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拾院,传统建筑构造与现代机器共生

拾院工作室 FRAME 构架 2022-09-26

# Frame 来自北京的报道


本案项目拾院院落所处位置于沙滩北街与东高房胡同的转角处,在政策框架下,拾院工作室通过设计,形成新的“合院”格局,充分利用空间,分析场所资源,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创作,形成新的人文精神场所。




▲项目概览  © Zoulei Pictures

北京胡同的院子,本身即是私宅,又是交流场所。景山,北海,五四大街,美术馆,南锣…… 熙熙攘攘的游客,上下学的孩子,密集多样的街巷,有朴素平凡的,也有豪门宅院。历史的迷宫盘根错节,在每个时期不断的衍生,不断的擦去,又留下痕迹。那么摆在我面前的课题,有多条线索需要去整理、回答、解决。

▲沿街东立面 © Yiqing
 

# 01
平衡处理邻里关系、街道规划与改建的构筑性

原建筑的构件破损严重,且构造形式不符合北方的抬梁式古建,北墙、西墙均没有立柱,已经不适宜居住使用。南边邻居有四面窗户直接开到院子里,现状用铁板隔开,是非常浪费空间的,邻里关系也比较被动。

院落所处位置于沙滩北街与东高房胡同的转角处,北面临街有条件采光,但要注意避免”拆墙打洞”等规划雷区。院子东面和西面有两座居民楼高层建筑,要考虑院子里的日照采光影响,同时要考虑视线上的屏蔽。院子本身呈L型,需要在仅有的北房和西房的布局基础上,通过设计,形成新的“合院”格局,充分利用空间,分析场所资源,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创作,形成新的有人文精神的场所。

▲方案图纸 – 环境鸟瞰 © 拾院工作室

▲从露台望向北房,从前厅的“桥”空间到正厅的“剧场”空间。空间的大小逻辑产生A-B-A-B-A的节奏并暗示出功能使用 © Zoulei Pictures

▲向东看,室内外清晰、蕴含温度的建筑构成逻辑,古建与现代元素融合一体 © Zoulei Pictures
 

# 02
传统中式构造与现代机器的共生关系

从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新鲜空气获取、水资源、电路与网络、排水排污、噪音控制…… 这一些列的控制参数,我们必然要把房屋设计成适宜居住的“机器”,不再只是一个古建的外壳,或者只是植入当代建筑里的某些形式游戏。

▲望向西房,室内整体浇筑水磨石,室外手工花岗岩小石块。保温气密材料全部藏起,新风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做隐蔽式设计处理 © Zoulei Pictures

然而,传统建筑元素如何与现代美学共生?我们采用了低能耗的建筑标准,即源于德国的被动房技术,并通过PHI设计认证。同时,我们采用了主动房的设计标准参照(见后文),在设计过程中积极的把这个小院子赋予多种空间用途,以期激活它更长久的生命周期。

▲下沉庭院的生活空间,拍摄于秋天 © Zoulei Pictures 



# 03
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唯一性的转换与思辨

这个院子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业主没有给出明确的设计任务书,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师自命题改造。一般情况下,房子是用来居住,长期住人。但是,业主也希望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充分利用“院子即是交流场”所这一默认的设定。设计最初定案是把底层空间打开,和院落形成融合一体、内外通透的渗透界面;把夹层的阁楼空间设定为半私密的空间,功能具有复合性。

▲室内外的拱券把空间融合成一体;磨砖对缝、硬山搁檩的工艺,同时作为结构与热惰性墙 © Yiqing


▲望向西房的生活区,下部为开放空间,上部为茶室 © Zoulei Pictures


▲西房的生活空间集合厨房与餐厅;底景为音乐室 © Yiqing


▲西房阁楼与天窗 © Yiqing



# 04
如何使感观上的狭小空间增容、丰厚、赋能

这个院子占地仅有168㎡,室内约110㎡,在此基础上,设计用的手法是“先放大、再缩小”。即把空间先做到尽量通透和舒适,扩大人的空间感知,尽量规避环境的不利因素,放大环境的有利因素,自由流线设定赋予空间最大程度的体验性,室内除了卫生间不再设门。

然后再根据空间的具体情况,去进行解构,各种材料穿插衔接,形成细腻的室内空间感受,并且在小空间里暗示出人的活动方式、生活状态,以此来赋予空间更多的用途。

▲庭院内拱券的门洞成为可以利用的口袋空间,为原本废弃的小空间赋能 © Zoulei Pictures


▲前厅形成的桥梁空间 © Zoulei Pictures


▲北墙的设计,多功能空间:电影投影、设计师集合店、音乐厅、讲座等。北墙内保温埋回风管道,利用空间热回收(热回收率大于75%,根据季节模式有变化) © Zoulei Pictures


▲北墙的楼梯与书架;高窗外可以观察到胡同环境;不同的光线摄入方式丰富了空间感知 © Yiqing


▲建筑师设计可移动黑胶唱片柜;灵活舞台 © Zoulei Pictures


▲阁楼的视角,在主柁和次柁之间向其他空间渗透,形成剧场空间 © Yiqing


▲阁楼工作室;软木铺地,视觉单纯干净,舒适度和降噪 © Zoulei Pictures


▲天窗与阁楼画室 © Zoulei Pictures


▲阁楼工作室与两侧的吹拔边厅 © Zoulei Pictures


▲各个空间的窗景渗透,图为空间主人的手作 © Zoulei Pictures

 

# 05
被动式节能、主动式场所营造的改造普适性

这里提到的被动式节能、主动式场所营建,从抽象的概念去理解、分析、落地,对目前中国大量的新旧融合的改造项目,具有一定的抛砖引玉的借鉴价值。

▲梁下的北京雨燕风动装置(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动物) © Yiqing


▲拱券砖门与玻璃幕墙之间的雨水装置 

© Zoulei Pictures


▲导水装置与冥想盆© Zoulei Pictures

 

科普——被动式节能、主动式营造的国际标准

被动房源自德国,上世纪80年代末在低能耗建筑的理念上发展起来,随着计算机普及,对建筑物理构件进行科学分析和模拟,其目的是严格控制建筑的保温和气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在2017年数据统计,全球有5000个左右PHI认证项目,大部分在欧洲。在2019年动工,2021年改造后,拾院获得德国PHI颁发的设计认证,同时是中国北方第一例抬梁式古建与被动房技术结合的建成实验案例,其意义在于以北方传统的”五跨间”北房做为一个参照,融合被动式阳光房的原理,低能耗的达到冬暖夏凉,恒温恒湿。

拾院的一次能耗的参数标准设定在120kwh/每年每平米,包含热水供应(按德标设计)。其中控制温湿、净化空气的新风机能耗,每个月在实时记录数据,目前从5月到11月,半年约消耗3000度电,平均每个月500度电左右,从数据上推算大约40kwh/每年每平米,符合被动房的低能耗预设标准(按国标是60kwh/每年每平米)。

目前室内恒温在21~23°C浮动,湿度在40%~60%浮动。虽然北房额外铺设了主动式调节的地暖,但冬季可以不开地暖。其节能的核心原理是在保温气密的基础上进行热回收(回收率>75%),能耗约为一般空调的1/5到1/7。作为第一例古建融合的实验,数据在持续收集和分析中。2019~2021的疫情期间,也感谢被动房技术顾问、各个相关专业的持续付出。

▲室内恒温恒湿,玻璃不结露。拍摄于2021年11月7日立冬,北京初雪 © HP, Days in YARD

 


主动房 2002 年源自丹麦等北欧国家。在欧洲成立国际主动式建筑联盟(Active House Alliance),强调通过设计为建筑赋能,激活使用空间,提升幸福感知。2020 年 12 月,中国建筑学会颁布《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T/ASC14-2020。

AH不仅专注于建筑的节能、环保、可持续领域,还关注建筑中用户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其聚焦领域和技术路径有所不同。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综合平衡场所资源,创造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是核心诉求。由于其理念有价值观念的引导倾向,AH 组织进行每年的评奖。2021 年拾院获得首届Active Excellent Award (一等奖)。

拾院的空间出现多种多样的功能型复合:1 个规整的小院子与 1 个下沉庭院、3 棵树木的围绕空间、10 个拱券的新旧砖墙洞门、2 个卫生间(明卫)、2 个厨房(明厨)、4 个楼梯、3 个阁楼、1 个露台、前厅和正厅的融合、厨房和饭厅、茶室、画室、室内室外的储藏室、变化的舞台与录音室…… 在设计参数上,拾院的会客厅空间按“室内乐”的要求进行了设计。

并且作为主办方之一,拾院和北京内城的诸多文化界友人,举办了多次室内乐活动。由于北京有几所著名的音乐机构,音乐文化一直是京城文化的核心之一。设计师本人也是乐手,那么在这个空间设计里,视听联觉的因素是潜意识的考虑因素。

▲北京冬天上午的阳光,图为室内乐的场地布置 © HP, Days in YARD

▲夹层欣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现场 © HP, Days in YARD

▲前厅的吧台空间 © Zoulei Pictures

▲洗手间对景窗外丁香树 © Zoulei Pictures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 拾院工作室


▲夹层平面图 © 拾院工作室


▲剖面图 – 北房 © 拾院工作室


▲剖面图 – 北房东北阁楼 © 拾院工作室


▲剖面图 – 北房西北阁楼拱券 © 拾院工作室


▲剖面图 – 西房 © 拾院工作室


▲东立面 © 拾院工作室


▲南立面 © 拾院工作室


▲北立面 © 拾院工作室



▲檐口细部,在上下两层椽子之间加入约20cm保温以及被动房胶带、膜材料 © 拾院工作室



项目信息(上下滑动)

空间名称: 拾院

空间设计运营: 拾院工作室

建筑及室内设计主创: 任海鹏(HP)

古建设计及施工: 任海鹏,刘志军团队

室内设计及订制家具: 任海鹏,赵雪,刘勇及壹木团队

景观设计施工: 任海鹏,海跃润园,郭承萱

被动房技术咨询: 吾方建筑科技(廖昕,赵星,刘鹏等团队)

被动房认证: 德国PHI设计认证

主动式设计竞赛: 2021 Active Excellent Award 一等奖(卓越奖)

幕墙厂家: 德国旭格

新风机厂家: 意大利艾诺瓦Aernova

灯光顾问: 小桔光照明,DeltaLight

录音室设备: 智子工作室

设计时间: 2019年6月~10月

施工时间: 2019年7月~2021年7月

项目占地面积:168平米

建筑室内面积(含夹层): 150平米

建筑及庭院面积(含夹层): 200平米

容积率: 0.9

绿化率: 30%

建筑檐口高度: 3.17米 (同柁底距柱顶石)

空间摄影素材提供:Zoulei Pictures,Gao, Yiqing,HP,Days in YARD



头图 | 从西房阁楼可以通往室外的露台 © Yiqing

编辑 | Daisy

校对 | Miki



- 往期项目 -


line+丨黑白容器

PIG Design丨黑钻石反正建筑|厦门阿罗海反正餐厅

张烨建筑事务所丨Adyen上海办公室




👇点击原文链接,订阅《FRAME》杂志     

来个三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