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体验式感官展览如何帮助我们探索“自我”?
2022年10月20日至2023年1月8日,一次关于多重感官的内容实验展览在成都麓客岛·MEWS马厩青年文化空间展开,由A8设计中心与a7 CreatorLab阿发奇联合多位Creators共同发起。本次展览以「埃乌特洛比亚酒店」为主题,对旅行场所中的酒店进行模拟探索,为“入住”的旅客们带来一场集“视、听、嗅、味、触、知“六大感知客房的奇妙体验。
本期Frame对话A8设计中心、a7 CreatorLab阿发奇及無所设计创始人王艾力,从三方视角出发,了解他们对展览主题及空间演绎的想法,分享“创意零售场景”对品牌诠释的另一种可能性,探讨跨界“扎堆儿”共创工作模式的理解。
驻足当下,重拾自我
{ Stop and Be Yourself Again }
所以《看不见的城市》这本小说其实有很多我们当下社会的映射,小说描述了55个城市,「埃乌特洛比亚」则是作为城市缩影中的一个,这也激发了我们这次展览的一些灵感。当城里的居民对现有的生活、工作及周遭感到厌倦和疲惫时,全城市民会迁移到邻近那座崭新的空城里,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拥有新的选择权利。
a7 CreatorLab阿发奇(以下简称a7):a7与A8的不同在于,一直在关注着青年文化及生活。疫情的发生,使大众对于生活、旅行体验逐渐减少,浸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时间只多不少。而体验的核心是感官系统,我们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知觉来感受生活,我们希望回到线下物理空间共同探讨一个偏向于感官的新消费体验。
视觉客房
串联故事,呈现六觉
{ Connect The Story, Show The Six Senses }
根据策展团队的策展动议,新锐创意团队無所设计受托,展开了本次展览的展陈与视觉设计。如何达成策展团队对展览“可视、可思、可体验”的创意表达,并串联起参与展陈的各方需求,是無所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
FRAME: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埃乌特洛比亚酒店」,设计团队是怎么样理解这个主题的?展览主题背后的文学性又是怎样在设计中考虑的?
王艾力:「埃乌特洛比亚」是一个城市群,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个性,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会经常地穿梭在不同的城市里,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那么这一间酒店就成为了这些旅行者们在城市之间往来过程中的必经之地。酒店是一个驿站,是连接各方文化且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地方,也是产生各种交流和碰撞的场所。
来到此处的旅行者,或有短暂停留,或有长期居住,他们从不同的城市里带来的文化汇集在这间酒店里,旅行者们在决定出发前往目的地之前,能在这里对不同城市的文化略窥一斑,也许能发现有趣的目的地。
FRAME:展览的入口与主视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六七十年代的复古美学元素,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表达?
王艾力:这次展览是一个基于多元文化的碰撞所展开的主题,说起多元文化,我们很快就想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那个文化与潮流大解放的时代。《看不见的城市》这部小说正好诞生在那个时期,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巧合,也是一种必然。
FRAME:「埃乌特洛比亚酒店」展出的重点在于“空间”与“体验”,设计团队是如何设计和规划的?叙事的逻辑如何在参观动线上体现?
王艾力:基于“异世界”的设定,「埃乌特洛比亚酒店」里的一切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这里的空间规则也是一反常态的。结合六感的设定,从不同的维度为来访者带来反常识的体验,这也契合了离开自己原本城市的居民对未来环境中新鲜感的期待与渴望。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抛弃了很多过往项目里的惯性思维,以更碎片化的方式去构建整个空间。在酒店里,我们加入了很多“隐藏要素”,需要来访者主动地寻找与发掘,进而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交流,提升大家对这间酒店空间的探索欲。
过道
触觉客房:参访者可以在被子上留下涂鸦。
味觉客房
在参观动线方面,参访者像是来访到此的住客一样,在入口处完成check in的手续后,经过旋转门和一条昏暗的通道后进入到酒店前厅,在这里会发现大量的连接着不同“内容”的门,而门也将成为后续探索中一个主要的空间元素。旅客一边窥探着住客房间中的文化,一边寻找吸引着自己内心的那个“目的地”。
FRAME:本次展览在一个大主题下串联了多个各具个性的品牌,设计师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设计是如何平衡考量,将这些独立个性的品牌融合一体的同时又保证其独立表达?
王艾力:于我而言,六位品牌主理人像是酒店的住客,而我作为设计师,更像是一个酒店的来访者,提前进入了这间酒店,打开了各种新世界的大门。
这次展览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没有既定的展品,除了要为尚未明确的展品去设计承载的空间,还要与各个品牌一起创作其中的展品。不同的品牌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与品牌的主理人们沟通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转译他们的“设计语言“,再通过设计表达和他们进行反复地碰撞,共同具象化和呈现出最终的画面。
触觉客房
视觉客房
FRAME:这次展览以A8“扎堆儿”的共创工作模式推进,与無所团队过往的展陈设计内容相比,这次的工作模式有何不同? 最大的挑战或兴奋点在哪里?
王艾力:在过往项目中,我会有意识地让客户的意见参与进来,深度挖掘与碰撞彼此的想法,但这通常发生在项目的初期。在我看来,客户意见的参与深度往往与项目完成度是相互影响的。
这次“扎堆儿”共创的工作方式,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从头到尾的合作,A8和a7的小伙伴们全程参与到我们的工作流程当中。在这之中,大家都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投入其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为这个项目贡献力量。不过,这样的工作方式也意味着对我们的“习惯”提出了挑战,我们习惯于将每个问题都剖析至深,而这个项目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放养式”设计。我们需要后退一步,让项目经历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野蛮地生长。
知觉客房
扎堆跨界,多元想象
{ Cross Boundaries, Multiple Imaginations }
FRAME:A8设计中心为什么以“扎堆儿”作为设计工作的方法论?这样“扎堆儿”工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在哪里?
A8:一是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工作方式,二是将不同领域的品牌主理人、设计师等工作者聚集在一起,为他们寻求更多展示机会,更好地激发泛设计领域的创造力,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当下时代的新设计、新创意是很难被再创造的。A8设计中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泛设计文化平台,融合了建筑、室内空间、装置、服装、新媒体交互等多元化领域,并对此进行构架、重组。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和互动的方式,让大家“扎堆儿”在此,促进设计力量的最大化。
FRAME:可以和我们分享往期”扎堆儿”的有趣实践和案例吗?
早在今年初,我们联合建筑师、服装设计师以及电子音乐制作人共同扎堆儿创作“躺个毛线”装置。区别于过往的项目形式,他们跳脱了各自原有的知识体系,以服装面料中的毛线编织建筑,呈现建筑的动态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尝试。
(左右滑动)
“躺个毛线”装置现场
注:2021年4月-6月,A8联合31位建筑师,沿湖水岸呈现跨界联展“湖岸2公里”,通过跨界公共艺术,探寻建筑师表达自我的方式。
国内设计的发展是需要诸多力量共同推动的,而我们作为机构,也希望起到一定的推动力。我们是在尝试中摸索“扎堆儿”的工作方式,让设计以一个自然而然的方式被理解,让更广泛的大众享受设计。
- 往期精彩内容-
疗愈,一场新生活浪潮正在兴起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菜市场的未来,也许就是我们城市生活的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参赛
来个三连吧~!👇