导钓员、安全员正在用各种模拟器进行训练。

选好鱼的配重,将鱼竿底部抵在腹部,一手用力拉杆,一手摇动渔轮……27岁的廖善山正在用海钓模拟器练习钓鱼技巧。他说:“父母都是渔民,我爱好垂钓,休闲渔船导钓员的工作更适合我。”

为配合海南自贸港建设,2022年以来,海南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旅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司法厅等行业管理部门,选取省休闲渔业协会、省旅游协会、省调解协会等7家行业组织,开展行业组织赋权试点工作,旨在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

作为试点之一的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赋权后具备了开展渔民转产转业、海钓会员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责和资质。廖善山的职业转变,就得益于上述试点工作的开展。

“渔民对大海更熟悉,更清楚哪里适合钓鱼,我们对他们进行服务礼仪、垂钓技巧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让来海南海钓的游客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安全的导钓服务。”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倩告诉记者,协会还专门建立了培训服务中心,聘请了专业讲师,组建了专家库。2022年以来,完成了42名转产渔民与子女岗前职业技能培训,他们获得了休闲渔业相关职业资格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除了培训帮助渔民转产转业,政府部门还赋予了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与管理、休闲渔业品牌建设、休闲渔业检测统计、开发休闲渔业保险等工作的职责。

目前,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已经编制了省内休闲渔业行业自律行为规范与准则,完善了全套休闲渔业安全规范体系、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了省休闲渔业行业自律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可以进行休闲渔业人员出海报备,对纳入平台的休闲渔船、人员和经营行为实行全程“可视可控可管”。此外,协会还协调银保监局及各大商业保险机构,完成了休闲渔业险种开发,全面覆盖人、船、物、经营活动与各项休闲渔业业态,并与蓝天救援队深度合作,配套在各市县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赋权是对我们行业协会的信任,更有利于我们发挥以专业能力服务行业的作用。”省休闲渔业协会副秘书长徐伟宾表示。

海南省旅游协会也是赋权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副秘书长孙相涛认为,在自贸港建设中海南定位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这对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育市场主体。孙相涛介绍说,赋权后,协会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及时制发了《海南省旅游企业信用承诺书》,运营和推广海南旅游诚信平台,开展了全省旅游行业信用建设工作。配合省文旅厅妥善处理600余件旅游消费投诉,对在册的1000余名兼职导游加强监管,以“旺工淡学”模式大力促进旅游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尽管赋权行业组织试点工作时间还不长,但是效果很明显,试点的行业组织积极作为,在规范行业、理顺市场、服务企业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海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甘新旗表示。

儋州市:“社区”大而全 生活美而乐

“一只猫、两只猫、三只猫,喵喵喵……”4月4日下午,在儋州市那大镇城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儿童之家里传出欢快的乐曲声和孩子们游戏的欢笑声。

当天参加活动的是几名来自周边社区的患有孤独症或智力障碍的孩子。在患儿家长陪同下,儋州市好多多儿童康复培训中心的康复训练师,正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们的模仿、想象等能力。负责人梁美莲表示,特别感谢综合服务中心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为患儿做康复的免费场所,让他们有机会把康复培训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区。患儿家长也纷纷表示,来这里比带着孩子去机构接受培训方便了许多。

家住城北社区的李女士,希望在工作之余有机会提升自身气质和礼仪素养。一次来社区办事聊起此事,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了她的诉求。不久,她就接到社区来电,说有个旗袍协会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女性气质提升培训,问她要不要来。

原来,儋州市旗袍协会进驻了综合服务中心,会长肖爱湘是资深模特教练和礼仪专家,不定期来这里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礼仪培训。

对于城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民们习惯称之为城北“大社区”,它的“大”在于场地大、功能多、服务全、辐射广。中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有长者餐厅、爱心超市、儿童之家、党员之家、便民服务中心等23个独立的功能场所,能够办理居民所需多个部门的业务事项,涉及政府审批事项还可以代办。据城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俊才介绍,2018年海南省民政厅在部分地区开展“大社区”综合服务试点,整合下沉社区的公共资源,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城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是试点项目之一,“大社区”不仅按行政区划来配置公共资源、服务辖区内人口,而且还辐射周边3个村(社区),服务人口约7.6万人。

城北社区居委会妇女委员曾红告诉记者,在市民政局等部门的指导下,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多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多样的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文艺汇演370余场,30余万人次居民受益。

儋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梁海波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市民政局还专门出台文件,为城北“大社区”的运营提供指导。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统筹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资源,丰富“大社区”服务功能,让居民在社区不仅能办事,还能休闲娱乐,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指山市:救在身边 帮到心坎

4月5日,记者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看到,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孩子们在树下嬉戏打闹。

一座建在半山腰的两层楼房,便是低保对象王进文的家。门前贴着社会救助对象服务卡、防返贫监测农户须知和帮扶政策宣传单。屋内陈设简单,但墙面和地面都十分整洁。

采访中得知,今年35岁的王进文,之前靠勤劳务工盖起了两层小楼。怎奈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他突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只能干些简单的家务活。民政部门及时将他列为救助对象,实施了临时救助。现在,王进文每月享受595元的低保金和100元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王进文告诉记者,乡政府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帮扶人,定期入户关心他的生活,平时遇到困难了就去找村里的民政助理员帮着解决。

据五指山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黄妙博介绍,市民政局建立了困难群众市、乡、村三级联动排查机制,对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2022年,全市核查信息1.8万余条,新增低保对象348名、特困人员87名。

防返贫和救助帮扶,是社会救助工作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一体两翼。毛纳村方应自然村的王政珠一家也是救助帮扶的受益者。

王政珠家原本生活困难。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提供支持帮助;民政部门也为他提供了临时救助。乡政府帮扶王政珠100只鸭苗、75只鹅苗、5头猪,鼓励他走养殖致富之路。他当年就获得了利润1万余元。随后,乡政府将他家住房列入危房改造项目,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条件。

脱贫后的王政珠在酒店当上了餐厅经理,一家人的生活更宽裕了。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为村民介绍工作,并把自己的致富经验分享给村民,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社会救助防返贫动态监测是‘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据五指山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运权介绍,2022年,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17人、特困供养人员232人,临时救助3330人次,发放城乡低保金1456.41万元、特困供养金187.03万元、临时救助金307.74万元,确保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三亚市:“议”出和谐 “商”出善治

4月5日下午5时,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忙完清明防火巡查值守回到了村委会。提及博后村的议事协商机制,苏少洪侃侃而谈。

“曾经的博后村传统且落后,生活并不富裕的村民,遇到婚丧嫁娶还特别讲排场、好面子。”苏少洪告诉记者,当时若有村民家办丧事,亲属都要杀头牛以表心意。大家碍于情面,只能苦在心里,不敢言语。

有了村级议事协商会后,博后村组织村民讨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改掉旧观念倡导新风俗,最终村民都推崇文明新风。不久,婚丧嫁娶适当随礼替换了办丧事亲戚全杀牛的习俗,移风易俗的有益实践还写进了村规民约——“红白事、从简办,重厚养、薄丧葬……”

“有事好商量”在黎族语言中被表述为“遇事环环办”。三亚市民政局在博后村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试点后,该村设立了“遇事环环办”议事协商室,梳理出耐心听群众说事、诚信跟群众议事、真心帮群众理事三个议事环节。在后来村里产业发展和矛盾纠纷等事务的处理中,议事协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依托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博后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新机遇,村“两委”通过带领村民自营、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开办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博后村旅游业发展得早、快、好,但在村民增收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无序停车和杂乱摆摊等问题的出现困扰着游客,也影响着村民的生活。

在征集关系村民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时,村民纷纷提出了建设停车场和开办夜市的想法。村级议事协商会就将这一问题作为主题进行了认真调研,纳入议事协商流程,召集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企业代表、村组代表、老干部,一同议事协商,最终达成一致,通过回租或征用的方式建设停车场和开办夜市,这一意见最后交由村党支部参考执行。

如今,停车场和市场都如期建好,清晰的停车指示牌、有序的经营,在博后村的整洁美丽景象之上又添了一抹和谐的色彩。

“村级议事协商是群众自治的具体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环。”三亚市民政局基政科科长陈晓娟表示,今后将继续在博后村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为全面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有益经验。

三亚市:“景”上添“喜” 尽心尽美

三亚市的别名“鹿城”,源于“鹿回头”这个著名的爱情传说。

一位黎族青年猎手,从五指山紧紧追赶一只鹿来到南海之滨的一座小山,无路可走之际,那只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突然停住,眼看着那头鹿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由此相爱,定居下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此山因而被称为“鹿回头”。如今在这座山上,除了由一对青年男女和一头鹿构成的标志性雕塑外,围绕爱情故事的一切都在被一一展示,既有被赋予希望的月老雕像,更有人们在同心榕下挂起的许愿条。2021年10月,在深化婚姻登记改革试点中,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鹿回头风景区应运而生。

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是按照民政部5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打造的,10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浪漫而温馨。一楼是婚俗展厅,展示了古今婚姻家庭观、婚俗礼仪变迁、婚姻登记证书变迁等内容。沿着“爱情名言阶梯”拾梯而上,二楼空间设计得更加多元,除办公区和档案室外,还增设了中式颁证大厅、西式颁证大厅、婚姻课堂多功能厅、家事调解室、婚前检查室等功能区,利用古风设计、现代元素、声光特色等方式,实现了婚姻登记环境从“办公程序化”到“生态美学化”的蝶变。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副主任王伟说:“每一对在鹿回头进行婚姻登记的新人,都可以在鸟语花香之中,来到彼此幸福的起点站,在代表爱情的‘情山’下领取证书,共建幸福家庭。欢迎大家一起见证幸福路,缔造完美时。”

据介绍,三亚在鹿回头风景区高标准建设婚姻登记机构有三个“新”。一是选址“新”,这是海南省第一个在景区投入使用的婚姻登记机构,实现了从登记服务到人文关怀的拓展;二是创意“新”,将古老的鹿回头爱情传说与“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中华传统婚姻家庭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社会教化功能;三是仪式“新”,通过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庄严神圣的婚礼仪式,推动婚俗改革实现公序良俗持续向好。

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不仅充分发挥着婚俗改革示范点的阵地引领作用,而且是宣传倡导现代文明简约的婚礼仪式和优秀中华传统婚俗文化的载体。在结婚颁证服务中,通过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等庄重神圣的仪式,使婚姻当事人更加深刻地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

“婚姻登记注重形式感是很有必要的。”三亚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少鹏对记者说,“婚姻登记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理应郑重其事,所以必要的仪式感更能让当事人懂得珍惜婚姻家庭。”

近年来,在婚姻登记改革试点工作中,三亚市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具体包括:婚前辅导,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婚姻辅导,提供婚内心理调适服务,帮助夫妻学习增进婚姻幸福、化解婚姻危机的技巧;离婚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婚姻家庭稳定。

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婚姻辅导师,既是“月老”,是坚贞爱情的见证者;也是“和事佬”,是挽救濒临解散家庭的“保健医”。在他们的调解下,一个个尖锐的矛盾迎刃而解,一对对即将离散的夫妻破镜重圆。

不少新人领证后,会主动走进婚前辅导室接受婚前教育,婚姻辅导师热心接待,现场对即将进入婚姻状态中的妻子、丈夫角色进行深刻剖析。新人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婚前“必修课”。

文昌市:给一个家 暖一颗心

4月6日,记者走进文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时,只见一个小男孩拿着玩具在楼道里不停地跑闹,一位护理员紧跟其后,须臾不敢大意。见到来人,小男孩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大方地分享手中的玩具。过了一会儿,他又欢快地向别处跑去。

“小默(化名)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被公安机关送到这里。因为有智力障碍,他虽然身体发育得很好,但是在行为能力上却不及同龄人。”中心负责人吴小婵看着小默奔跑的背影,向记者介绍说。

中心的前身是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孤弃儿童的集中养育工作。2022年10月转型后,负责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并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小默就是因为无人监护被送到这里的。

2022年11月,中心还曾接收了四名因家长服刑而无人照看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小的11岁、最大的15岁。

“刚送来的时候,这四个孩子都面黄肌瘦、胆怯腼腆,在沟通上也存在障碍。”回忆起最初见面的场景,吴小婵说,看上去就觉得孩子们营养不良,并且长期不与人接触。

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紧张,中心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和换洗的新衣服。“他们一开始都不好意思吃,后来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感觉好久没有吃顿饱饭了。”在交流中,吴小婵得知,他们之前一直跟着母亲在不同城市间奔波,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孩子们在中心得到了细心的照顾。四个孩子都没有上过学,其中两个还没有上户口。2022年12月,中心积极协调公安部门为两个孩子办理了户籍。2023年1月,民政部门将这四个孩子全都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3月,为了方便他们接受教育,获得更多保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四个孩子被送往海口市社会福利院,开启了新的生活。临别时,看着健康活泼、面带微笑的孩子们,吴小婵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希望他们都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开展未保工作,努力为困境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文昌市民政局副局长郑为群介绍说,2021年5月,市民政局牵头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月跟踪、季评价、年总结”工作机制,在全市17个镇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对辖区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开展上门探访,精准掌握他们的生活、教育、监护等情况。为全市17个镇、270个村(居)配备儿童督导员19名、儿童主任283名,压实了镇、村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2022年,市民政局累计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贴348.3万元、孤儿生活补贴40.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126.3万元。指导31家慈善组织实施了“99公益助学”“放飞梦想公益助学”“众创圆梦”等特色助学项目,为困难学子解决了上学难题。

文昌市:小站解忧 社工助困

4月6日,记者来到文昌市文教镇社工站时已经临近下午5点。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三张办公桌,各类资料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三名工作人员,一个是80后站长杨璠,还有一个是90后、一个是00后。

“别看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我们对这份工作有热情、有激情,可以释放出‘1+1+1>3’的力量。”杨璠性格开朗,非常健谈,祖籍山东的她如今已是一名新海南人,“我在海口上大学时就注册成了志愿者,非常喜欢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想帮助别人。”

为了激励引导家庭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文教镇社工站开展了“妇女增能”特色小组活动,并将“妇女增能”打造成社工站品牌项目。社工的小组活动以增能和女性优势为视角,通过挖掘社区女性群体的自身优势,让她们从日常繁重的工作和家务中释放出来,定期组织她们做面食、做手工、做美甲等,不仅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精神生活,也增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和支持。

“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海南人来说,要想做好这样的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要过语言关,学会当地的方言,这样才能拉近和服务对象的距离。”杨璠坦言,“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多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学习,他们也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今我已经学会不少方言了,正常开展工作是没问题的。”

“对符爷爷的帮扶,我们就是通过方言,讲老人熟悉的话,一步一步走近他,让他感受我们的真心,慢慢接受我们。”杨璠还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用社工专业方法帮扶一位特困独居老人的故事。

2022年8月,社工在入户走访时发现,78岁的符爷爷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而且他的周围没有邻居。因房子处于低洼位置,雨天特别容易积水,院子里泥泞不堪。常年独居导致老人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他用铁皮、铁丝网、帆布等物品将房子围成一个小院子,房门和窗户都紧闭着。老人还在门口养了一条狗,时不时地朝人汪汪叫。针对符爷爷的特殊情况,社工首先联合老人所在村的村委会干部一起入户,初次见面就用亲切感十足的方言跟老人打招呼:“爷爷,侬是社工站的,过来看看您,最近生活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呀?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跟我们聊一聊。”老人有点耳背,社工就一句一句地跟他讲明来意,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和需求,并点头微笑,还不时地给予动作支持,用真心、诚心慢慢让老人放下戒备,变得愿意交流。后来经过多次上门沟通,社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帮他拆除了围栏,打扫了院落,改善了居住环境,又帮他链接生活必需品,提高了生活质量。社工还鼓励老人多走出家门,主动和村民打招呼。对于符爷爷发生的每一点改变,社工都及时给予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保持。有好几次,社工路过村委会门口时都看见符爷爷正与村民愉快地聊天。老人的不安全感慢慢消失,现在整个人都开朗起来了。

“看着符爷爷一点一点在改变,我们很有成就感,也让我们更加坚信能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用真心和热心去温暖更多人。”杨璠说,“这样的暖心救助故事还有很多,每天也都会有新的故事发生,这份爱不仅温暖了帮扶对象,也温暖着我们自己。”

“我作为一名新海南人,能在服务自贸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困难群众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临别之际,杨璠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我要通过不断学习,用社工专业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据文昌市民政局副局长邓德雄介绍,2022年全市已在17个镇建设了社工站,实现全覆盖。自运营以来,各社工站立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工作定位,聚焦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慈善救助、社区治理等领域,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政重点工作,开展探访评估、扶弱助困、赋权增能、社区参与、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打造了“政府主导、社工服务、居民满意”的服务模式,形成了“良性互动、协调互补、多元互融、共建共治”的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已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一人一档”2459个,入户走访5972户,服务困难群众1.71万人次。


END


来源:2023年4月13日《中国社会报》(记者:雷耀、祝闯、王尧)

编辑:雷耀

制作:周晓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